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政绩观存在偏差的表现3篇
1/8政绩观存在偏差的表现3篇政绩观存在偏差的表现1根据支部安排,本人结合岗位和工作实际,开展了政绩观自查,发现政绩观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中做表面文章。对于一些不易凸显亮点、不在考核范围内的基础性工作不扎实、不认真。二是认为得到领导认可就是工作的落脚点,重视领导印象,缺乏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福祉的基本观念。三是工作中胆小怕事,认为稳局面、不出事就是业绩好、政绩好。通过对以上偏差的根源分析,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将“领导评价”作为追求业绩政绩的出发点,工作只顾“对上唯上”,不顾“对下唯实”,对具体工作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缺乏为民务实的气度和担当。二思路眼界不宽,能力水平不突出,在工作中满足于已有经验,习惯于走老路,缺乏化解发展中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案件查办、行政许可中不愿创新思路想办法解决问题。三是考核管理指向和选人用人导向有待改进。通过对政绩观存在偏差的问题查摆和根源分析使我深刻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是真正弄清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要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最大的政绩,具体到烟草专卖工作2/8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好为民务实。二是真正弄清依靠谁实现政绩,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要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政绩。三是真正弄清为谁建立政绩,人民是政绩观的主体,要解决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就要坚持“两个始终”:始终践行人民宗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始终坚持人民满意。政绩是大是小、是实是虚,群众自有公正的评价。只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在工作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业绩。四是真正弄清怎样实现政绩。正确的政绩要靠工作来实现,要靠落实来保证。一方面要着力提能力素质,另一方面要增强执行力。抓落实,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能力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落实抓得越彻底,工作成效就越大,政绩就越突出。五是真正弄清追求什么政绩。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人民群众满意。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树立“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政绩观。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政绩观存在偏差的表现23/8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不仅仅关系干部个人自身成长,更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事业的顺利发展。当前,导致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原因较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干部思想观念存在偏差。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一些基层干部对新常态有错误认识,认为经济新常态就是要慢发展,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就是要明哲保身,一些基层干部将“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的评价”作为追求政绩的出发点,工作只顾“对上唯上”,不顾“对下唯实”,对地方发展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气度和担当。二是部分干部素质出现“短板”。干部思路眼界不宽,就容易跟不上形势:能力水平不突出,工作就容易跟不上脚步。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与干部思想僵化、能力不足存在一定关系。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满足于已有经验,习惯于走老路,目光紧盯“指示和命令”,唯唯诺诺,修修补补,对当地所处环境的变化与特征审视不清楚,对地方优势与不足分析不透彻,对发展方式与目的反思不深刻,一定程度上缺乏化解发展中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目前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一些领导干部不愿创新思路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能主动外出招引好项目,而是百般寻找不招商的理由。一些副职干部产生“上面有一把手撑天,下面有办事员具体办事,自己高枕无忧”4/8的惰性思想。三是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存在缺陷。在干部考核中,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繁琐考核、“一票否决”泛化,基层迎考、迎评负担沉重。问卷调查中,被调查对象反映干部政绩考核缺乏科学合理的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抓手,集中反映在以下四个维度上:1、考核指标。指标设计上,经济发展类占绝对权重,社会事业类占比偏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建设等指标比例严重失衡。2、考核形式。形式过于单一,政绩仅仅体现在数字的完成上,量化考核的同时有绝对化、数值化倾向,仅凭数字说话,容易造成数字政绩、虚假政绩等作弊现象。3、考核标准。“一套表”,“一刀切”现象普遍,差异化考评不明显。一方面照顾不到各地客观实际上的差异,体现不出地区和部门工作特色:另一方面,围绕与本单位工作联系不紧密的“考核指标”做文章,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消极应付和敷衍了事。4、考核项目。项目过于笼统,缺乏精细化设计,部分工作达标即可,工作考核不出成效,对于副职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调动不足。四是干部选拔任用体系有待改进。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与当前选人用人体制有一定联系。一是实绩考核与选拔任用脱节。实绩采集一甄别一研判的过程对考核结果有很大影响,在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抓手,一定程度上存在考不准、考不实现象,无法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有效依据,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二是干部调整没有严格按任职期限履职。客观上刺激干部追求政绩,5/8争取“挪一挪地方,换一换位置”,不利于干部在现有岗位上作长远打算,扎根一个地方工作。三是干部选用程序不够透明。干部提拔“一把手”说了算,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干部使用的“发言权”和“监督权”虚化,对干部“如何提拔”、“为何提拔”无从知晓。针对干部政绩观产生的偏差,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补钙凝神要时刻抓牢。一方面要加强领导千部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重点,突出抓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观教育,真正弄清当官“干什么、为什么、比什么、留什么”的问题,从而增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行动自觉。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从严从实抓好党建工作。另一方面要以民生改善为己任。千万不能忘记的是发展,万万不能忘记的是百姓。政绩观存在偏差的表现3一是树立政绩的意识存在偏差,体现在过于求稳,造成发展滞缓。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稳定,只要不出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有许多基层干部基于前些年的工作教训,认为开拓性地抓发展、抓调整,难免会冒一定的风险,既然如此,不如得过且过,稳中求“升”,有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没有任何起色。二是创造政绩的方式存在偏差,体现在脱离实际,违背发展规律。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到一个新的地方以后,为了突出本人的工作,喜欢将前6/8任的发展思路丢在一边,另起炉灶,人为地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连贯性;有的忽视群众的创造性,仅凭个人好恶和意愿,从主观上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结果事与愿违。三是追求政绩的目的存在偏差,体现在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发展。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多,更热衷于向领导邀功请赏,喜欢超越现实条件,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和指标,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为在短期内出效果、出政绩,忽视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政绩观念上出现的一些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思想观念方面存在问题。个别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的目的更多地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围绕个人升迁做打算,而不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以这种思想为基础产生的政绩观,势必偏离正确的轨道。二是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缺陷。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过多偏重经济建设内容,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占的份额偏少;考核标准比较随意,缺乏科学依据,许多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就是围绕着上级领导转;考核项目过于繁杂、笼统,考核方法简单死板,效率低下;有的地方看政绩仅仅凭数字说话,将政绩绝对化,造成频频出现数字政绩、虚假政绩。三是选拔任用环节需要改进。干部政绩考核与选拔任用衔接不够紧密,有时选任干部让年龄、资格、学历等硬框框成为了更重要的因素;有的地方调整乡镇干部没有严格按届期来,不利于干部政绩的科学评估;三年一届的乡镇班子任期偏短,不利7/8于干部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作长远打算,扎根一个地方工作。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广大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以解决。一是要加强宗旨教育,解决好“为谁创政绩”的.问题。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创造工作成绩的实践中去。促进基层干部深入体察~,凝聚民心,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研究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在亲民、为民、富民中树立政绩。二是改进考核机制,解决好“如何评价政绩”的问题。考核干部政绩时,既要了解当前工作,又要注重了解前些年的工作,通过回访考察、离任后~测评等办法,看任期工作的后续效果;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创新精神,区别好在不同工作基础上创造政绩的大小以及个人在创造政绩中所起的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有真正的发言权,将群众对干部政绩的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三是强化作风建设,解决好“如何创造政绩”的问题。要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坚持从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要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做到懂农村、交贫友、办实事,自觉地把自己与农村、农民融为一体,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农民群众拥护和满意的政绩。四是转变工作思路,解决好“创造何种政绩”的问题。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普及教育,使基层干部正确处理开拓进取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近期成绩与长8/8远发展的关系、个人进步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认真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创造经济发展、群众舒畅、环境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本文标题:政绩观存在偏差的表现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13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