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一篇】一、谈话导入1.名言引入。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1.屏幕出示句子:“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2.简介“亚里士多德”。[板书]3.屏幕出示伽利略头像。4.简介“伽利略”。[板书]5.生疑:一位是公元前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一位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两者相隔两千多年,他们怎么会联系到一起的呢?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找到答案的同学自由站起来说。2.学生说,师小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四、质疑讨论,精读研究▲过渡:准确地说,应该是十七世纪的伽利略对两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产生了怀疑,并作出自己的论断。他的论断是怎样的?能在题目中加两个字吗?㈠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1.屏幕出示亚里示多德的话。⑴指名读,齐读。⑵提问:在当时的情况下,亚里士多德的话人们敢怀疑吗?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明:为什么不敢?⑷在这些语句中,哪些词突出了“不敢”意思?⑸能读出这种语气吗?(学生试读)2.质疑: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你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疑问?⑴学生相互讨论、研究。⑵学生质疑。(自由站起来说)一快一慢[板书]⑶伽利略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敢提出疑问?参考资料,少熬夜!3.小结。从伽利略想的,概括出两种结果:点击屏幕出示两种结果。4.过渡。㈡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1.问题诱导。2.提问:他做了怎样的试验?文中哪几自然段写到了他试验?试验分几步?结果如何?(a.自己做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3.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⑴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试验的?结果如何?你还知道什么?⑵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汇报边填空。⑶提问: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的认真、科学的态度的?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词可见什么?针对这种情况,伽利略慎重地作出结论。⑷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⑸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么大的勇气啊,因为这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4.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的公开试验部分。⑴屏幕出示比萨斜塔的照片。⑵师述: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看!试验的这一天。⑶屏幕出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公开试验的场面。⑷图文对照,讨论,研究,概括:这些人在试验前后的态度怎样?为什么?a.试验前:a指名读写试验前部分的段落。b怎样的态度?概括地说。c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相机理解词语)▲过渡:面对众人的奚落、嘲讽、责骂,当时只有25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早已成竹在胸,带着必胜的信心,毅然坚定地登上比萨侨斜塔,出现在斜塔顶上。看!a.屏幕出示伽利略双手拿球,站在高高的斜塔顶上。点击屏幕播放球同时脱手落下来的情景。a谁能找出课文中描述伽利略试验的句子读一读。愿读的一块儿读。b铁球落下,结果怎样?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c提问:这样的结果,不只证明了伽利略说的正确,更为重要的是让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屏幕出示句子:原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d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e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这句话给你有什么启示?参考资料,少熬夜!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总结全文。(打破迷信献身科学)[板书]2.深化主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的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学会课文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多媒体、两只铁球(一大、一小)。教学模式1、设境导入、说学拟标。2、据标自学、合作交流。3、自由议标、点拔导学。4、拓展延伸、自主评价。5、测标总结、引导预习。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努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结合课文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两人。3、尝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一、设境导入,说学拟标1、设境导入:同学们你长大后准备做什么?(学生自由说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科学家的故事,通过学习,老师想你一定会受到启发。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伽利略”故事的题目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说学:⑴看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⑵对于1篇新的课文,我们第一课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拟标:(根据师生的交流,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根据自学,合作交流1、初步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合作交流。3、自学生字词。三、自由议标,点拨导学再读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1、独立划分段落,归的段意。2、小组交流,互说划分段落的依据。3、师生交流,教师有机点拨。导学课文一、二两段:1、齐读第一段:⑴用笔画出自己读懂和有题问的地方。⑵小组合作。⑶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2、自学课文第二段:⑴同法自学。⑵小组合作。⑶汇报交流,合作补充。四、拓展延伸,自主评价1、拓展延伸:⑴说了自己课前所查阅了解到的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个的情况。⑵从两人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2、自主评价、释疑问难。五、测标总结,引导预习1、测标总结:2、引导预习:⑴课文为什么把伽和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写到一块儿?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⑵尝试借助一种方法来理解第三段的内容。⑶通过读课文理解“胆大妄为、固执”两词意思。第二课时一、设境导入,说学拟标1、设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给课文分了段,并学习了文章第一、二两段。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一起学习。首先老师检查大家课前预习的情况。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课文为什么要把他们写到一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指名读)(多媒体: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产生疑问)2、说学拟标:⑴说学:就这一句话,你想到些什么?或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自由说)⑵拟标:(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民主地加以补充整理成本节课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整理好的学习目标)二、根据自学,合作交流参考资料,少熬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第三篇】教学要求: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教学插图、语段卡片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2、学生自主读书。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4、进入情境,质疑研讨。①(请—位学生上讲台)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著名的辩论家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参考资料,少熬夜!做公开试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②质疑研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A、伽利略为什么有信心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B、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C、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是否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其表现是否是“胆大妄为”、“固执”?三、观察体验,交流评价1、观察体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2、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项试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这项试验,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样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3、评价: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四、延伸拓展,迁移运用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设计【第四篇】一、导入揭题1.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伟人,他就是伽利略(出示伽利略头像)——(出示伽利略介绍文字)难怪人们说他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2.(出示句子)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1)谁想来读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1——2个)(2)老师听出来了,你特意强调了“伟大”这个词,听起来很舒服!谁还想读一读?(指名学生读1个)3.师:他读书的时候同学们都称他为辩论家。(出示年轻时候的伽利略头像)(出示文字):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1)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辩论家”呢?(点红辩论家)口才好的人、思维很敏捷的人、很聪明的人……(2)师:是啊,能说会道,口才很好的人,我们可以称他为“辩论家”,所以,你看辩字的中间是个言字旁(“辩”显蓝)。4.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1)谁想来介绍一下伽利略?(指名读)(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伽利略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出示课题)5.师:谁能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读——注意“着地”的读音——齐读)二、初读课文1.师: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里,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20页,用你们自己平时习惯的方式去读一读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2.咱们鹿山小学的同学读书习惯非常好,不少同学边读边在书上做了很多了读书符号,老师忍不住想夸奖大家。咱们先读到这里吧。来看看大屏幕。(1)(出示词语)伽利略意大利亚里士多德希腊比萨城师:这是一些外国的人名和地名,你能读吗?(指名读)读外国的人名和地名是有讲究的,你要把它连起来读才好听。谁再来试试?(2)师:这些是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能读吗?(出示词语)辩论家信奉违背10磅拴住拖住解释宣布固执师:同学们,磅是英美国家的重量单位,一磅等于克。(点红“磅”)所以10磅就是4536克。(3)(出示词语)不容更改胆大妄为a谁能读读这两个词语?b这是两个值得我们积累的四字词语,看老师写在黑板上。(师板书)师:更改是什么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容在这里是容——老师告诉大家是容许的意思,那么不容更改就是不容许更改。“妄”是一个生字,比较难写,来,拿出手指,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妄字上面部分是个亡,下面部分是个女。c请你也像老师那样在课文的空白地方写一写这两个词。相信你一定比老师写得还要好。写得快的同学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同学们,课文中不容更改的真理是谁的真理?(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是个怎样的人物呢?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3.(出示第二自然段)师:这么长的一段话,哪个同学能把它读正确?(指名学
本文标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56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