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学习目标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5、学会比较阅读学习重点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学习难点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学习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2)写作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参考资料,少熬夜!(3)解释题意《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3、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语言优美,表述连贯通顺二、把握情感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3、“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三、延伸拓展:1、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2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四.当堂检测默写《拟行路难》五.学习反思11、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导学案(含答案)26、歌词三首学习目标1、体会歌词中体现的热爱祖国的感情。2、培养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声和爱国之情。●重点:领悟歌词中的热爱祖国之情。预习导学1、下面是有关文体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中国古代的宋词、元曲均是一种歌词,除独立吟诵外,亦可以配合歌曲,以当时的汉字发音唱出。及至今天的戏曲、歌剧、音乐剧、流行音乐等等同时涉及文学和音乐的创作,作品的文辞部分仍称作歌词。创作歌词,一般称为填词或作词。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掀起(xiān)哺育(bǔ)山巅(diān)滋长(zī)yíng(萦)绕抽suì(穗)梳zhuāng(妆)屏zhàng(障)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形容波浪互相撞击。(2)明媚的阳光:(景物)鲜明可爱。参考资料,少熬夜!(3)发扬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4)浊流婉转:曲折。4、整体感知。《我的中国心》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观众的心。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黄河颂》是诗人光未然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很有影响的抒情诗。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5、结构分析。(1)《我的中国心》可分三层:第一层(第1~4行):海外赤子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第二层(第5~12行):祖国永远在海外赤子的心中。第三层(第13~16行):海外赤子爱国之心永远不变。(2)《在希望的田野上》可分三层:第一层(第1~8行):歌唱家乡。第二层(第9~16行):歌唱理想。第三层(第17~24行):歌唱未来。(3)《黄河颂》可分三层:第一层(从“我”到“南北两面”):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第三层(最后四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合作探究问题一:《我的中国心》的歌词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之情,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1)“中国心”是歌词中反复吟唱的“主题词”。“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这一说法,寄托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河山只在我梦萦”,一个“只”,情深意长。是啊,离开祖国,已不知多少年了,有的甚至从未踏上过祖国的河山。可是不管离开了多少年,哪怕从未见过,而梦里都是祖国河山的影子。“梦萦”“多年未亲近”,点明了赤子的身份。这里面包含着深深的思念,同时也有着深深的遗憾。“可是”一转,表达了坚定的信念,“不管怎样”,强调“中国心”永远不变。(3)“虽然”和“依然”是结构上的呼应,也是内容上的对比,通过内外的对比,写出海外游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我的祖先”,在这里是泛指,或者说是指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烙”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血肉关系。参考资料,少熬夜!(4)“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能够代表祖国的“河山”,借指祖国,形式上排列整齐,音律和谐。“重千斤”把不可以斤两计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两个“不论”从时空两个方面,充分强调祖国在心中无法取代的地位。(5)血的流动,应该说有声音,可是谁也不曾听到,而这里是用“澎湃”突出了声音之响。不仅声音很响,而且诗人还听出了这是“中华的声音”。这是来自心中的声音!这是融在血里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问题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词中“希望的田野”指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片土地充满希望的?“希望的田野”指的是充满希望的大地,在文中主要指祖国。大地充满希望,也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希望。这首歌词由三个排比段构成,作者分别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个方面来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问题三:《在希望的田野上》三段歌词的末两句句式相同,但用词略有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含义?首先,这些词语的运用都是和每一段的中心词语相照应的。第一段中心词是“家乡”,“为她富裕”“为她兴旺”,就是为了家乡的富裕,为了家乡的兴旺;第二段中心词是“理想”,“为她打扮”“为她梳妆”,意思是我们的理想就是为了这片田野更加美丽;第三段中心词是“未来”,“为她幸福”“为她增光”,意思是为了给这片田野增光,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世世代代地奋斗。另一方面,由“富裕”“兴旺”,到“美丽”,再到“幸福”“增光”,这些内容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层进关系。问题四:读完《黄河颂》,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赞颂黄河吗?不只是在赞颂黄河。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一种借物抒怀的写法。岁的际遇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研读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意。2、积累词语,学习做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理、意、味。〖教学设想一课时,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理解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精读第4、9、10、11、15、17段参考资料,少熬夜!体会作者所表现的对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让学生学习制作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教学过程一、导入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要求学生默记要点)田晓菲和我差不多大,记得读高中时,常在《语文报》上读她的诗和文章,她的诗作和经历曾经对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是我当时的偶像之一。她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二、默读全文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三、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讨论: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一、七至十六岁的生活七岁时的十岁时的十三岁时的十六岁时的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北大的图书馆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5、朗读10、11段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参考资料,少熬夜!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赞颂北大、抒发深情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小结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五、练习:制作词语卡片1、讲授词语卡片制作要领注音,解释,例句,写话2、例示六、布置作业将“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做成词语卡片。(在练习本上)岁的际遇教案3学习目标:1、能概括说出北大与作者间的几次际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2、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从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北大对作者的深远影响。3、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并积累文中精词妙句。4、能从作者身上汲取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学习重点: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3、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学习难点:1、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2、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课前学习:预习本课字词学习课时:两课时参考资料,少熬夜!学习过程: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导入:北大,中国的著名学府,也是每一个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同学们了解北大吗?(用多媒体课件
本文标题: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23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