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数学听课心得【范例5篇】
数学听课心得【范例5篇】所谓“数学听课心得【范例5篇】”,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网友特意为大家收集分享的“数学听课心得【范例5篇】”,欢迎参考下载,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数学听课心得【第一篇】教师根据教学所需设计出自学提纲,学生们根据自学提纲积极参与到自学活动中,在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营造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李艳坤老师在讲分数除法时,给学生设计出了3个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起来有目的、有依据。三、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悟1、是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只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能力和方法就会得到了不同程度培养和发展。2、是通过教师的有序诱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就能培养学生生动,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3、只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才能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数学新课标精神。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对高效课堂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获取和借鉴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我将以此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数学听课心得【第二篇】今天有幸听了袁华明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颇多。总体而言,本课程设计巧妙、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具体评议如下:一。重视课程的引进,创设情境。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朋友和中国的文字,很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整体感知倒数的定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2.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要点突出,难点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洁,充满激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例如新课之前通过好朋友,在理解“互相”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三。预习考试,先说倒数概念,然后再理解概念。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对0与1之间是否存在倒数的理解,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验证。例如,让学生试着把每组的两个数字相乘,找出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互惠的概念。4.把数进行分类教学,整数、分数、小数,清晰明了。及时质疑点拨,做好归纳小结。在给出互惠的概念后,老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主要内容用彩色粉笔标出。概念给出后,教师立即询问学生“互为”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及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好的理解倒数这一概念。在探索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带分数的倒数及小数的倒数时,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总结归纳,让学生的知识更加条理和系统。这样便于学生做一些判断题。5个。教师应注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适当的评价。当学习不良的学生做出正确答案时,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自信心。6。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强调了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2020年1月数学听课心得【第三篇】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1)计算(专项练习,巩固运算顺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4+1=4+3+2=5+0+3=8-5-3=10-2-7=10-6-2=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课件,强调为了记住前两个数的得数,我们采用写下来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我们全心全意去计算,而不用担心忘记了得数,不能继续后面的计算任务。2)请你帮小动物们找到回家的路。(趣味性题目,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的兴趣)课件展示:每只小动物手上都有一把钥匙,每把钥匙对应一间屋子。只有算对钥匙上的式子,你才能帮小动物找到回家的路。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培养小朋友乐于助人的品质。3)小小邮递员。(使更多学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从面上检查学习情况。结合新课标精神渗透简单图形统计表的知识)学生将算式都贴在正确的邮箱上面后,提问:哪个邮箱的信最多,哪个邮箱的新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看着这个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碰到过的连加连减的问题吗?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现实背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数学听课心得【第四篇】《倍的认识》这一课,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教师是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课生动活泼,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且教学过程中多处呈现亮点,让我受到了较多的启发,值得我反思与学习。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倍的认识对孩子来说比较生疏,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相差关系的基础上的,突然的转变成数量之间的倍的关系比较难。教师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时候利用情景图出示,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出示自主学习单,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辨一辨。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学生对学习单中的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在后来的交流中就非常自然的说出:将3朵红花看成一份我们一般用圈一圈的方法。接下来观察蓝花是2个3朵是2份,从而顺利的'说出蓝花的多数是红花的2倍这样的关系。一节课的教学与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纸紧密相连。例1的处理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练习纸的第2题则是对这一重点的巩固以及引导更多学生表述完整和清晰。接着出示判断题:2朵红花,黄花6朵,黄花的朵数是红哈的2倍,(3朵黄花圈一圈)对吗?在孩子们有了判断后的提问中强调了圈一圈是把谁看作1份很重要。但在听课的时候我思考如果这一部分处理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一题与例1的不同之处可能会更加凸显将什么看作1份的重要性。这节课教师比较注重思维的培养。在多道圈一圈、说一说倍数关系后学生的思维有了跳跃性发现可以用从12里面有几个几入手从除法算式理解倍数关系。特别是教师出示12朵黄花,提问学生红花可能是几朵?这一问题学生的思维跳跃出多种答案。在此教师又强调了为什么黄花是12朵,为什么倍数不一样?本来以为低年级的课比较简单,正如张老师所说低年级的课有很多可以挖的东西,张老师的这节课就体现了这一点。值得我好好学习。数学听课心得【第五篇】今天在漂亮的xxx第二实验小学听了四堂关于《三角形单元总复习》的优质课。来自四个县市的优秀教师给我们展示了四堂非常有特点的复习课。四堂课均从复习旧知开始,循序渐进,将三角形相关知识点通过练习逐步再现。思考:如何上好复习课?复习课我认为有这么几点要关注的:1、对旧知的回顾再现。学生对已学的知识了解多少?如何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我们需要从点、线、面得角度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点。2、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通过旧知的回顾整理,了解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3、寻找知识的生长点,关注后续学习。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为后续的学习作铺垫的。如何在旧知的回顾中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有效应用,是复习课的重点。不要为了复习而复习,复习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停留在原地的踏步走体现不了教师的引领地位。
本文标题:数学听课心得【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26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