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营运资金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营运资金的含义和特点一、含义营运资金又称循环资本,是指一个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营运资金总额=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二、特点:其特点体现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上。(一)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投资,又称经营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有如下特点:1、投资回收期短。2、流动性强。3、占用形态具有并存性。4、资金占用量具有波动性。(二)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相比,流动负债具有如下特点:1、资金使用弹性大。2、资金成本低。3、财务风险大。三、营运资金的周转营运资金周转,是指企业的营运资金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现金为止的过程。现金的周转过程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存货周转期:是指将原材料转化成产成品并出售所需要的时间。(2)应收账款周转期:指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3)应付账款周转期,是指从收到尚未付款的材料开始到现金支出之间所用的时间。(4)现金周转期=(1)+(2)—(3)现金循环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一般来说,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长,应付账款周转期越短,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大。相反,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短,应付账款周转期越长,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小。此外,营运资金周转的数额还受到偿债风险、收益要求和成本约束等因素的制约。(上面这段话,可是体现了财管的一种理念哦,好好体会一下)第二节现金的管理本节新增一个内容,就是米勒奥尔模型,对于这个模型的讲解,网校的陈华亭老师讲解得非常生动和透彻,我就不在这里跟大家多废话了,这是新内容,建议重点关注,很可能会体现在今年的考试当中。一、现金管理的意义(选择题)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动机: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二、现金的成本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通常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短缺成本)(一)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及丧失再投资收益。(如买保险柜的成本)。管理费用具有固定成本的性质。(保险柜不就是一个固定的成本吗?买了就有了,不会现金的增加而增加费用)它在一定范围内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是决策无关成本。(现金持有多少,难道和保险柜的价格有关吗?)。再投资收益是企业不能同时用该现金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它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关系。(取现金到公司放着,这钱可就没法再去买股票了,假如买股票,可能会赚钱,因此,放弃买股票而没有赚到该笔钱的金额,就是机会成本)。(二)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相互转换的成本。(三)短缺成本是指因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如合同约定一星期以后以现金付款,不及时付款将赔偿损失费,正好一星期以后,企业钱不够了,又搞不到钱,这时就要赔对方损失,这就是短缺成本)。三、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重点)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模式。(注意不要和后面的存货管理搞混了)(一)成本分析模式成本分析模式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及短缺成本,不考虑管理费用和转换成本。(背下来)。在这种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持有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背下来,这句话交待了计算公式的思路)。成本分析模式一般不考计算,因此,也不再给出其计算公式。重点掌握存货模式的计算。(二)存货模式1、运用存货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是以下列假设为前提的(多选)(1)企业所需要的现金可通过证券变现取得,且证券变现的不确定性很小。(就是只要缺钱,就可以卖股票来补充)(2)企业预算期内现金需要总量可以预测。(3)现金的支出过程比较稳定,波动较小,而且每当现金余额降至零时,均通过部分证券变现得以补足。(不会存在没钱的情况)。(4)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以及每次固定性交易费用可以获悉。2、利用存货模式计算现金最佳持有量时,对短缺成本管理费用不预考虑,只对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转换成本予以考虑。本模式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使现金机会成本与固定性转换成本之和保持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为二者相等时的持有量。(牢牢记住,记住这句话,就等于记住了公式)设T为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F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Q为最佳现金持有量;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机会成本)则公式的思路为: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持有机会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Q/2)*K+(T/Q)*F(背下来)解释一下:Q/2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的,当你卖股票时,也就是企业持有现金最多的时候,这时钱刚到手,一分没用。然后,企业随着日常的开销,钱慢慢用出去,越来越少,当用来接近零的,是最低的时候,然后又卖股票补充。这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的波动走势,我们就可以用Q/2这样一个平均值,来确定平均现金持有量了,用它乘以证券利息率K,就是现金的机会成本了。明白了吗?不知道小鱼这样的解释是否通俗易懂。T/Q又是什么意思呢?Q就是最佳持有量,T是现金需求总额,那么,总需求量除以Q,就是这一年当中,需要转换的次数,也就是需要补充的次数,计算出来一年要转换几次,再乘以转换成本F,不就是转换的总成本了吗?因此,再回想这句话:本模式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使现金机会成本与固定性转换成本之和保持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为二者相等时的持有量。现在,你可以把公式清楚的记住了吧?然后,我们再将上面的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出现金最佳持有量的计算公式:Q=根号下:2TF/K。我还是画个图出来吧:(背!!)上面这个公式,我以后就用文字表达成为:根号下:2TF/K。不再画图了。例:已知某公司现金收支平稳,预计全年现金需要量为25万。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成本为每次500元,有价证券年利率为10%。要求:1、现金最佳持有量。2、全年现金转换成本和全年现金持有机会成本,计算最佳持有量下的全年管理总成本。3、计算最佳持有量下的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次数和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解:1、Q=根号下2*250000*500/10%=50000元。2、机会成本=50000/2*10%=2500元,转换成本=250000/50000*500=2500。全年管理总成本:2500+2500=5000元。注:在这里,大家可以通过计算结果来验证机会成本是否正确。就是上面那句话: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使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之和最低,即二者相等的持有量。因此,大家计算的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如果不相等,那一定错了!!!3、交易次数:25000/50000=5次。交易间隔期=360/5=72天一个题足矣!!!四、现金回收的管理现金回收管理的目的是尽快回收现金,加速现金的周转。现金回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邮政信箱法和银行业务集中法两种。(选择题)有一个公式,大家记一下:分散收账的收益净额=(分散收账前应收账款投资额—分散收账后应收账款投资额)*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因增设收账中心每年增加费用额。这个公式看起来好复杂,其实,用小鱼的理解就是这样的意思:应收账款投资额=应收账款余额*变动成本率这个公式大家注意一下,一般很少考了。。实在记不住就算了,万一运气不好今年考了,也就一分。五、现金支出的管理现金支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延缓现金支出的时间。延期支付账款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选择题)1、合理利用“浮游量”。所谓浮游量是指企业存款账户上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2、推迟支付应付款。3、采用汇票付款。上述内容,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财管“抠门”的技巧。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财管抠门到家了。连浮游量都利用上来了!!呵呵,如果大家还不理解浮游量是什么意思,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当企业开出支票以后,企业账本上的银行存款就减少了,当支票持有人还没有去银行取款的时候,我们的银行存款里面,这笔钱还在的,就是教材语言“企业存款账户余额与银行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这笔差额,就叫浮游量,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个“多”出来的钱。。。你说,是不是抠门抠到脚指缝了?我们贵阳话有一种形容人非常抠门,是这样说的:“那个人好财哦”。现在我看来,这句话就是说这个人财迷,财务管理了。哈哈。。。。。。。。第三节应收账款的管理(重点)应收账款的主要功能是促进销售,减少存货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又称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一、应收账款的成本(又称信用成本)1、机会成本:指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所丧失的其他收入。(和现金的机会成本类似)其中: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又叫应收账款投资额或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记住这句话)2、管理成本: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耗费的开支,如收账费用。3、坏账成本:指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仅指直接损失,其实就是会计中的实际发生的坏账)信用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注:2008年时,该公式没包括现金折扣,2009年起该公式包含现金折扣)例:某公司信用条件为2/10,1/20,n/90。年销售收入7200万,其中30%的货款在第10天收到,20%货款在20天收到,其余货款在第90天收到,变动成本率80%,证券利息率10%,年收账费用30万,估计坏账损失率2%。要求:1、平均收账天数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4、机会成本5、坏账成本6、信用成本7、提供的现金折扣解:1、30%*10+20%*20+50%*90=52天2、7200/360*52=10403、1040*80%=832万4、832*10=83.2万5、7200*2%=1446、83.2+30+144+57.6=314.8万7、7200*30%*2%+7200*20%*1%=57.6万二、信用标准的确定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影响信用标准的基本因素包括:(选择)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2、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3、客户的资信程度。三、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接受客户购货订单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现金折扣三部分。信用条件的评价:选取信用成本后收益最大方案为优。信用成本后收益=信用成本前收益—信用成本(机、收、坏、折)其中:信用成本前收益=年赊销额—变动成本小鱼注:在2008年以前的时候,上述公式为:信用成本后收益=信用成本前收益—信用成本(机、收、坏)其中:信用成本前收益=年赊销额——现金折扣—变动成本此处我把这个变动说出来,是为了让以前学过财管的学员注意该处变动,如果以前没有学过的,请不要关注以前的处理,只需记住上面红字部分内容即可。(在考试当中,一般题目所描述的年销售额,就是指年赊销额,其意思就是假设企业所有的销售,均不会以现金付款,全是以赊销方式来进行销售的)例:某企业2001年A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总成本3000万,其中固定成本600万,(暗示变动成本2400万),2002年该企业有两种信用政策可供选用:甲:给予客户60天信用期限,(n/60),预计销售收入5400万,货款第60天收到,信用成本140万。乙:信用政策为(2/10,1/20,n/90),预计销售收入5400万,30%货款第10天收到,20%货款于20天收到,50%货款于90天收到,前两部分不产生坏账,后部分货款坏账损失率4%,收账费用50万,企业资金成本率为8%。要求:1、计算该企业2001年的下列指标:(1)变动成本额(2)以销售收入为基础计算的变动成本率2、乙方案的下列指标:(1)应收账款平均收现天数(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维持应收账款所需资金(4)应收账款机会成本(5)坏账成本(6)现金折扣成本(7)采用乙方案的信用成本3、计算以下指标:(1)甲方案的现金折扣(2)甲乙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之差(3)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4、为该企业做出采取何种信用政策的决策,并说明理由。答案:请大家先自行思考独立练习,本题答案已用白色字体给出,如要查看,请用按CTRL+A或按住鼠标左键选取下面空白区域查看。解:1、(1)300—600=2400(2)2400/4000=60%2、(1)3
本文标题:营运资金的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4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