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小麦种植管理方案-刘宏新
小麦种植管理方案刘宏新15601286072主要内容一、小麦的分布。二、小麦的分类三、小麦的生育期四、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五、播种期六、播种量七、影响分蘖的因素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八、小麦病虫害周年防治一、小麦的分布一、小麦的分布•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在我国,各地都有小麦种植。全国冬小麦面积及总产量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4%和90%,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主产省份有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其中河南、山东种植面积最大。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6%,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主产省有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一、小麦的分布小麦品种小麦分布生育期播种时间收获时间春小麦(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部分90天4月中旬7月20日(北部)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部分90-120天3月中旬至4月中旬7月上旬(西北)甘肃、宁夏,内蒙、青海部分120-130天3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冬小麦(北部)河北、山西大部,陕西、辽宁、宁夏、甘肃一部分及北京、天津260天9月中旬左右6月下旬(黄淮)山东全部,河南大部,河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甘肃部分。230天10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初(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湖南各省大部,上海、浙江、江西全部以及河南信阳200天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次年5月下旬(西南)贵州全境,四川、云南大部,陕西、甘肃、湖北、湖南部分180-200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次年5月中旬二、小麦的分类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划分类型分类特征籽粒的皮色红皮籽粒的表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白皮籽粒的表皮为黄白色或乳白色籽粒的粒质硬质胚乳结构为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软质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播种季节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小麦。冬小麦秋、冬两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麦。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质粒,为硬麦;而当其角质不足1/2时,称其为粉质粒,为软麦。1、白皮种子比红皮种子休眠短,易发生穗发芽。2、白皮品种皮薄,透性强,呼吸强度高,休眠期短,发芽较快,而红皮品种则相反,休眠期较长,发芽也慢。三、小麦的生育期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叫全生育期。全生育期是由各个外部器官的特征时期所组成。播种期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收获期成熟期灌浆期开花期抽穗期孕穗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节三片绿叶伸出2厘米左右的日期,记为三叶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露出地面1.5--2厘米时,为拔节期。•3.1播种期记载播种的年、月、日3.2出苗期小麦的第一真叶露出地表2-3厘米时为出苗,田间有50%以上麦苗达到出苗标准时的日期,记为该田块的出苗期。3.3三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节三片绿叶伸出2厘米左右的日期,记为三叶期。3.4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厘米左右时,记为分蘖期。3.5越冬期北方冬麦区冬前平均气温稳定降至0--1℃下,麦苗基本停止生长时,即为越冬期。三、小麦的生育期三、小麦的生育期3.6返青期北方冬麦区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麦苗叶片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部分心叶露头时,为返青期。3.7起身期翌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拉长并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5厘米左右,主茎年后第二叶接近定长,内部穗分化达二期、基部第一节开始伸长,但尚未伸出地面时,为起身期。3.8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露出地面1。5--2厘米时,为拔节期。3.9孕穗期(挑旗)全田50%分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为孕穗期。3.10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不包括芒)由叶鞘中露出的1/2时,为抽穗期。3.11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药散粉时,为开花期。3.12乳熟期(灌浆期)子粒开始沉积淀粉、胚乳呈炼乳状,约在开花后10天左右,子粒含水量在45%左右时,为乳熟期。3.13成熟期胚乳呈蜡状,子粒开始变硬时为成熟期,此时为最适收获期。接着子粒很快变硬,为完熟期。3.14收获期记载具体的收获日期。三、小麦的生育期四、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1、种子质量与品种特性•一般来说,白皮品种皮薄,透性强,呼吸强度高,休眠期短,发芽较快,而红皮品种则相反,休眠期较长,发芽也慢。•大而饱满的种子胚大,营养物质多,出苗较快,初生根较多,第一、二片叶也较大,幼苗健壮,而秕瘦的种子营养物质少,因而出苗慢,幼苗瘦弱。因此,选用品质好的大粒种子播种,是一项主要的增产措施。•2、温度•一般最适温度为15~18℃,最低为0~2℃,最高为30~35℃。く10℃发芽缓慢而不整齐,出苗率低,并容易感染病害。24℃由于呼吸强度大,发芽受抑制,发芽整齐度下降,发芽率低,在高温条件下,真菌和细菌活动旺盛,致使胚受害,甚至死亡。•3、土壤湿度与土壤溶液浓度•适宜种子萌发出苗的土壤含水量,沙土为14~16%,壤土为16~18%,粘土为20~24%。•土壤墒情差,含水量少,出苗慢,且不整齐;若含水量过多,土壤中氧气不足,不仅出苗慢,而且会造成烂种。•如果土壤墒情适宜,但土壤含盐量较高(达0.25%以上),也会造成种子吸水困难,出苗缓慢或发生盐碱毒害而烂种。•4、播种深度•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播种浅,出苗快;播种深,出苗慢,且幼苗弱;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以3~5cm较为适宜。•5、整地质量•整地质量好,上虚下实,出苗快而齐;整地质量差,出苗不整齐且出苗率较低;土壤板结,氧气不足,出苗慢而弱,且出苗率低。五、冬小麦则强调适期播种冬小麦的播种,必须强调“适时”。所谓“适时”,是指在当地气候条件下,以冬前能形成壮苗为标准。冬小麦播种过早,一般有以下害处(1)冬前生长过旺,旺苗受冻死亡;(2)冬季生长过旺,春季脱肥发黄;;(3)田间害虫如金针虫、蚜虫、麦秆蝇等发生多,危害重,尤其麦秆蝇在新疆危害更突出;播种过早麦苗也易受多种病害如叶锈病、黄矮病、红矮病等侵害;(4)容易感染病毒病。据一些研究资料,麦田传毒害虫(蚜虫、飞虱、螨类、叶蝉等)的数量及其传毒速度,均随气温增高而增加。播种期冬小麦播种过晚的主要害处:(1)温度低,分蘖少,穗头小,产量低;(2)温度低,分蘖少,幼苗弱,易受冻;(3)成熟期延迟,灾害重。灌浆期间往往会受到高温和干热风危害,千粒重降低,减产严重。什么样的苗是壮苗?各地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壮苗应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个体,二是群体。一般中量播种的麦田,入冬前基本苗20万株/亩左右,单株主茎长出5~6片叶,单株分蘖2~4个,蘖大而壮,次生根4~6条,总茎数60~80万茎/亩。在精量播种的情况下,入冬前基本苗10万株/亩左右,单株主茎长出6~7片叶,分蘖3~5个,不徒长,次生根6~8条,总茎数60~70万茎/亩。秋播越冬16℃左右3~2℃秋苗生长《30d5d5d最适播种期10d5d5d最适播种期20d勉强可播期勉强可播期5d5d适时播晚播早播弱苗壮苗旺苗≥0℃积温《300℃秋苗生长40~50d≥0℃积温=450~500℃≥0℃积温〉600℃秋苗生长〉60d50天播种期六、播种量的确定播种量的确定掌握适宜的播种量,是确定合理密植的起点。准确地办法可采用“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四定办法。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一般品种:“斤籽万苗,大致不差”。400公斤/亩40万/亩以穗重1.0克26.7万/亩以单株成穗1.5个需播13公斤/亩每斤种子出苗1万株田间出苗率80%设千粒重40g每斤种子12500粒春小麦40万/亩以单株成穗1.0个需播20公斤/亩小麦播种量偏多的原因分析农民的习惯,尤其长期形成的种植习惯;整地质量差,播种质量差,造成出苗率降低;种、肥混施,种肥过多,造成肥烧种;播种量不准确,耕地面积不准确;以粮代种,种子质量较差。1、影响分蘖的因素(1)品种特性:冬性品种分蘖力强,春性品种分蘖力弱;同一品种大粒种子分蘖力强,小粒种子分蘖力弱。(2)温度:分蘖的适宜温度为13-18℃,最低温度为2-4℃,低于13℃或高于18℃会受到抑制。在日平均温度14℃以上时,从出苗到分蘖只需15天左右,10℃以下需20-25天。(3)水分:分蘖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4)矿质养分:N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特别是N、P、K配合使用,对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增加亩穗数有明显促进作用。(5)密度:对分蘖的影响很大。基本苗少,单株营养面积大,群体光照条件好,分蘖力和成穗率则高。反之,则分蘖力和成穗率均降低。七、影响分蘖的因素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2、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1)适当降低基本苗数和改变种植方式基本苗减少,由于改善了中小分蘖所处的条件,所以成穗率相应的提高。在基本苗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种植方式,也会影响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中、低产水平:等行距种植(15cm或21cm);高产栽培条件下:宽窄行种植(窄行15cm,宽行30cm)。(2)培肥地力土地肥沃,不仅促进分蘖数,而且提高分蘖成穗率。(3)培育冬前壮苗是提高分蘖成穗的基础第一,抓好种好这一关:施足底肥,精细整地,足墒下种,适当降低播种量,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第二,抓住冬前的看苗管理:对弱苗应在分蘖初期及时采取肥水促进措施,促弱转壮;对偏旺苗则应在第五叶以后采用深中耕,控制肥水等措施进行蹲苗。(4)春季合理促控是提高分蘖成穗的保证弱苗:在管理措施上,应突出一个“早”字。早春松土,返青后尽早施肥灌水,一方面增加年后的分蘖,另一方面促进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旺苗:则应以控为主,在返青和起身期控制肥水,进行蹲苗,如仍有旺长趋势,应采用深中耕等措施,控制春季分蘖的发生,到拔节后分蘖开始死亡时,酌量追肥浇水;壮苗:在早春要控制肥水,适当蹲苗,到起身期施肥灌水,既不促进春季分蘖,又可保住冬前大蘖,促其成穗。八、小麦病虫害•病害1.全蚀病2.锈病(分条锈、叶锈、杆锈3种)3.白粉病4.纹枯病5.赤霉病6.黄矮病7.丛矮病•虫害1.地下害虫(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4种)2.蚜虫3.红蜘蛛4.吸浆虫5.麦秆蝇27小麦红蜘蛛2011年华北平原春天旱情,造成麦圆蜘蛛大爆发。(图为麦圆蜘蛛放大图)红蜘蛛小麦红蜘蛛俗名火龙、赤蛛、火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据调查,为害小麦的红蜘蛛主要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两种。•危害:成虫、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小麦叶片变黄,麦株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时全株干枯。•推荐配方:2月中旬至3月份,及早采用高源蓝/猛哥等药剂喷雾防治。危害及防治小麦红蜘蛛小麦蚜虫30蚜虫危害图小麦蚜虫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我国为害麦类作物的蚜虫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无网长管蚜等。危害特点:以成、若虫吸取小麦汁液,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再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麦叶上,严重的影响光合作用,为此减产更重。危害时期:蚜虫每年在麦子出苗后不久即陆续迁入麦田为害。麦二叉蚜先在麦叶上繁殖数代,然后将卵产在枯黄的麦叶等上越冬。开春后,群集为害叶片和麦穗。麦子成熟后,禾溢管蚜转移到玉米、高粱等作物上为害。1)小麦蚜虫危害小麦蚜虫•播种前小麦拌种(高巧),防虫增产。•喷药防治:万里红杀虫更彻底,持效期更长!2)推荐配方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属昆虫纲双翅目瘿蚊科,有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两种。受吸浆虫为害的小麦麦粒有机物被吸食,麦粒变瘦,甚至成空壳,出现“千斤的长势,几百斤甚至几十斤的产量”的残局。吸浆虫对小麦产量具有毁灭性,一般可造成10%—30%的减产,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品质的不断提高,水肥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农机免耕作业,跨区作业的发展,小麦吸浆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生程度明显加重。•吸浆虫已成为小麦安全生产新障碍:吸浆虫具有隐蔽性、个体小(每粒可60头)、防治关键期短(蛹一周,成虫3天)、顽固性强(土中存活6-12年,总有一批休眠的群体)、危害性极大(粒中3头虫即被吸干毁灭性)。所以小麦吸浆虫已经发展成
本文标题:小麦种植管理方案-刘宏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0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