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十五从军征》译文【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十五从军征》译文【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十五从军征》译文【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从军征【第一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诗句,对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昨天通过预习,我们知道7单元的主题是“战争”,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课文?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齐读诗名)《十五从军征》。二、解诗题,知诗人:1、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从军征,被征到军队里打仗)。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生齐读),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第一首乐府诗吗?生齐背:《江南》。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我们再读课题:《十五从军征》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1\当你在预习时第一次读到诗的题目时,有没有问题想问?(师做副板书。)通过昨天预习,你在文中读懂了黑板上哪些问题?(谁?一位现年80岁的老兵,从哪里知道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于其他问题,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呢?(没有)那主要写的是这位80岁老兵的一件什么事呢?(一生交流,)它通过写老兵回乡的经历是想告诉我们有关战争的哪一方面呢?2、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这首诗是基础。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请一生读)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出示课件),正音,跟读:冢,窦,雉,舂,羹,贻。参考资料,少熬夜!3、在预习中,除了字音,还有哪些词不太理解呢?始,累累,窦;旅葵;旅谷;贻;舂;4、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生自己说一说)5、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1、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生个性化地朗读。2、是啊,虽然历经了艰辛,但终归活着回来了,这毕竟是件可喜的事。(板书:喜)他欣喜地归来,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一小组读乡里人说的话:“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是充满悲伤,(生齐读)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3、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看到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配乐,师读那四句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4、这就是他现在的家,(配乐,生齐读4句。)而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而现在呢,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女生读第4句)他曾经的家人在哪儿呢?(出示,生读:松柏冢累累)是啊,他再也见不到曾经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曾经热闹的家园了,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男生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老人那颗带着期望回乡的心也已经由热变冷,(凉),由喜到悲/哀了。(板书:悲/哀)5、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生齐读5,6句: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结合刚读的句子来谈。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他心里的苦吧!(想读的齐读)6、面对这一切,他只能是:(生接读: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呀!(板书:泣)他在泣什么?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并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五、小结,升华主题:1、这就是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参考资料,少熬夜!读出老兵从喜到悲再到泣的回乡历程。(生齐读)从他的经历中,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2、其实,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比如后面要学习的《出塞》,课外也还有很多描写战争的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下课后继续搜集阅读,相信会让你对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六: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兵役残酷无限凄凉憎恨同情无尽悲哀七,检测题:(1)这首诗是从()的角度写战争的,表达了作者()封建兵役制度的思想感情。(2),《十五从军征》是一首()诗,选自()描述了()的情景。《十五从军征》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教学准备:课件。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以“战争”为主题的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好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直接导入,让学生感知诗歌,初步了解战争。二、解诗题,知诗人:参考资料,少熬夜!1、师: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生:我从“从军征”可以看出的,意思是被征到军队里打仗。2、师: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生齐读:《乐府诗集》),记得我们在第6册的语文天地里曾学过一首乐府诗叫做:(生齐说:《江南》)。关于乐府诗,我们书上87页小资料有详细的介绍,我们一起去读一读。(生读)3、师: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后代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我们再读课题:《十五从军征》通过对话,使学生感知古代战争的残酷,了解汉代乐府诗。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理解诗句的含义。3、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长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4、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诗歌。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互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学习目标的设定,结合了新课程标准上的三维目标,有对学生提出的目标的肯定,有方法上的指导,也有情感及习惯的渗透。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1.师:当你在预习时第一次读到诗的题目时,有没有问题想问?生1:我想知道是谁在15岁的时候去打什么仗?生2:他为什么要去打仗?生3:结果活着回来了吗?(师做副板书:谁?打什么仗?为什么打?结果?。)2、师:通过昨天预习,你知道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呢?生1:主要是讲了一个80岁的老兵退伍回到家里,却发现自己家里亲人没有了,家也荒芜了的事情。3、师:它通过写老兵回乡的经历是想告诉我们有关战争的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这首诗是基础。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一生读诗歌师: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她读得很流利,就是有点快。4、师:是呀,读得有些着急,要是能静下来读得慢一点就好了。这首诗歌有很多生字比较难,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出示课件,生跟读:冢,窦,雉,舂,羹,贻。)参考资料,少熬夜!5、师:在预习中,除了字音,还有哪些词不太理解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解决。(生在小组里交流)师:组员都解决不了的词,现在可以提出来。生1:我想知道舂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把谷类放进器皿里捣碎。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生2:我用的是查工具书的办法。师:看来,尽管课文后面没有注释,但我们也能想办法了解到词语的意思。生3:我还想知道什么叫做旅葵、旅谷?生4:在这里,旅是野生的意思,旅葵就是野生的葵菜,旅谷就是野生的谷子的意思。生5:贻是什么意思呢?生6:贻就是给的意思,文中指老人煮好了了饭菜去不知道给谁吃。6、师: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生自己试着说一说)师: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生1:一个人在15岁时应征去打仗,80岁才回到家乡。路上遇到乡里人,便问:“我家还剩下哪些亲人?”那个乡里人说道:“远远望过去,松树和柏树相连的地方,就是你的家。”老人回到家里,看见野兔在狗洞里爬进爬出,野鸡在房梁上飞去飞来;庭院中间长满了野生的谷子,井台边围绕着一簇簇野生的葵菜。老人捋了几把野生的谷子舂成米做饭,采几把野菜煮汤算是菜,一会儿饭菜就做好了,却不知道还能给谁吃。老人走出家门望着东方,泪水洒落在征衣上。这样安排任务,考虑到让学生从整体来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有初步的认识。此环节以学生自读、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主,我仅在生僻字音、词义上提供帮助、进行点拨。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1、师: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生:65年)。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生1:我觉得他一定很激动,因为他能大难不死回到家乡,很想快点回家和亲人团聚。师:你能读读第一句话,读出他的这种激动吗?(生读)是啊,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几十年离家还能活着回来,是有些激动的。但仅仅如此吗?想想,从一位15岁的少年到一位80岁的垂垂老者,他还会是怎样的心情?生2:我觉得他心里一定很担心,几十年都没回家了,不知道他家的亲人怎么样了。参考资料,少熬夜!师:那你读出这份担心来。(该生读一句。)生3:我觉得他心里一定沉重,也很担心、焦急,因为他都已经80岁了,说不定父母都不在人世了。师:是呀,他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担心和焦急,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忧)我们一起来体会他的这份心情。(生齐读第一句。)2、师:80岁的老兵回到家乡,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我请一个小组读乡里人说的话:(生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生1:我会带着很沉重、悲伤的心情告诉他这个消息,:“远处就是你的家,家里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师:请你读出这份悲伤来。(生读,有些快,没有感情。)没听出你的悲伤呢?静下心来再读。(生再读,好多了。)生2:我会很同情地告诉他。因为也许我家也有人在外打仗,我家也有人死去。师: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是充满悲伤,(生齐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生1: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样的事实,快晕过去了。生2:我悲痛但也没有任何办法。生3:我在路上的忧虑给证实了,我的心情跌至了谷底。生4:我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我在外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侥幸活着回来了,
本文标题:《十五从军征》译文【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89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