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预算控制概述-PowerPoint演示文稿
第一节预算控制概述第二节预算组织体制第三节预算目标规划第四节资本预算第四章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本章重难点预算控制循环控制的指导思想预算管理组织预算执行组织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资本预算的涵义资本分配预算含义:所谓预算控制或称预算管理,就是将企业集团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规划加以定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内部管理活动或过程。此处“定量”包括“数量”与“金额”两个方面。特征:风险自抗、权力制衡、以人为本预算控制的涵义与特征预算控制循环是指从预算目标拟定与预算编制、责任落实与推动实施、业绩报告与偏差诊治、业绩评价与责任辨析、奖罚兑现到总结改进的系统化过程。(一)目标拟定与预算编制(二)责任落实与推动实施(三)业绩报告与偏差诊治(四)责任辨析与业绩评价(五)奖罚兑现(六)总结改进预算控制循环一个高效率的预算控制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市场开拓为龙头,以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为枢纽,将企业集团的经营理财活动全部纳入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包括两层基本涵义:(一)建立开放型的预算控制体系(二)明确财务管理在预算控制体系中的枢纽地位预算控制的指导思想1.母公司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母公司董事会居于集团整个预算组织体系的核心领导地位,掌握着集团各项预算的终审权以及涉及资本性支出、企业并购等重大资本预算的最后批准权,同时对集团预算的日常执行情况与执行结果拥有监督、检查权。2.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是在母公司董事会或母公司经营者(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专司集团预算管理事务的常设权力机构,下设预算编制、预算监控、预算协调、预算信息反馈等具体执行机构。预算管理组织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包括:①集团预算政策(草案)、预算目标(草案)、预算程序(草案)、考核奖罚标准(草案)的制定权;②将集团预算提交经营者或董事会审核批准的报送权;③已获批准集团预算下达执行与组织实施权;④各项责任预算的审议、监督、控制与调整修订权;⑤预算执行业绩的考核权;⑥预算纠纷的仲裁权,等等。(1)预算编制机构实现与市场的充分对接,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预算以及实施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因此,销售预算对整个预算体系发挥着整体限量的作用。(2)预算监控机构预算监控的关键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实现由上到下逐层监督、约束与激励。整个监控工作应着重抓住销售进度、成本、质量、现金流这几项关键要素来展开。(3)预算协调机构预算协调组织的基本职责包括对各项资源间、每项资源内部的协调;各层次、环节预算组织间以及同一预算组织内部行为与利益的协调,等。(4)预算信息反馈机构企业集团除了应设置专司价值信息管理机构外,还应当进一步结合集团预算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与可能,构建一个预算责任核算网络。预算执行组织的构建过程实际上是如何明晰相应的权责利关系并使之对称的过程。较为流行的是自集团母公司依序向下由“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三个基本的层面的预算责任体系。预算执行组织在金字塔型的多层次的组织结构框架下,针对中间管理层“利润中心”的设置,不同的企业集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较为典型的中间管理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事业部制;二是核心企业(或称旗舰企业)制。一般来说,事业部模式在贯彻集团战略意图上最为直接了当,而且还可以方便地转移定价与合理避税,能够更好地发挥集团优势;在上述方面,旗舰模式劣于事业部模式,但在利用当地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等方面,旗舰模式则更为灵活,从而更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快速增长。预算编制的基本程序应当符合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符合集团现代治理结构的要求,在体现出资人报酬期望、协调各成员企业相互利益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预算的编制与实施,发挥集团资源与管理的整合协同效应,确立集团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地位;二是符合高效、良性预算机制的内在要求,贯彻全员民主参与的人本管理思想,使编制形成的预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包括由上至下与自下而上两种主要编制程序。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母公司董事会母公司经营者预算管理委员会中层执行组织基层执行组织资本预算由资本投资预算与运用资本预算两个方面构成,包括资本性决策项目的预计投资额与投资时间进度安排、预计投资收益及收益时间分布、投资效果评价以及运用资本数量、期限、结构规划等基本内容。其中如何做好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本分配预算是一个重点内容。资本分配预算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确定资本分配单位、选择资本分配对象、确定资本分配形式、确定资本投资方式等。资本预算·第五章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第一节投资领域与投资方式第二节投资质量标准与投资财务标准本章重难点投资领域投资方式投资质量标准投资数量标准投资政策是管理总部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目标规划,而对集团整体及各成员企业的投资及其管理行为所确立的基本规范与判断取向标准,是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投资领域、投资方式、质量标准、财务标准等基本内容。投资政策的含义投资领域是管理总部依托核心能力的母体衍生或支持能力而对集团整体及各层阶成员企业(特别是重要成员企业)投资活动的有效范畴,如产业性质与产品系列定位、市场开发与渗透区域等作出的限定,是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具体体现。投资领域的确立,预先排除了任何偏离集团核心能力有效支持的投资活动(西方称之为核心编造哲学)。在投资领域的限定下,那些偏离核心能力的投资提案甚至根本不予考虑;同样,对于业已存在的投资项目,也必须从是否符合战略发展结构的角度重新进行审视。投资领域投资方式是指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实现资源配置、介入市场竞争的具体方式,是贯彻集团战略发展结构与投资政策、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投资战略目标配套的战术性支持。投资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动预期、企业集团的不同类型以及总部对资本纽带或产业纽带控制力度的不同考虑。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也有着不同的倾向性。投资方式投资质量标准是指管理总部对企业集团系列化的主导产品规定的必须达到或具备的适应市场竞争的基本功能与素质(这里并不排除对非核心产品的质量要求)。要使质量标准得以落实,就必须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制度与质量监督体系,实行质量否决。投资质量标准确立质量优势、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功能的要求,是投资质量标准以及产品生产管理的着眼点。但同时也要明确,质量、功能的高低只是相对的,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强调质量标准并非意味着质量越高越好,其中还涉及一个相关的成本问题。因此,如何准确把握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凭借质量与成本双重优势以强化市场竞争优势,是厘定投资质量标准必须权衡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投资财务标准是管理总部基于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对投资回报所确立的必要水准,是从价值角度决定投资项目可行与否的基本依据。从这种意义上讲,财务标准的核心点便是如何厘定投资的必要收益水平。投资财务标准收益可以有会计收益与财务收益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会计上看来,只要账面收入大于账面成本,即意味着收益的取得。而在财务上则首先要求实际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即现金净流量大于零;考虑到时间价值因素,不仅要求现金净流量大于零,更要求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大于零;考虑到机会成本因素,不仅要求净现值大于零,同时会还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会计与财务对收益确认与评价观念的差别之中,可以发现,收益除了数量概念外,还存在一个质量问题。因此要求管理总部在制定投资财务标准时,必须同时关注收益的数量与质量特征,并厘定相应的投资收益的数量标准与投资收益的质量标准。厘定的依据:在投资必要收益率的厘定上,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即如何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对资本保值增值的期望。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对上市竞争优势的考虑,它是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并成为厘定财务标准的首要依据。因此要求所厘定的投资的必要回报水平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从谋取竞争优势角度,以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收益率为基础更具现实意义)。投资收益的数量标准在投资必要收益率的确定上,存在的主要分歧:一是以期望资本报酬率或曰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资本或净资产)为基点;二是以必要资产收益率(息税前营业利润/经营性资产)为依据。实现资本报酬率的期望值是业主的终极目标,但作为企业的内生目标,期望资本报酬率无法直接与企业必需的市场竞争能力关联。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各项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其水平高低取决于企业市场竞争的能力的强弱,并与企业资产运转效率的大小及配置结构的优劣密切关联,是管理总部厘定投资财务标准首要出发点进行厘定。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总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资本报酬率=[资产收益率+负债/股权资本*(资产收益率-负债利息率)]*(1-所得税率)资产必要收益率又包含项目资产必要收益率与总资产必要收益率两个层次。总部在制定资产必要收益率时,必须先确定出总资产收益率的必要值,使之达到甚至超过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然后依此为基准或机会成本,分别制定出不低于这一基准值的各项目资产的必要收益率。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需要充分考虑股东对资本报酬率的期望目标。指标体系:经营性资产销售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主导业务经营性资产收益率、主导业务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上述指标分别从竞争基础(营运能力)与总体地位、优势保障与贡献基础以及终极结果诸方面反映着企业集团投资业绩水平。管理总部必须基于竞争强制与股东期望的考虑,遵循平均先进原则,分别厘定出不同投资收益率指标的必要值,依此作为规范与指导集团整体以至各层阶成员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必须达到的最低收益标准。在投资收益质量标准的确定上,有两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时间价值与现金流量。从时间价值角度,可依市场或行业平均的净现值率和内涵报酬率为基础,确定投资的必要净现值率和必要内涵报酬率。从现金流量角度,需设置的主要质量指标一是营业现金净流量与息税前营业利润的必要比率;二是现金净流量与税后利润的必要比率。前者着重用于限定企业集团经营性投资在收益上必须达到的最低质量要求,后者则用于对企业集团投资收益总体质量水平的把握。投资收益的质量标准收益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在收益的总体构成内容中,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利润所占比重大小是决定企业收益是否具有稳定与可靠性的基础。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核心主导业务利润占商品经营利润的比重收益的时间分布:同样数额的收益,如果时间分布不同,其内涵质量是截然有别的。在考虑收益时间分布的结果时,更应当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所在。收益期限结构收益期限系数比率收益的现金支持能力:对企业集团及其所有者来讲,与其将会计意义的应计现金流入量视为一种财富,莫如定义为一种或有损失更为准确。现金之于企业,犹如血液之于生命,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关注收益的现金支持程度,对企业集团良性、稳健发展意义重大。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应收账款收现率赊销收现折现系数比率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第六章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与管理策略第一节固定资产投资战略与决策制度安排第二节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第三节固定资产存量重组本章重难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制度安排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固定资产存量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策略决策与管理制度主要说明有关决策管理权的结构安排以及固定资产运作过程的控制与监督问题。无论是集权体制抑或分权体制,依据投资政策及其决策权力结构的安排,固定资产,特别是关键的、基础性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与控制权应当也必须总揽于管理总部或母公司,体现为一种严格的官僚制决策程序。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制度安排为了确保各层阶成员企业及其管理者的行为能把遵循集团整体战略发展结构及其目标与政策,充分地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推动固定资产的投资与运用实现高效率地运转,集团总部在将固定资产投资具体实施权与日常经营管理权赋予各层阶成员企业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对成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运用及其效果的监控的力度,明晰项目责任(归口)制度,包括项目法人负责制与项目归口责任人负责制。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有着社会会计折旧政策(旨在统一对社会公
本文标题:预算控制概述-PowerPoint演示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8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