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汇集5篇】
好文供参考!1/31信息技术应用教案【汇集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信息技术应用教案【汇集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篇】1)信息采集:气象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对各类传感器的利用对各种与气象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地收集和利用,其中包括对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信息、大气电场感应信息、雷达探测信息、太阳辐射观测信息、高空观测信息、农业气象观测信息以及地面观测资料等数据信息的利用从而实现空间信息、高空信息和地表信息等多方位的观测,通过对太阳辐射仪、大气电场仪、雷达和气象卫星遥感等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对实时信息进行探测和采集。作为气象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信息采集在气象部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及时准确的各类气象信息,那么就无法确保气象业务的正常进行。2)信息传输:气象业务的信息传输主要是通过对卫星传输、微波电台、光纤专线、虚拟网、宽带网等各种方法的利用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各种气象数据。由于在全球的各个角落都分布有气象好文供参考!2/31探测到的数据,因此如果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地将这些孤立的数据汇总到一起,就很难实现对气象的科学预报。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交换已经变成了气象的各类信息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个地区的数据除了要提供给本国和本地区使用之外,同时还要提供给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从而实现信息数据之间的共享。由于气象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要求,要尽可能地避免受到各种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气象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能够有效地确保气象信息实现多线路以及多途径的传输。3)信息管理:气象信息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指汇总、存储采集到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其包括基本信息库、业务数据库、观测数据等各种与气象业务有关的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在气象业务中信息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信息管理工作认真地做好才能够确保气象业务的顺利进行。4)信息处理:在气象业务中的信息处理工作主要是统计计算各种气象数据信息,并且将相应的气象产品形成,其中主要包括业务办公系统、决策系统、数值模拟系统、数理统计系统等相关的信息系统。现在气象信息服务领域中已经全面引入了有机结合遥感系统、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情报预报业务服务好文供参考!3/31系统。5)信息服务:在气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工作主要是处理气象信息数据之后最终开展的各种用户服务,其包括公文交换、门户网站、气象服务、天气预警、气象情报、天气预报等一系列的服务内容。2在市县级气象业务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气象指数预报的应用在分析各种资料的基础之上,将高温、热浪、潮湿度、感冒、舒适度等各种气象指数预报模型建立起来。通过这一功能可以将高温热浪气象指数、潮湿度气象指数、感冒气象指数、舒适度气象指数等相关的气象指数的预报结果准确地显示出来。森林火险预报的应用通过对每日的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最高空气温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然后以此为基础就可以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系统建立起来。在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系统中一共将火险等级划分为五级:一级是没有危险;二级是具有低度危险;三级是具有中度危险;四级是具有高度危险;五级是具有季度危险。地质灾害预报的应用目前我国市县级地质灾害预报主要是由当地的国土局和好文供参考!4/31气象局联合的,而通过地质灾害预报的应用就可以将当地辖区内站点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结果非常清晰地显示出来,而且还可以向相关单位快速地发送地质灾害预报信息。交通气象预报的应用以高速公路周边的各种地貌地形特征以及气象资料等为根据就可以将当地的交通气象预报模型建立起来,并且可以对未来二十四小时的包括路面温度、天气温度以及降雨等在内的气象要素的预报结果显示出来。旅游气象预报的应用旅游气象预报能够将当地的主要景区的气象要素预报清晰地显示出来。水文气象预报的应用在分析各种数字资料、实时水库库容情况、蓄水量以及历年的水文数据资料的基础之上,与当地的降水预报、水文、洪涝灾害、面雨量预报、水库流域集雨面积等各种洪涝灾害因子相结合,就可以将面雨量预报模型、水库可增容预报模型以及流域面雨量模型等建立起来,从而进行水库增容估计预报等。与此同时,利用这一功能还可以将实时库容、库容估计、可增容预报、主要河流面雨量监测预报、基础设施数据等快速地显示出来,而且还可以十分方便地对其进行查询。3结语好文供参考!5/31信息技术应用教案【第二篇】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案;导学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学校的条件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必须立足于现有的教学条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最适合的莫过于“学案导学法”。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强调以学生“学”为中心,使学生从以前“被动学”转为“自主学”,教师从“强教”转为“导学”,将老师的角色由原来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教案的“翻版”,它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精心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不宜太细,可以多给学生提供材料,多提启发性问题,多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解答,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一个“导”上。好文供参考!6/31“学案导学法”就是以“学案”作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以“学案”作为引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其优点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力性,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行为,强化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二、“学案”的设计与编写原则“学案导学”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学案”是运用“学案导学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它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去感知教材,研究教材,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及深,有层次地安排所要学习的内容。学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五个环节。因此,如何编写“学案”就显得非常关键,它的劳动强度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高,所以应该通过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学案。在编写学案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课时化原则学案应该分课时编写,分别处理各节课的内容,防止把多个专题内容写入一个学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内容,专项练习,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2.问题化原则好文供参考!7/31在学案中应将新课标中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的能力。3.参与化原则。在“学案”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使学生人人参与进来,如何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出学生的潜能。4.方法化原则。在学案中要强化“导学”的理念,通过导学使传统的教学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延伸与的拓展性。5.层次化原则。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做到难易有度,采用有序的,阶梯式的原则,学习过程要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性规律,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在课堂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感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全面掌握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三、创新的教学过程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本节课的设计好文供参考!8/31是否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这就要求在运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的教学环节:1.提出问题,以案导学在上课前要把编写好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在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让学生明确自学方法。提示学生学习中应该温故而知新,学会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由浅及深地理解教材。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要求学生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学习,教学在导学中的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从中终身受益。2.讨论交流,精讲解惑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依据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反馈情况,根据课标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精讲重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励学生挑战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练习巩固,知识迁移课堂练习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题应紧紧围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在设计练习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点,好文供参考!9/31掌握重难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地能力。练习题要起到既能使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4.课堂反思,归纳总结课堂反思是新课程理念的升华,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案导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终身受益。参考文献:1孙淑娟《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3期信息技术应用教案【第三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运用互动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更能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后者对学生的影响更深远。下面通过一个教学案例加以说明。“嵌套循环”是VB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只简单地举了好文供参考!10/31一个例子,给出了一个程序。学生一下子很难看懂,即使在教师的讲解下看明白,也很难举一反三,换个题目仍然难以入手。但如果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师生、生生共享研究结果,不断完善、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则教学效果非常好。案例:打印出如下的菱形图案*****************************************互动教学过程:(1)教师给出任务,并请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给出程序。(2)有学生给出程序1:PrintTab(5);*PrintTab(4);***PrintTab(3);*****好文供参考!11/31PrintTab(2);*******PrintTab(1);*********PrintTab(2);*******PrintTab(3);*****PrintTab(4);***PrintTab(5);*(3)教师请其他学生评判程序1,并说明理由。学生的共识是反复使用Print语句,非常麻烦。有学生联系教材上等腰三角形的打印思路,想到用“嵌套循环”的方法。给出不完整的程序2:Fori=1To9PrintTab(???);Forj=1To???Print*;NextjNexti(4)教师总结学生的意见,并进一步表明,下面的任务就是找到i值与起始位置、“*”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即:i:123456789起始位置:543212345“*”的个数:135797531(5)学生研究这些数字关系,发现很难找到他们之间的好文供参考!12/31关系。其困难之处在于起始位置和“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教案【汇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16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