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实习课程实习学校实习班级实习教师授课时间:周星期第节年月日1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学习内容系统分析本节阐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可以依据气体扩散原理推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教材将肺的结构和功能相联系,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原因是肺具有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如肺由大量富有弹性的肺泡构成,肺泡外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二)教学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三)教学难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四)知识点分析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胸廓舒张(膈肌收缩,肋间外肌收缩)吸入气体胸廓收缩(膈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呼出气体二.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比较吸入气体:氧气含氧量高,二氧化碳含氧量少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氧量高,氧气含氧量少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穿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最终进入全身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穿透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中,最终排出体外四.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气压高(浓度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浓度低)的地方五.氧气最终组织细胞利用所需经历的四个阶段1.吸气,含氧量较多的空气进入肺。2.由于气体扩散原理,氧气由肺泡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3.氧气随血液流经全身4.由于气体扩散原理,氧气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中,最终为细胞利用。2二、教学对象分析利用初中生在思维敏捷,活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答与讲解,让学生掌握空气在人体肺部的交换过程:握住学生在思维和求知欲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a.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b.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习分析的能力(三)情感目标:a.通过将肺的结构和功能相联系,使学生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b.通过分析病例,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系统健康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激发学生珍惜健康的情感。四、课的类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策略本节教学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带有具体的“任务”在收索中去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最终使学生能主动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在教学中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任务”,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思考,逐步分析,推理,最终由学生归纳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七、教学媒体黑板3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人需要不停地呼吸。一个人可以几天或几十天不吃食物,可以几小时不喝水也能维持生命,但只要几分钟不呼吸就会因窒息而死亡。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参考教材p45“想一想,议一议”中的资料进行分析。(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点拨:这些气体成分的变化发生在细胞中,通过细胞呼吸来完成。那么氧气是怎么样从外界进入到肺内,又是如何到达细胞内的呢?二氧化碳是怎样从细胞内到达肺泡内,然后再被排出体外的呢?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分解为两个过程来进行说明:第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第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氧气的含量减少了。(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肺的结构与位置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在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分别与支气管的末端相连。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由很多富有弹性的肺泡组成,呼吸时肺泡像气球一样能伸缩自如。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肺的位置和结构。(二)胸腔的结构八、教学过程(续)密闭的胸腔底部是膈,膈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胸膜腔四周紧贴胸廓内壁。胸廓由肋骨和肋骨间的肌肉(肋间肌)组成。学生听老师讲解,了解胸腔的结构。三.呼吸时胸廓和膈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吸气和呼气时胸廓是怎样变化的?(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和呼气,感受胸廓的变化)2.吸气和呼气时膈顶部怎样运动?3.吸气和呼气时胸腔容积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后作答:1.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张。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收缩。2.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3.这是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运动的结果。4.讲解p46页的演示实验。讨论:是由于胸腔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腔扩大?学生小组讨论后作答:胸腔容积扩大,则肺扩张,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推理胸腔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教师点拨:气体流动的原因是压力差。一定条件下,气体的容积与气体的压力成反比。教师利用注射器做演示实验,验证上述原理:用左手食指将注射器安装针头处封住,右手缓慢牵拉注射器4活塞,使活塞沿空筒向外移动约3厘米,这时松开右手,活塞会像针头方向移动。5.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吸气过程:呼吸肌收缩,胸腔扩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变小,外界气体吸入肺内。呼气过程:呼吸肌舒张,胸腔缩小,肺缩小,肺内气体压力变大,肺内气体被排出。教师小结:肺扩张,则肺内气体压力降低,外界气体就会被吸入肺内。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气体的扩散原理教师设疑过渡:氧气进入到肺泡后又该如何到达细胞内呢?二氧化碳又是怎样从细胞内到达肺泡内呢?教师做演示实验:在讲台喷洒香水。提出问题:香味为什么会从讲台向教室后部飘散?教师点拔气体分子只能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直至平衡为止。扩散的进行必须存在浓度梯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香味飘散的现象,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2.肺泡的结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肺泡结构图,总结肺泡结构的特点。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总结肺泡的结构特点a.肺由很多肺泡组成b.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肺泡壁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教师小结;肺泡的这些结构使气体分子能透过肺泡壁和周围的毛细血管壁,从肺泡内进入到血液中,或从血液中进入肺泡内。3.总结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肺泡与血液之间是怎样流动的?请同学们认真分析资料,讨论后作答。学生认真分析资料,讨论后作答:因为存在浓度梯度,气体分子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行扩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内,氧气从肺泡内扩散到血液中。教师点拨:二氧化碳从血液中进入肺泡内,然后随着呼气过程被排出体外。氧气从肺泡内进入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细胞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资料,理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使学生体会呼吸的实质。)三.延伸与扩展请同学们回忆细胞呼吸的原料和产物。细胞呼吸使细胞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发生在细胞内的什么部位?学生认真回忆。作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细胞呼吸的原料是氧气和有机物,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细胞呼吸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这个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四.健康教育提出问题:如果肺泡破损,肺内气体交换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生活中那种方式或途径可能会损伤肺泡?请同学们从“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分析病例:肿气病,气胸。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结构破损会导致其丧失相应的功能。肺泡破损会导致肺与外界气体交换产生困难。外伤,吸烟,呼吸道感染和环境污染等可能会损伤肺泡。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系统健康及环境污染的问题,认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6九、板书设计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吸气时:胸廓扩大,膈肌下降呼气时:胸廓缩小,膈肌上升2.呼吸过程: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压变大吸气膈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压变小呼气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2.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3.肺泡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十、教学评价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中心点突出,课堂随机应变,教师与学生有充分互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完善教师的教学。7课后反思原任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8
本文标题: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8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