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章单位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第四章单位预算编制与管理教学内容单位预算的含义与构成单位定员定额管理单位预算的编制审批第一节单位预算管理的构成一、单位预算的含义与管理要求单位预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第一节单位预算管理的构成一、单位预算的含义与管理要求单位预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二、单位预算管理的主体范围(一)行政单位的构成行政单位是实现国家各项职能的专职机构,包括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接受国家预算拨款的党派和社会团体等。1.国家权力机关;2.国家行政机关;3.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4.政党组织;5.社会团体;6.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二)事业单位的构成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包括国有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非国有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事业单位虽然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是对于整个社会再生产起着基础、先行作用。根据各类事业单位工作任务、业务性质及财务状况不同,分为以下几类:1.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单位。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可组织部分业务收入,用以弥补其拨款不足,如各级各类公立学校、卫生防疫站等。2.财政拨款解决收不抵支差额的单位。单位以其业务收入抵补其业务支出,其支大于收的差额,由国家财政拨款解决,其中收支差额均由单位统一核算,国家预算只列差额补助部分;若收入大于支出,其差额按规定上缴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3.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单位。单位以其业务收入抵补相应的支出,并实行经济核算制;结余留用形成各种基金,用于弥补超支或发展事业;所获收益按规定上缴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目前,原则上分为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通信、计划生育、农垦农场、农业(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林业、水利、气象、医疗卫生、交通、邮电通信、经贸、环保、国土资源、地质、流通、优抚、其他等事业单位大类。上述分类还可进一步细分,如科学事业单位可以分为自然科学事业单位、科协事业单位和社会科学事业单位。三、单位预算管理方式1、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方式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结转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方式。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或上缴),超支不补,结余结转按规定处理”的预算管理方式。(二)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方式1.收支统一管理;2.定额、定项拨款;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结余结转按规定使用)(三)行政单位预算的编制1.行政单位收入预算的编制财政预算拨款;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2.行政单位支出预算的编制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二、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与管理(一)事业单位的范围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的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非国有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根据各类事业单位工作任务、业务性质及财务状况不同,分为以下几类: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单位;财政拨款解决收不抵支差额的单位;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单位。(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或上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结余结转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1.核定收支。2.预算缴拨款。预算补助预算上缴3.确定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或上缴的原则。按社会共同需要确定补助(或上缴)范围和数额,保证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结合事业单位资产情况等确定具体的财政补助(或上缴)额度。第二节定员定额管理制度一、定员定额的含义定员定额是确定行政事业单位计算行政经费预算中有关费用额度标准的合称,是单位和部门最主要的财务管理规范,也是加强对行政事业经费管理,科学合理地分配预算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础。(一)定员定员即定编,是指国家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或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所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包括对单位规定的人员编制和定员比例。1.行政机关的人员编制。根据各级行政机关的结构体制和工作任务确定,主要应考虑各地区的经济现状、人口、区域大小、管理任务等因素。2.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由国家人事劳动部门具体制订。(二)定额定额主要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即经费预算定额。1.定额的制定。2.定额的类型。经费定额按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定额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综合定额、单项定额和扩大衡量定额。按定额的性质分为收入定额和支出定额。按定额的计量标准分为货币定额和实物定额。(三)定员定额的调整定员定额管理是制定、控制、管理定员定额工作的总称。二、我国标准定员定额制度的改革(一)我国定员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人员管理粗放型定额标准缺乏科学合理性(二)标准定额制定的程序充分准备基础性资料将单位分类,明确定额的计算对象细化量化支出内容核定各项支出定额标准三、我国制定定额标准的基本思路(一)共性支出的标准按人或实物单位制定出综合定额(二)不同支出按定额分类分档核定(三)开支标准的确定以国家规定为主,实际支出为辅分类分档四、标准定员定额的制定方法(一)公用经费定额的制定1.标准公用经费定额的确定2.正常公用经费定额的确定行政单位的正常公用经费定额采取分类分档定额系数的方法确定。事业单位的正常公用经费定额设置补充调整系数。第三节我国制定的定额标准体系一、公用经费定额的制定(一)标准公用经费定额的确定(二)正常公用经费定额的确定方法1.行政单位的正常公用经费定额:分类分档定额系数。对正常公用经费定额不能包括的特殊情况,可再核定一个经费预算调整数,以保证单位维持正常运转的需要。2.事业单位的正常公用经费定额设置补充调整系数。(三)单位定员定额标准的制定根据预算管理方式的不同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定员定额标准分别采取不同的制定方式。1.行政单位定员定额标准的制定。“单定额”:支出定额和财政补助定额一致。在推行实物费用定额的基础上,将实物费用定额与整个定员定额管理、预算核定结合。2.事业单位“双定额:支出定额和财政补助定额事业费定额的具体测算方法如下:(1)人员经费定额的测算。(2)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测算。二、实物资产标准1.实物费用消耗定额2.资产配置标准三、项目定额标准项目定额标准是指为满足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需要,在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项目的资产配置量、资产消耗量或业务工作内容为主要对象确定的预算支出标准。(一)项目定额标准管理遵循的原则1.统筹规划。2.突出重点。3.动态优化。(二)项目定额标准的构成体系项目定额标准分为财政部标准和部门内部标准。财政部标准分为通用定额标准和专用定额标准。第四节单位预算的的编制一、行政单位预算的编制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决算草案,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行政单位对预算收支各部分计算的结果进行综合后,就形成行政单位预算。1、行政单位收入预算指预算年度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预算拨款收入、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项内容。2、行政单位支出预算包括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等项内容。二、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1.收入预算的编制财政补助收入非财政补助收入第一,上级补助收入;第二,事业收入;第三,经营收入;第四,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第五,其他收入;基本建设拨款收入2.支出预算的编制。事业单位支出预算由拨出经费、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等项内容组成。耗费性支出调拨支出基建支出第五节单位预决算的的编审一、单位预算的编制原则1.单位收入预算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2.单位支出预算的编制坚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3.坚持自求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的原则。4.统筹安排、综合预算的原则。5.单位收支预算编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二、单位预算的核批(一)财政对主管部门核批预算(二)财政在批复单位预算时核定单位各项收支(三)财政在核定单位预算时确定财政补助额(四)财政部门在核批单位预算时,批复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三、单位预算的执行与评价(一)单位预算的执行与调整1.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2.预算执行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部分的预算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由单位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3.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二)单位决算的编审与分析★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行政单位收入预算包括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项内容;支出预算包括经常性支出(含预算外资金支出);专项支出(含预算外资金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等项内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或上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事业单位收入预算由财政补助收入和非财政补助收入两部分组成;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等。[本章提要]定员定额是预算管理的基本依据我国近年标准定员定额制度改革采取以基本数字为基础、单项定额和综合定额结合、标准定额与调整系数结合、经费定额和资产定额结合的方式推行。定额标准包括经费定额、资产耗用定额、专项定额。行政单位实行单定额、事业单位实行双定额。
本文标题:第四章单位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6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