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保密故事演讲稿范文3分钟范例5篇
1/19保密故事演讲稿范文3分钟范例5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保密故事演讲稿范文3分钟范例5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保密故事演讲稿3分钟1黄xx,1911年出生于江西赣县,九岁时被卖做童养媳,做过长工、挑工,后来担任了江西省妇委委员、江西省总工会女工部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等职。长征前夕,她因为怀有3个月身孕,便服从组织安排留守瑞金坚持游击斗争。由于游击斗争很残酷,黄长娇有过三次被捕坐牢的经历,每一次都游走在生死边缘。当时,为了“围剿”游击队,敌人实行移民并村,把许多偏僻、分散的小村村民拆散,移并到另几个大村后,警戒更严,村民不能擅自上山,否则作通匪论处。白军蓄意把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山上,为了隐藏,黄长娇改名为黄水秀,嫁给瑞金当地农户。隐蔽在瑞金山区的黄长娇,为配合红军游击队做了很多工作,如组织村民送粮、为游击队送情报等。一次,游击队送来山上断粮的消息。黄小学、立刻与同志们商量怎么运粮上山,有个同志想出了假装砍柴,实则送粮的计策。就这样,砍柴的队伍熙熙攘攘上山了,人人都带一根做2/19扁担的竹杆,大部分群众的竹杆内部凿空了,装着大米、咸菜、白盐。到了深山,大家分散砍柴,便把物资倒入草丛中早已预备的缸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这样,一条秘密运输线畅通了。时间长了,事情还是露出了马脚。一次,几个村民去砍柴,有个竹杆口未塞紧,漏出了几把米,被白军发现了,追问他们是不是送给游击队的,并把全村人抓起来,一个个威胁拷问。问到一个胆小的妇女时,这名妇女不经吓,招供说:“这个事,你得问黄水秀才知道。”黄长娇被捕入狱,她寄居的人家被抄,房子被烧。敌人让她说出游击队的成员及联络方式。审问几天没有结果,刽子手开始动刑,先是灌辣椒水、用蚊香烧,黄长娇毫不屈服。敌人恼羞成怒,握着一把大刀向黄长娇狠狠砍去。刀刃卡在她左肩膀骨头上,顿时皮开肉绽,血流如注,直至昏死过去。后来黄长娇缝了30多针,刀疤达14寸长。严刑拷打对黄长娇来说,简直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倒把白军自己累得够呛。刽子手什么人物没见过?但惟独没见过骨头这么硬的女子,后来也就懒得用刑了。三天后,敌人又传她过堂:“你坐过三次牢了,你的情况我们全部清楚,政府决定对你宽大为怀,既往不咎。只要你请四个保人来,今天就放你回去。”“请保人,我一个外地人,去哪里请保人?”黄长娇知道,白军是想利用保人作为突破口,便一口拒绝了。那名小官挠了挠头皮,皱皱眉头说:“额……找不到就算了,那你先回去吧!”敌人暗暗安插了几个密探,一直监视黄长娇。后来,黄长娇好不容易才找到个机会,带着3/19年幼的孩子从敌人的监视下逃了出来。此后,黄长娇担任游击队长,带领游击队突围转移。然而,随着国民党的疯狂“清剿”,游击队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这次,游击队又被敌军追赶了一整天,大家都饥寒交迫、精疲力尽,眼看就要逃不掉了。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走在前面的黄长娇深知带着年幼的儿子会拖累战友们转移。几年的战斗生涯,她见过太多太多母子分别的场景,而现在的自己也将面临同样的抉择。可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妈妈呀!为了保护孩子、保全战友,黄长娇强忍着泪水对孩子说:“儿子,咱们来跟叔叔们玩捉迷藏吧。你去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除了妈妈,谁来也不要出来,更不能出声,知道吗?”孩子信以为真,迈开小腿用力地跑开。黄长娇迅速指挥游击队,走向另外一条山路。可孩子终究还只是一个孩子,跑了几步,回头不见了妈妈,孩子吹响了唯一的玩具:一个用废弃子弹壳做的哨子。那个子弹壳发出尖啸的哨音,黄长娇的心揪了起来,泪水爬满脸颊。哨音渐渐变得急促,突然传来孩子的叫喊声:“妈妈、妈妈,我在这儿,妈妈、妈妈。”孩子的叫喊声渐渐变得急促,充满绝望,揪人心魄地在山谷中回响。随后,就听到了一阵杂乱的枪声,孩子的叫喊声戛然而止。一钩残月、遍野寒霜,脱险的游击队员们入睡了,黄长娇磕磕绊绊地原路返回,在一条小溪旁,她看到了死去的儿子。孩子的脸上凝固着惊愕的表情,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那个可以吹响的子弹壳。在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中,无数共产党4/19员把对革命的信仰转化成坚定的信念。当人们问起黄长娇对于自己的经历的看法时,她含着眼泪回答说:“我时常会想起自己的儿子,但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保密故事演讲稿3分钟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在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亲自组织指挥下,人民解放军在短短的142天中,共歼灭国民党军173个师、154万人,取得了解放战争决定性胜利。鲜为人知的是,战略决战辉煌胜利的背后,是我军卓越的保密工作。在三大战役的筹划和实施过程中,我军保密部门紧密配合,采取多种措施,严格保守了战略意图和军事行动秘密,保障了中央军委作战方针的圆满实现。决战前夕:保密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我党我军组织和力量日益发展壮大,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决战即将来临。为适应新形势,全党全军需要在思想上、组织上高度统一。在保密工作方面,党和军队也加强了统一领导。1948年5月,中共中央完成了从陕北到西柏坡的转移。为了加强党和军队的保密工作,中央决定将中央机要委员会改建为中央保密委员会,由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为总负责人,统一领导全党全军的保密工作。5月18日,中央制定了《中5/19共中央保密委员会章程(草案)》,明确规定:中央保密委员会的性质是“协助中央、军委进行有关我党我军机要电讯的保密事宜,成为中央秘书长和军委总参谋长领导保密工作之直接助手。”其基本任务是:重点研究机要保密;搜集敌人电讯技术、密码使用及侦破手段;检查各地方、各部队保密工作情况,帮助各机关建立保密制度,指导下级保密工作并在各级保密委员会之间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实行保密工作奖惩制度。中央保密委员会的组建,开创了党对保密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新体制。此后,各大战略区、分区也分别成立了野战军保密委员会和分区保密委员会,统一负责军队系统保密工作。军队内部各级保密委员会的建立,使我军形成了比较明确、健全的保密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标志着我军保密工作进入了系统化新阶段。各大战略区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多部保密条例,同时通过加强保密教育,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保密意识,有力推动了全军的保密工作,为三大战役的筹划与指挥提供了有力保障。辽沈战役:东野大军隐蔽南下出敌不意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拉开帷幕。早在1948年2月,毛泽东就提出了辽沈战役的基本构想,即“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并逐步明确了东北野战军(以下简称东野)主力南下北宁线,首先攻占锦州,实现“关门打狗”。但这又是一个风险极大的计划。东野主力长途南下奔袭北宁线,全程将近1000公里,中间还要经过沈阳外围弧形接敌区。敌6/19人一旦察觉,从沈阳出动重兵集团进行阻击,切断我军南下锦州的道路,则影响战役成败。因此,如何隐蔽我军战略企图,做好大军调动的保密工作,成为战役准备的重要内容。在东野首长领导下,东北局社会部和东北铁路管理总局立即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保密措施。东北局社会部发出紧急指示:“整个军运过程必须保密。只有绝对的保密,才有军运的安全;只有绝对的保密,才能出其不意把部队运到锦州城下,增加攻下锦州的胜算;只有干扰敌人的视野,造成敌指挥机构的错误判断,才能实现瞒天过海巧运兵的计策。”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东北铁路管理总局联合成立了临时军事运输委员会,统一领导这次军运。他们依靠当地党政组织,配合军队保卫部门和铁路公安机关,发动沿线铁路职工和地方群众,掌握敌情动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监视铁路内外敌人,控制铁路电话专线,严密封锁军事行动消息。从9月初开始,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利用夜色掩护,秘密沿西线向锦州和各个集结地开拔。与此同时,铁路沿线实行了严格的军事管制和邮电检查,停止铁路客运售票,强化户口管理措施,不给敌特以活动空间。严格的保密措施保障了我东野主力顺利南下,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北宁线作战,并一举攻克锦州,关闭了东北敌人撤退的大门。据被俘的锦州国民党守将范汉杰回忆,他其实已得到东野主力南下的情报,也发现我军夜间运输频繁,但由于中共方面严格的保密措施,他始终搞不清东野部队的准确番7/19号和兵力,也无从判断东野的企图。而蒋介石也由于对东野主力动向判断不清,对东北国民党军或撤或守犹豫不决,最终陷于全局被动。淮海战役:加强通信保密赢得信息优势就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我军又在华东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战役的设想是1948年9月25日由粟裕向中央军委提出的,并很快得到采纳。9月27日,国民党军第7兵团司令黄百韬致所属各军的密电即被我军破译。从这份电报中得知,第7兵团将开往新安镇附近地区。毛泽东看了这一情报十分高兴,说:“这份情报来得正是时候,对淮海战役的首战决策很有帮助。”10月11日,中央军委在发出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中确定:首先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然后再歼两淮(淮阴、淮安)和海州(今连云港)之敌。此后,我军又连续侦获国民党军兵力调动情况,得知敌军黄维兵团将增援徐州。据此,毛泽东于11月1日和7日亲自起草电报,指示华东、中原两个野战军扩大原定的战役规模。在通信保密领域的斗争中,我军技高一筹,获取的情报对保证决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军通信部门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千方百计避免电讯信息泄露。战役开始前,华东野战军各电台统一更改了呼叫密码,调换了人员和机器。部队行军途中,为避免电台位置移动被敌人测向发现,要求各纵队电台每移至新驻地,均须架线守听,但不准开机呼叫,只有在听到本部电台呼叫有报时,8/19方可回答,以确保行动之机密。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在围歼杜聿明集团的过程中,我军通信部门体现出极强的保密意识。当我军将敌人3个兵团严密包围后,发现敌人对我军部队的行动了解得很详细,我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力量研究分析泄密原因,并果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通信保密:一是对电话线路派出警卫武装,沿线日夜巡查以防窃听;二是对总机值守人员加以审查,选择政治上可靠的同志充任;三是尽量减少电台电报来往,利用徒步或骑兵传递,电台多听少呼;四是传达部署任务时,除必要部分外,禁止全文下达,并严格使用部队代字、代号;五是加强阵地前沿警戒,严查往来出入人员。这些措施实施后,很快扭转了不利局面。1949年1月12日,杜聿明集团全军覆灭,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毛主席亲自设计瞒天过海之策辽沈战役结束后,据守平津一带的敌军傅作义集团已成“惊弓之鸟”。傅作义是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他虽已估计到我东野将要入关,但他认为大战刚刚结束,当时又值隆冬严寒,难作远程行军,我军至少需要3个月到半年才能大举行动。同时,由于他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南逃、西遁还是死守,他还一时难下决心。因此,傅作义采取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权宜之计,将他所辖的60万部队集中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塘沽等地,组成了长约1200公里的防线。9/19为了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平津就地歼灭,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巧施计谋。为了稳住傅作义,让他误认为短期内解放军不会发动大的攻势,毛泽东命令我军华北部队撤围归绥、停攻太原,在淮海战场上推迟歼灭杜聿明集团,避免刺激蒋介石和傅作义。同时,最关键的一招是命令东野提前秘密入关。1948年11月21日,毛泽东对东野的入关做了明确部署,其中着重强调了行动保密问题。在电报中,毛泽东要求东野在锦州、打虎山、营口等地的5个纵队“取捷径夜行晓宿荫蔽迅速行动”,向关内进发。同时,毛泽东还具体设计了瞒天过海之计。他提出,东野指挥员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可以携带轻便指挥机构先行,“并于走后一星期左右在沈阳报上登出一条表示林尚在沈的新闻,并经新华社广播。各部行动均注意荫蔽。”毛泽东在这份电报里两次强调了要注意“荫蔽”,并设计了用“假新闻”的方式迷惑敌人,目的都是要保守我东野提前入关的秘密,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我东野主力部队夜行晓宿,夜间车水马龙浩浩荡荡地向华北进发,天明后部队、辎重又全部隐入村庄、山谷、树林之中,消失
本文标题:保密故事演讲稿范文3分钟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95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