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物理教案弹力优秀4篇
好文供参考!1/17高三物理教案弹力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高三物理教案弹力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高中物理弹力教案设计【第一篇】教材分析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和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须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两接触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可用假设法来判断,若假设接触的物体间有弹性形变,则有弹力作用,若物体所处的状态与事实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无弹力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②.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好文供参考!2/17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③.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2、过程与方法①.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②.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是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2、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授课类型新授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黑板、粉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1:力的定义是什么?——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好文供参考!3/17——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问题3:能够举出一些外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例子?——压缩弹簧、挤压海绵、用手弯曲直尺、小鸟压弯枝头、拉动橡皮筋等。二、新课教学(一)弹性形变和弹力问题4:以上例子中各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物体的形状或体积都发生了改变。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变都非常明显,用肉眼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有些形变非常微小,无法看清。例如书本放在桌面上,桌面发生的形变;人站在地面上,地面发生的形变。这些形变我们需要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来判断。任何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有大有小。演示:①.用力挤压海绵,海绵发生形变,松手后恢复原状;②.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断裂,无法恢复原状。总结:物体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后,有些能恢复原状,如例子中的海绵,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而有些物体由于形变过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从而不能恢复到原状,这种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任何物体的形变如好文供参考!4/17果超过了弹性限度,将不能恢复到原状。演示:①.被弯曲的直尺上放一粉笔头,放手后粉笔头被弹起;②.被拉伸的橡皮筋上放一小纸团,放手后小纸团被弹飞。问题5:为什么粉笔头、小纸团会被弹起?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会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就被弹起。我们把这个力叫做弹力。问题6:如果粉笔头、小纸团与形变的物体不接触,会受到弹力吗?引导学生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弹力。总结:弹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二)几种弹力学习了弹力的定义,我们通过几种常见的弹力进一步来研究弹力的问题。问题1:课本放在桌面上,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课本和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呢?——课本多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问题2:它们是弹力吗?为什么?——它们是弹力,因为它们符合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且发生形变。教师精讲: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由于重力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好文供参考!5/17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要恢复原状,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如图1。学生活动:静止的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有压力,木板对书有支持力,知道学生画出力的示意图,如图2,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推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教学重难点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好文供参考!6/17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显示微小形变。(一)观察实验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小车:由静止→运动弹簧:被拉长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竹片:发生弯曲砝码:处于静止状态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钢片:发生弯曲物体:被推开(二)形变和弹力的概念: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的概念:(三)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必要条件);(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条件)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触的好文供参考!7/17物体上。用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因形变(伸长)而产生弹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他物体。图1-11(a)中,小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小球与斜面及挡板间都有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斜面接触处,小球与挡板接触处都会产生弹力。而图1-11(b)中,小球放在水平面和竖直挡板间,虽然小球与竖直挡板相接触,但在接触处没有相互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竖直挡板间不会产生弹力。(四)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五)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1)弹力方向的判定步骤:明确产生形变的物体--找出使该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确定该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2)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好文供参考!8/17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六)形变的种类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七)例题分析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练习1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例题2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1)搁在光滑竖直墙与粗糙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3)分析(1)棒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A,B两处的支持物都为平面,所以其弹力垂直平面分别向上和向右。好文供参考!9/17(2)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4);分析:棒对C,D两处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承点,所以C处弹力垂直其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沿球半径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跟它接触的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垂直棒斜向上。(3)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图1-15)球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墙壁,拉引绳子,所以墙产生的弹力垂直墙面指向球;绳子产生的弹力沿着绳子向上。(八)课内练习(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书受的重力。能不能说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为什么?(2)停放在操场上的篮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各是什么?各个力的方向如何?(3)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别画成图1-10中的四种样子,其中哪个图画得对?(4)如图1-11所示,用两根绳子把一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这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指出施力物体,并把力的方向表示出来。(5)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球,靠在一起但并不互相挤压,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吗?为什么?好文供参考!10/17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九)课堂总结课后习题完成课后“训练与应用”第1、2、3、4题。高三物理教案弹力【第三篇】知识与技能:1.能从力作用的效果来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能区分矢量和标量,能通过实验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3.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计算在同一直线上的几个共点力的合力4.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原来两个共点力间夹角的关系,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共点力的合力过程与方法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等效的物理思想来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__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实例理解力的合成与合力的概念;教学的难点是: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好文供参考!11/17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二力平衡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什么是共点力,并通过归纳总结区别合力与分力,并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再进一步联系生活,扩展到多个共点力的合成;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归纳总结和实验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的基础上,复习二力平衡,来引导学生学习合力的概念,强调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代数相加、减;进而让学生探究力的合成满足怎样的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观察及归纳总结。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说教学过程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好文供参考!12/17投影(展示自然界的平衡之美)让学生体会到力与平衡的现象随处可见,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提出问题(什么是共点力)让学生阅读课本在回答问题,教师利用实例讲解共点力的概念,强调几个力的延长线会交于一点就是共点力。教师复习初中“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回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分力、合力的基本概念。教师举例(墙上挂画,一个人提一桶水与两个人合提一桶水等)并作出受力分析的示意图,指出各个作用力并不在同一直线上。怎样进行力的合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供学生:橡皮筋,测力计,直尺,白纸等让学生阅读82页的实验探究,并进行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归纳和总结。进而得到: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讲解探究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区别,合力与力的合成的区别。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体验合力的大小与原来两个力大小及夹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好掌握矢量不同于标量的计算法则。教师给出例题(水平向右力F1=45N;竖直向上的力F2;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让学生分析回答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在进一步的扩展到多个共点力的合成。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好文供参考!13/17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
本文标题:高三物理教案弹力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76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