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有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思想
有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思想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提和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离开安全,发展无从谈起。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词频变化中,我们也能看出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安全”共出现4次,“国家安全”只出现1次;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安全”出现了91次,“国家安全”出现了29次。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其内涵自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我们党也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放眼全球任何国家,国家安全都是重中之重。什么是安全?一般来讲,安全是指客观上没有或很少威胁、主观上没有或很少恐惧感。通俗来说,安全就是外部没有威胁,内心没有恐惧。这种状态就是安全状态。什么是国家安全?201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指出,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这段话不太复杂,但是内涵却非常丰富。“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相对”一词符合实际,绝对安全的状态很难做到。据匈牙利学者统计,二战结束后的37年里,全球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一)我国对国家安全理念的认识演进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其他大国,我们的安全环境、安全形势和安全任务,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面对的形势与挑战不同,我们对国家安全理念认识的侧重也有所不同。第一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更加强调和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当时,我们面临的国际大背景是美苏冷战。从外部环境看,西方不承认我们,甚至孤立、敌视、遏制我们。从内部环境看,新的国家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且随时面临战争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是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所以我们更加重视军事安全。对内,我们提出“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对外,我们通过军事联盟,建立统一战线,维护我们的安全。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同志首次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通过与苏联结盟的方式,我们能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同时,我们也采用军事手段维护自身安全,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抗美援朝战争。虽然当时我们的军事实力与美军之间力量悬殊,但是为维护国家安全,我们仍坚定地选择入朝作战。毛泽东同志曾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此外,我们也重视提高国防力量,比如研制出“两弹一星”。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们形成了以综合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理念。这一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此背景下,我们认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更加重视在和平环境下发展经济。所以,这一时期我国国家安全理念发生较大转变,从更加强调和重视军事安全到注重经济安全、综合安全。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前,我们形成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此时,冷战已经结束,世界范围内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比如恐怖主义和环境危机。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使我们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加多元、复杂。有时候,很多问题需要多国共同参与应对。这就需要世界各国增进协作,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安全问题。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提出: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并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胡锦涛同志强调用更广阔视野审视国家安全问题,提出和平发展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第四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阶段,我们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与挑战。A总书记曾说:“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如“东升西降”,引发一些大国的不安情绪,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民粹主义、排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思想不断抬头,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从国内环境看,一方面我们已经取得许多可喜的发展成绩,且继续发展具有很多优势和条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比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质量发展面临许多卡点瓶颈问题;经济安全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问题。国际因素、国内因素相互交织,我们面临的安全形势不同以往。A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2014年4月15日,A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所以,201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并写入党章。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完善国家安全体系。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2020年12月,A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十个坚持”的全面概括。2022年,党的二十大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专章论述和战略部署。(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可以表述为五个“以”: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第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我们在处理一些重大安全事件时,始终贯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要一切为了人民,也要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克服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第二,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政治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以经济安全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发展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指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我们要以安全促发展。1901年,积贫积弱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20年后,2021年的中国代表面对美国无端攻击,掷地有声地强调,“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这样的变化,来自我们深厚的经济实力。发展起来后,我们也能更好地把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严峻,我们都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忘初心。如何保持战略定力,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党的二十大后,作为第一位访华的欧洲领导人,德国总理朔尔茨高调表态坚定支持全球化,反对与中国“脱钩”。第四,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一是以军事安全为保障。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提出“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我们必须要以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障。二是以科技安全为保障。2014年,A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明确了“三大保障”,未将“科技安全”纳入其中。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科技安全的保障作用。三是以文化安全为保障。在国际社会,“文化领域看似阳春白雪,但也有刀光剑影”。因为世界各国的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之争,是意识形态之争,也是人心之争。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是以社会安全为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也有了更高要求,更高期待。只有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全,才能更好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待。第五,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依托”一词形象准确,作为比国家安全更大的概念,国际安全起到依托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安全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所以,在维护好国内安全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外部环境。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我国积极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截至2021年,中国已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供应超过7000万剂疫苗,并捐赠1亿美元,还同30多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2017年,A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指出:“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大家应该携起手来,互帮互助,维护共同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内容。可以预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还会进一步拓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词是“总体”。“总体”既是我们观察世界的视角,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视角。虽然每种安全有其特定的内涵,但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在处理国家安全事务上,要树立系统思维,做到统筹兼顾。二、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新时代以来,我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取得不凡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十六个方面总结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成绩,其中第十二个方面是关于国家安全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得到有效遏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美国权威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2021年全球法律与秩序报告》,根据居民对当地警察信心、对自身安全感受以及盗窃、人身伤害或抢劫案件发生率等指标综合评价,中国得分高达93,位列全球第二,并已连续三年上升。成绩的背后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全面加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建立国家安全的领导体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二
本文标题:有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28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