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重要策略及案例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重要策略及案例一、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现状如今各级幼儿园都在实践开展区域活动,那么两者相结合的现状如何呢?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互不相干型这一类型中,主题活动的开展与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两个互不干涉的活动,所谓一个是“教学”,一个是“游戏”,教学归教学,游戏归游戏。主题活动根据计划在不断变化,而区角活动从创设之日起就固定不变,同样的区角、同样的材料、同样的目标,让孩子玩上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顶多当材料损坏或减少时增添一些大同小异的材料。2、蜻蜓点水型这一类型较之前一类型有所进步,进步之处在于教师已经有那么一种让区角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如蜻蜓点水,停留在表面。如大班主题活动《昆虫》,仅仅是在阅览区放几张昆虫的图片,让幼儿看看;在美术区让孩子画几幅昆虫的画,然后将作品布置成展览;在音乐角让孩子唱几首有关昆虫的歌曲,仅此而已!3、面面俱到型该类型似乎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每个区域角都应该与主题紧密结合,为主题服务,主题一变,所有活动区的内容与材料也都要紧跟着主题变换。结果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收效却甚微,孩子们每周在不断变化的区角中走马观花,不知所得!4、自然融合型这一类型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自然结合,不牵强附会;活动内容能深化主题,不流于形式!二、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那么怎样才能较好的做到活动区的创设、开展与主题教学自然结合,并为深化主题服务,怎样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活动的一扇门呢?结合我的一些实践,在此浅谈一些看法,愿与大家交流探讨:1、依据主题,创设有弹性的区域环境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主题活动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如主题活动《美丽的城市》,可在建构区提供积木、纸箱、木板、各种瓶瓶罐罐让幼儿搭建城市;在语言区投放新旧城市的照片,让幼儿谈论城市的变化,还可以让幼儿自带照片,向同伴介绍自己去过的城市;在美工区,鼓励幼儿用画、剪、贴等多种方式来设计未来的城市。但是,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要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大家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牛奶瓶、纸盒、实物图片,就这样,我们的“娃娃饭店”开业了!大家都争着当营业员、客人、厨师,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2、结合主题,创设动态的区域环境让孩子带着热情与自由,积极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是我们进行主题教育的前提。活动区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始终吸引孩子的兴趣,就必须保持其环境构成的动态性。在教学中,主题内容在不断更换,孩子的兴趣也会随着主题不断变化,那么活动区的设置就不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主题目标和幼儿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以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在活动区创设中,作为老师首先要依据《纲要》,定位大目标,对各区作整体布局,如发展社会性的、激发艺术热情的、科学探索的、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等等,保证在区角活动中孩子有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然后自然融合主题目标,投放相关的材料。如大班主题活动《鸟》,我们在科探区投放了鸟的标本、骨架及一些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和资料,孩子们兴趣盎然的研究了两周,围绕许多问题展开讨论:鸟的翅膀没有羽毛会飞吗?为什么有些鸟不会飞?鸟吃下去的食物为什么会很快排出?等等。美工区和语言区根据孩子们的要求合并为一个区,他们分工合作,有的找图片,有的作画,设计了多幅“保护鸟类”的宣传画,并请老师帮忙,写上他们自己创作的标语“鸟类是我们的朋友!”“别再捕捉我们了!”等,张贴在幼儿园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与区角活动相结合,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两周后,主题结束,孩子们的兴趣慢慢转移,老师又和孩子们一起根据新的主题目标及孩子所关注的内容收集材料投放在区角中,逐步替换原有的材料。3、深化主题,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区角活动的开展不是对主题活动中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机械练习,也不是一种仅仅流于表面形式的延伸活动,而应该是对主题内容不同层面的深化。目前,集体教学还是许多幼儿园实施主题活动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虽然老师们心中都懂得要根据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但短短几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所能满足的还是处于中间水平的大部分孩子。那么,对于能力过弱或过强的孩子又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呢?区域活动这一自主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发展提供了机会,关键需要教师将主题目标物化成多层次的、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材料,同时既要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让处于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在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发展。如大班主题活动《空气》,我们在科探区提供了塑料袋、扇子、气球、杯子、厚纸板、瓶子、热水等材料。能力弱的幼儿先用塑料袋“捉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和其无色无味的特性,用扇子扇风感知空气的流动;能力强的孩子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小实验:将杯子盛满水,盖上厚纸板,倒过来水不会流出,知道空气存在压力;在瓶子上套上气球,加热水后气球膨胀,冷却后气球缩小,感知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等。不同层次的材料不仅使每个孩子始终保持着探索的兴趣,而且较好的深化了主题目标。又如小班主题活动《我自己来》,为配合这一主题教学,我们在美工区里设置了“我来剪一剪”,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分别设置①随意剪②剪面条③剪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别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也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4、以区角为纽带,保持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孩子的知识建构是呈网络状的,他们从四面八方接受信息,不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才能逐步累积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在主题教育实施过程中,虽然每学期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主题,但这些主题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孤立存在的,它们都和实际生活相关联,必然存在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实践中,我们发现可以以区角活动为纽带,保持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中班主题活动《一切都在变》,小朋友在自然角饲养了小蝌蚪、蚕宝宝,教师请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并作好记载,孩子们都有浓厚的兴趣。一周后该主题结束,变成了《环保教育》,教师并没有立刻终止上一主题的活动,而是顺水推舟:怎样让更多的小蝌蚪、蚕宝宝健康成长呢?从而引出要保护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让它们有好的生活环境这一系列环保教育的内容。再如《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孩子们在美工区用树叶拓画,有个孩子发现了一片桑叶,说它不但可以作画,还可以喂蚕宝宝,于是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茶叶可以泡着喝、竹叶是大熊猫的美食、枇杷树的叶子可以治咳嗽等等,新的主题《有用的叶子》便在区角活动孩子们不经意的发现中诞生了。由此可见,一个主题的结束可能意味着另一主题的开始,旧主题中可能蕴涵着多个新主题,正是在主题的不断融合与渐进中,知识才得到了延续和发展。5、运用“材料库”,让不同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材料进行资源共享活动区材料的丰富在于不断的收集和积累,而要真正发挥材料的价值和效用关键在于提高利用率,资源共享是提高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我园的做法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小型材料库”,以园为单位建立“大型材料库”。每个班均有一个大柜子和几只纸箱作为存放材料的“仓库”,“仓库”上贴有《材料进库登记表》,上面注明材料名称、数量、所属主题及使用记载。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对该主题的区角材料进行整理,然后根据下一主题内容,将有联系的材料保存下来,暂时不用的材料放入“材料库”。这些材料可以是师生共同收集的半成品、课堂中的教具、也可以是幼儿的作品,日积月累,“材料库”会变得越来越充实。随着主题的不断更换,各班可以根据主题之间的联系对“材料库”中的材料反复加以利用。如开展《未来的城市》这一主题时,有的孩子将《宇宙的奥秘》这一主题时设计的宇宙飞船投放到自己建构的城市中,说是外星人来地球参观;有的孩子将《恐龙》主题时制作的恐龙放入城市中,说未来恐龙复活,和小朋友快乐的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等等。主题之间的资源共享使新主题显得更为生动有趣。同样道理,还可以实现班级之间、年段之间直至整个幼儿园内部的资源共享。到学期结束时,各班对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将有价值的材料放入幼儿园“材料库”进行保存,到下一学期又可利用,真可谓一举多得!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发挥自主性的最好场所,但它必须为主题服务,让幼儿在主题背景下,在与周围环境及材料相互作用中,保持活动热情和表现欲望,让幼儿从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并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它成为孩子们百玩不厌的乐园吧。
本文标题: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重要策略及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68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