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18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二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及它们初步应用。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3.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联系;难点是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的性质、判定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设计一、通过知识结构的教学,学习正方形的知识。1.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活动教具演示平行四边形演变成矩形、菱形的过程,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图。(画出图4-50(a)中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及箭头)好文供参考!2/182.类比联想,用运动方式得出正方形的定义。问:既然矩形、菱形都能由平行四边形运动变化得到,那么正方形呢?启发学生将小学熟悉的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作比较,用教具演示出平行四边形形成正方形的过程,同时归纳出正方形的定义。教师板书定义并画出图4-50中的正方形及箭头①.3.完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1)师生共同分析正方形定义的三个要点: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③有一组邻边相等。(2)对比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定义,得出它们的联系:①由正方形定义①,②条件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画出图中的箭头②及正方形集合A5和矩形集合A1)②由正方形定义的①,③条件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画出图4-50中的箭头③及菱形集合A2)③由正方形的定义的所有条件可知,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画出图4-50中的集合A3)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画出图4-50(b)中四边形集合A4)而且从以上过程可知,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集合A2与A1的公共部分)4.从整体知识结构出发,研究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1)正方形的性质。好文供参考!3/18引导学生由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得知: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让学生复习矩形和菱形的性质,从而得到正方形的性质。①边:四边都相等。(性质定理1)②角:四个角都是直角。③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性质定理2)(2)正方形的判定。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正方形的三类判定方法:①先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它是正方形;(图4-50(a)中箭头①)②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又是菱形;(图4-50(a)中箭头②)③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又是矩形。(图4-50(a)中箭头③)(3)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不是正方形的补充什么条件能让它成为正方形?①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好文供参考!4/18⑤对角数学八年级上教案2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三、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1.请看乘法公式好文供参考!5/18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公式讲解如x2—16=(x)2—42=(x+4)(x—4)。9m2—4n2=(3m)2—(2n)2=(3m+2n)(3m—2n)。四、精讲精练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5—16x2;(2)9a2—b2。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9(m+n)2—(m—n)2;(2)2x3—8x。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1)(a+b)2—c2=a2+2ab+b2—c2。(2)a4—1=(a2)2—1=(a2+1)?(a2—1)。五、课堂练习好文供参考!6/18教科书练习。六、作业1、教科书习题。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3、若x2—y2=30,x—y=—5求x+y。八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步骤3训练板块训练目标三角形通过角的相关计算和证明,培养学生“看到什么想什么”的思考方式,熟练调用与角有关的定理,打通已知和所求,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让学生初步体验辅助线的作用,依据定理,通过“搭桥、补全”转为基本图形解决.训练学生掌握几何作图基本操作和规范的几何语言;按照先拆解再合练、先填空再独立书写的方式,分解动作训练学生的书写表达,为全等三角形的训练做好铺垫.全等三角形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以典型特征(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等)下辅助线的作法倍长中线、截长补短等为例,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全等结构的认识,并能够根据特征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通过类比探究、动点问题等综合性题目,培养学生在固定框架下有序思考,有序操作的能力.轴对称在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对特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认识以及在特好文供参考!7/18殊结构(三线中已知两线)中构造等腰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推理能力和结构化意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在学习了整式的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代入、几何表示以及公式的逆用等方面来学习整式.重在让学生掌握整体代入的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知二求二进行计算,通过公式几何表示的讲解,建立起代数和几何之间的联系.训练学生观察、归纳、转化的代数推理能力.因式分解模块在“一提、二套、三分、四查”的基本思路下,训练换元、拆项添项、待定系数等恒等变形技巧,构造或转化为熟悉模型结构,把复杂问题转为四种基本方法解决,训练学生转化化归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代数运算技能、分析推理能力.分式调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和应用,通过特征的观察与分析,辅以恰当的代数变形技巧(逐项通分、裂项相消、换元、取倒数、设参数等)来解决问题,训练学生转化化归、整体代入的数学思想.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一、知识点:1、坐标(x,y)与点的对应关系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x与y组成的数对,记作(x,y);注意:x、y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好文供参考!8/182、平面直角坐标系:(1)、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四个象限和两条坐标轴(2)、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坐标轴上的点至少有一个坐标为0;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原点的坐标为(0,0)。3、坐标(x,y)的几何意义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代数与几何联系的纽带,坐标(x,y)有某几何意义,如点A(-3,2)它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分别是︱x︱=︱2︱=2,︱y︱=︱-3︱=3,OA=。4、注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点P(x,y)在第一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点P(x,y)在第二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点P(x,y)在第三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点P(x,y)在第四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这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6、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好文供参考!9/18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7、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8、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坐标轴上点P(x,y)连线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点P(x,y)在各象限的坐标特点X轴Y轴原点平行X轴平行Y轴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x,0)(0,y)(0,0)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9、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好文供参考!10/1810、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二、典型训练:1、位置的确定1、如图,围棋盘的左下角呈现的是一局围棋比赛中的几手棋。为记录棋谱方便,横线用数字表示。纵线用英文字母表示,这样,黑棋①的位置可记为(C,4),白棋②的位置可记为(E,3),则白棋⑨的位置应记为_____.2、如图所示的象棋盘上,若帅位于点(1,﹣3)上,相位于点(3,﹣3)上,则炮位于点()A、(﹣1,1)B、(﹣l,2)C、(﹣2,0)D、(﹣2,2)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特点:一)确定字母取值范围:1、点A(m+3,m+1)在x轴上,则A点的坐标为()A(0,-2)B、(2,0)C、(4,0)D、(0,-4)2、若点M(1,)在第四象限内,则的取值范围是。3、已知点P(x,y+1)在第二象限,则点Q(﹣x+2,2y+3)在第象限。二)确定点的坐标:1、点在第二象限内,到轴的距离是4,到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的坐标为()A.(-4,3)B.(-3,-4)C.(-3,4)D.(3,-4)2、若点P在x轴的下方,y轴的左方,到每条坐标轴的好文供参考!11/18距离都是3,则点P的坐标为()A、(3,3)B、(﹣3,3)C、(﹣3,﹣3)D、(3,﹣3)3、在x轴上与点(0,﹣2)距离是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4、若点(5﹣a,a﹣3)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a=。三)确定对称点的坐标:1、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2、已知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则的值是()A.B.C.D.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的横坐标乘以﹣1,纵坐标不变,得到点A,则点A和点A的关系是()A、关于x轴对称B、将点A向x轴负方向平移一个单位得点AC、关于原点对称D、关于y轴对称3、与平移有关的问题1、通过平移把点A(2,﹣3)移到点A(4,﹣2),按同样的平移方式,点B(3,1)移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2、如图,点A坐标为(-1,1),将此小船ABCD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ABCD.(1)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画出平移后的小船ABCD,好文供参考!12/18写出A,B,C,D各点的坐标。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A.(3,7)B.(5,3)C.(7,3)D.(8,2)4、建立直角坐标系1、如图1是某市市区四个旅游景点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请以某景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下列景点的位置。①动物园,②烈士陵园。2、如图,机器人从A点,沿着西南方向,行了4个单位到达B点后,观察到原点O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则原来A的坐标为(结果保留根号)。3、如图,△AOB是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则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A,B。5、创新题:一)规律探索型:1、如图2,已知Al(1,0)、A2(1,1)、A3(-1,1)、A4(-1,-1)、A5(2,
本文标题: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64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