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20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估算过程,学会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一位数除多为数的估算,初步学会表述估算过程。3.体会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意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情境或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师出示口算卡片:1800÷32400÷6250÷5420÷6好文供参考!2/202700÷9140÷7120÷65400÷6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同桌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老师板书: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确定问题: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2生讨论后反馈结果。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好文供参考!3/20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4÷3=1……1124÷3≈41(箱)3.小结: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做P16“做一做”第1、2题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8页。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篇】好文供参考!4/20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4:00是下午()时16:00是下午()时18:30是下午()时()分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二、实践活动。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好文供参考!5/20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午睡1小时10分。○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购书1小时20分。○锻炼、做家务1小时。○娱乐:4小时40分。○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学生自己动手制作: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好文供参考!6/20午睡1小时10分。○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购书1小时20分。○锻炼、做家务1小时。○娱乐:4小时40分。○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课前思考: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课后反思:先复习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习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好文供参考!7/20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课后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习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好文供参考!8/20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后反思:这节课通过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进一步熟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并且巩固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能。在认识水平上,学生对于简单的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还可以,但是一旦与生活联系,稍有复杂时,特别是涉及到跨越两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必须,或者说只能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好学生的每次回答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修正,最后达成共识。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课标分析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好文供参考!9/20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好文供参考!10/20应该尊重客观事实。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是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目标1.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好文供参考!11/20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前检测2、师布置任务: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页。预习存疑,二次探究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我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第页,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教学教科书第53页例4。1.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2.阅读与理解。(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好文供参考!12/20怎么列式?(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3.分析与解答。(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2)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方法一: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方法二: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列式为:2×3=6(组);再求每组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方法一:60÷2÷3=30÷3=10(人)。方法二:60÷(2×3)=60÷6=10(人)。答:每组10人。4.回顾与反思。(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已知总数,如何求平均数?(2)学生讨论、交流。好文供参考!13/20(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的份数。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指导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63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