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林海》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林海》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林海》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林海》教案【第一篇】一、教学要求: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四、教学时数:三课时。五、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采用学生自学_____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三)教师归纳: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五)作业。1、抄写课后练习4。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第二课时: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2、导入谈话。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二)讲读课文。1、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2、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①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②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③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①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②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波浪线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③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指导朗读理解句子。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参考资料,少熬夜!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④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⑤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A、“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B、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C、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三)作业:1、课后练习1,3(1)、(2)。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第三课时:(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二)继续讲读第三段。1、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2、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参考资料,少熬夜!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提问:①“兴国安邦”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3、齐读这一段。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三)总结全文。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六)总结谈话。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七)作业。1、背诵课文三——六自然段。2、预习20课。《林海》教案【第二篇】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2、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6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鹏博士教学软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林海问: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想到了什么?[我们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密,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今天我们就来这课学习。二、轻声读课文,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参考资料,少熬夜!1、讲来大兴安岭前的想法。2、讲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3、讲大兴安岭的林多。4、讲落叶松多。5、讲林间的野花美。6、作者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三、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出示课件按下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1、大兴安岭的岭2、岭上的林3、林中的花(二)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与舒服?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五、指导学生分段1、自读课文,思考:按参观顺序全文可分几段?2、讨论分段:第一段:(1)讲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感受。第二段:(2---6)讲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第三段:(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六、课堂小结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朗读全文,想一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林海的?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板书:亲切、舒服)2、讲读第二段(1)多媒体显示。指名读第二段。(2)问: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写出岭的温柔?理解温柔、盛气凌人,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多媒体课件,看看大兴安岭的林有什么特点?多媒体显示第三自然段。知名度,理解品句眼睛看到的到处是绿的;茫茫的一片林海,说明林很多;不同的绿色说明树木的品种多。(4)小结:这一自然段讲大兴安岭是林海。(5)多媒体显示第四自然段。理解品句。这里把落叶松比成什么?浪花指的是什么?(6)齐读第五自然段,理解品句。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手参考资料,少熬夜!法,把大兴安岭看作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之情。(7)多媒体显示第六自然段。理解品句为什么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尾一体,美得并不空洞?清用因为------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理解空洞、千山一碧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亲切、舒服的感觉。四、课堂小结:五、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背诵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从那几方面写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2、读句子,想想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再说说这样写号在哪里。(1)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时写俏丽的百花,树干时银白色的。(2)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轻松座山,白桦围裙,还穿着绣花鞋。二、学习课文的第三段1、自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多媒体显示第三段]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加深厚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人与山的关系更加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她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理解兴国安邦三、总结全文: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运用了那些方法?[拟人、对比、比喻]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了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对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四、巩固练习:1、写出带点的反义词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综合-------()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温柔------()它的美誉建设结尾一体,美得并不空洞。空洞----------()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参考资料,少熬夜!()折断化石把大兴安岭和()比较着写,大兴安岭的特点是(),而秦岭的特点是()。3、练习背诵课文的3--------6自然段五、作业:生字组两个词;练习用缺乏、恰好造句。《林海》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的依据六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2—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讨论课后作业第3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3)、技能目标: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2)、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三、教学过程1、课件演示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林海”画面,导入:请学生谈谈,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2)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小片段。(3
本文标题:《林海》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46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