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资金流量统计分析(第九章)
第九章资金流量核算一、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理论二、资金流量表的编制三、资金流量分析第一节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理论一、资金流量核算产生和发展二战以后,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反映国民经济各种金融交易成为金融统计面临的任务。1948年、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M.A.科普兰发表了《通过美国经济跟踪调查货币流通》和《美国货币流通研究》标志资金流量统计体系的诞生。1955年美国正式编制了资金流量账户。1968年,联合国正式把资金流量帐户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于90年代开始编制中国的资金流量表,自992年开始对外公布资金流量表。二、资金流量核算(一)资金流量核算与资金流量的概念:1、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核算以社会资金运动和收入分配流量为核算对象,系统地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部门间资金的流量与流向和资金余缺调剂的情况。资金流量核算中的资金主要指上述活动中的货币资金和实物分配所体现的资金。2、资金流量:资金流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金运动和收入分配资金动动的增减变化量。或者说资金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非金融资金和金融资金的增减变化量。包括非金融资金和金融资金。非金融资金是指生产结束后,收入分配、再分配、消费、资本形成等非金融交易过程中形成的资金运动。金融资金是指在存贷款、股票买卖和债券买卖等金融交易过程中形成的资金运动。(二)资金流量表的表式(见下页)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交易项目和机构部门。反映了每个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各种实物交易与金融交易的情况。机构部门交易项目住户非金融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国内合计国外合计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实物交易部分1、净出口2、增加值3、劳动者报酬4、生产税净额5、财产收入6、初次分配总收入7、经常转移8、可支配总收入9、最终消费10、总储蓄11、资本转移12、资本形成总额13、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14、净金融投资15、统计误差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机构部门交易项目住户非金融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国内合计国外合计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一、净金融投资二、资金运用合计三、资金来源合计1、通货2、存款3、贷款4、证券5、保险准备金6、结算资金7、金融机构往来8、准备金9、库存现金10、中央银行贷款11、其它(净)12、国外直接投资13、其他对外债权债务13、储备资产26、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三)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资金流量核算的对象就是社会资金,包括非金融资金和金融资金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有三种核算口径)1)以净金融投资为起点,只核算金融交易。其内容仅含金融交易(西班牙和挪威等);2)以可支配收入为起点。其内容包括最终消费和储蓄的形成、实物投资以及金融交易(美、英等国);。3)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算起点。其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消费和储蓄形成、实物投资以及金融交易(我国目前采用这一口径);三、资金流量核算的分类它包括五大交易主体和十三实物交易和十五类金融交易: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部门,以及国外部门五大交易主体;十三类实物交易:增加值、劳动者的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资本转移、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和净金融投资等。十五类主要金融交易:通货、存款、贷款、证券、保险准备金、结算资金、金融机构往来、准备金、库存现金、中央银行贷款、其它(净)、国外直接投资、其他对外债权、储备资产和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等。(一)交易主体分类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并承担负债,能够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并能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地经济实体。见下图。交易主体分类图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信托投资公司等。1、住户:由所有常住居民户组成,包括成城乡居民和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个体工商户。2、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和具有金融性质的保险业务的部门。包括中央人民银行、各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机构等。3、非金融机构:由所有从事非金融活动,并以营利为目的常住法人企业组成。4、政府部门: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所组成。5、国外部门。(二)实物交易分类1、增加值—指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与中间消耗之后的差额。国内各机构部门增加值之和就等到于国内生产总值。2、劳动者的报酬—指劳动者提供劳动而获得的各种收入,包括职工工资、职工保险和福利费、农民货币收入、农民自产自用、城镇个体劳动者收入、其他职业者收入等。3、生产税净额—又称间接税,指各单位和城乡个体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金。4、财产收入---指因财产的提供和使用所形成的收入转移。包括金融资产、实物资产、土地及无形资产等。5、初次分配总收入---指生产活动形成的收入在参与生产活动的要素的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6、经常转移----除资本转移之外的所有转移。7、可支配总收入---在初次分配总收入的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的形式对初次分配总收入进行再次分配。8、最终消费—指各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贷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包括居消费和政府消费。9、总储蓄---指可支配总收入用于最终消费的余额10、资本转移---指一个部门无偿向另一个部门支付用于非金融投资的资金,是一种不从对方获取回报的交易。包括实物转移和货币转移。11、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12、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包括土地和无形资产购买净额。13、净金融投资---反映机构部门或经济总体资金富余或短缺的状况。从实物交易的角度看,它是总储蓄加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减非金融投资后的差额。从货币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资产增加额减负债增加额的差额。(三)金融交易分类1、通货--以现金形式存在于流通领域的货币,包括纸钞和辅币。是通货持有人的资金运用,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2、存款--包括各种形式的存款。是存款单位的资金运用,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3、贷款—金融机构单位向非金融部门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货款。是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接受贷款部门的资金来源。4、证券—包括各种债券和股票。是证券发行人的资金来源,证券持有人的资金运用。5、保险准备金—保户向保险公司缴纳的各种保险预付款。是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投保部门的资金运用。6、结算资金--银行的汇兑在途资金,是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其他部门的资金运用。7、金融机构往来—各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具体包括同业存放款和同业拆放款。它既是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又是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8、准备金---金融构构在央行缴存的准备金。是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9、库存现金--银行机构准备的现金业务库存。是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10、中央银行贷款---央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和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资金运用,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11、其他(净)指上述金融交易之外其它各类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相抵后的差额。12、直接投资---我国和外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发生的金融交易。包括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13、其他对外债权14、国际储备资产:包括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以及国际组织中的头寸变化等。15、国际收支错误与遗漏。四、资金流量核算的内容:(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流量的核算指生产最终成果的分配,它与生产活动有关,体现对生产所得的份额,主要体现企业、居民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分配。(二)国民收入再分配流量的核算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形成的资金流动(三)可支配收入和使用的核算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使用情况。(四)投资和资金筹集的核算投资包括固定资产形成、库存增加、土地购买净额和无形资产投资。(五)金融交易核算为投资而调剂资金的活动。五、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原则:(一)复式记账方法即每一笔金融交易必须记录两次,一次作为资金来源,记录核算期内负债的变化,表示资金的流入;另一次作为资金运用,记录核算期内金融资产的变化,表示资金的流出。记录的资金来源总额与资金运用总额相等,以保证资金流量金融账户的一致性。(二)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录时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是说,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必须是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同时记录在各自的账户上,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三)估价原则交易发生时时点上的市场价格应是资金流量核算选择的估价标准。六、资金流量核算的特点1、核算的范围广;它记录了国民经济机构部门之间、以及机构部门与国外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反映了所有机构间门的资产负债及净金融投资状况。2、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统计体系,又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3、与其他统计体系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它既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其定义、分类和统计方法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高度的统一。4、具有国际可比性。第二节资金流量表的编制一、资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方法:(一)收入分配和实物交易表的编制1、宏观资料分解法2、采用账户编制方式的规范法将各个金融机构部门以及国外的金融交易复式账户用矩阵的形式连接成为一张表就形成了资金流量账户。它是由四个机构部门以及国外部门的金融交易的金融账户组成。(二)金融交易表的编制---采用账户法进行编制记录部门之间资金余缺融通状况的账户是金融账户,又称资金筹集账户。即在编制资金流量表时,按照资金流量表的要求,对各部门金融账户中交易项目指标进行适当的归并,并将其综合在一张表中。(三)我国现行资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实物交易部分由国家统计局编制,金融交易部分由人民银行编制。具体方法是:1、按交易的项目及机构的分类,逐项、逐部门搜集资料;2、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3、编制资金流量的初表4、在此基础上对实物和金融交易进行综合平衡得到资金流量表。5、将资金流量表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其他报表进行协调,得最终的资金流量表。二、资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程序1、收集资料2、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3、机构部门账户的编制和汇总。三、资金流量表的衔接1、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衔接;2、按不同核算原则计算的数据之间的衔接;3、国外部门资金流量与国际收支核算的衔接;4、资金流量表的收入分配与金融交易部分的衔接;5、资金流量核算与资产负债核算的衔接。四、资金流量表基础资料的主要来源1、各综合部门的各种财务决算和统计资料;2、政府统计机构收集和编制的各种统计报表;3、金融统计资料;4、各部门中与资金流量核算有关的统计资料。五、资金流量表中的几个平衡关系:1、资金流量表的平衡有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两部分:内部平衡是指各机构部门本身的资金来源总计等于资金运用总计;外部平衡指各交易项目的资金来源总计等于资金运用总计。从横向看:各交易项目的平衡关系为: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从纵向看:各机构部门的平衡关系为:增加值+国内外分配再分配收支差=国民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储蓄储蓄+资本转移=总资本形成总额+净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资金运用-资金来源-统计误差2、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平衡核算期内,全社会通过某种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数量等于通过该类工具形成的负债数量。这个平衡关系表明某种金融工具是从哪些部门聚集资金的,又是如何将聚集来的资金分配哪些部门去的。3、机构部门间及整体与国外之间的平衡核算期内,各个机构部门及国外相互间通过金融交易所发生的资产数量等于所发生的负债数量。国内金融资产形成额+国外金融资产形成额=全部金融资产形成=全部金融负债形成经济含义:如果国内金融资产形成总额大于国内负债形成总额,表明国内资金赢余,并流向国外;如果国内负债形成总额大于国内金融资产形成总额,表明国内资金赤字,国外资金流入国内。第三节资金流量分析一、金融流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它主要依据的原理是:从全社会角度来讲,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国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后的余额为储蓄,储蓄用于投资。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储蓄与投资相等。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储蓄与投资不等,其差额由国外弥补。这种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国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投资+盈余或赤字即:Y=C+I+D从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来看,上式可变为:Y-C=S=I+
本文标题:资金流量统计分析(第九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5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