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德育教育案例【汇集8篇】
1/27德育教育案例【汇集8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德育教育案例【汇集8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德育教育案例【第一篇】忠旭是一名“特殊”孩子,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忠旭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措到东西就扔就甩。有一次让我震惊、担心了许久。记得是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冬冬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边拿掉他手中的玩具准备放好。谁知,忠旭却一反常态地拉着冬冬就是使劲地捶打,还一个劲地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原来,小旭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婆婆一人照料他。小旭调皮,爱捣蛋,腿脚有点不方便的婆婆,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小旭不吃饭,婆婆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婆婆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2/27索性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为所欲为。于是,小旭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小旭的嚣张、任性。为了尽快改变小旭,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具体做法: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小旭,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2、在与小旭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小旭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准备好的幼儿教育杂志,特别是《幼教博览》的“家教职坛”栏目,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在这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3/27注意经常保持联系。具体做法: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性。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家长兴致较高时,就通个电话简单扼要的讲明下一步计划,同意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出现反复。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庭之内、家园之间唱一个调。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小旭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学习也认真了,会唱几首歌曲,会背几首古诗了。虽然有时还会发脾气,但在教师的提醒和暗示下会很快扭转过来的。现在,他能主动的与伙伴分享玩具,和睦相处了,我已将小旭与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不再“特殊”看待,“特殊”照顾了。德育教育案例【第二篇】4/27一、利用情境图,进行思想教育新教材中有许多情境图,因此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情境图,充分挖掘情境图中的资源,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教学《比较》一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想象,然后编一个故事。有的同学说:小兔子种了7个萝卜,小熊懒惰,只种了3个萝卜,小兔子比小熊多种几个?后来小兔子帮助小熊,小熊也种了7个萝卜,小兔子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学完数学知识,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各抒己见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忙,会怎样呀?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乐于助人的教育。再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六幅图片,结合想象,编出1篇完整的故事,学生都争先恐后编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我又让同学们给自己编出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大家在课堂上讨论合理性,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这样使学生既动了脑又动了手,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教育。二、利用教学活动,进行爱心教育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及时地将它编为数学问题与学生见面,使学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品德教育。如:以“帮助汶川灾区小朋友”活动编题,“灾区的小朋友很想和我们成为朋友,在他们有困难时我们应尽力帮助他们,我们五年级50人共捐款150元给灾区小朋友,而六年级48人共捐款192元,哪班捐的多强?班平均每人再捐多少5/27元才能赶上六年级?”以此促进学生的爱心,培养助人为乐的品质,使学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品德教育,课下同学们纷纷捐出自己的零用钱,寄给灾区的小朋友。三、利用数学美,培养集体意识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有人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例如在教学圆的知识时,我告诉大家:圆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它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圆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圆上的每个点就像家中的成员,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四、利用教材内容,渗透爱国教育数学课中有许多反映我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科技成果的例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内容。如:“我们伟大祖国的领土面积6/27960万平方公里。”“我国领土辽阔广大,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相距的10/11,东西相距约多少千米?”又如:“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多少周年?”通过教、做这些题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既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发刻苦学习的热情。通过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只要我们细心挖掘,认真对待,真正树立起教书育人的观点,就能有机地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为21世纪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才能达到“德才双收”的效果,做令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德育教育案例【第三篇】案例背景刚接手二年三班的时候,一位胖胖的爱笑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何他会引起我的注意呢?那是因为他的嘴角总是留有口水,衣角上也时常是湿的。这对一个已经在小学学习生活两年的孩子来说是不应该的。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第一天放学的时候,孩子的奶奶来接他放学时来找我,直接和我说了这样几句话:“朱老师,我家这个孩子非常调皮,请老师多包涵。至于孩子的学习,也希望您能多关注关注,我年纪大了,很多地方真的已经照顾不上了,只能麻烦老师多关心了。”我一听这样的话,就知道这个孩子7/27肯定不是一般的难管。但当时因为刚接手这个班,对一些情况也不太了解,所以只能先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等以后慢慢处理。但接下来的相处,也证实我的猜想。接手这个班第一周,这个孩子身上的恶习,就一点点的暴露出来,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生活及学习习惯不是一般的差。在生活上:手里的水瓶时刻拿在手里,上课、下课玩耍、放学路上随时随地需要打开水瓶喝水,嘴角的口水时常留在嘴边。他的桌子周围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垃圾场,书桌从不会自己收拾,经常把所有的书本和学习用具都杂乱放在桌子上。在学习习惯上:课堂上很少正常坐在椅子上,经常需要老师们提醒才能坐好,但是没多久之后又恢复常态。无论课上课下都喜欢做一些吸引人注意的行为。当然这个孩子身上也有闪光点,比如:上课时能紧随老师的思路,你的任何问题,他都会积极正确的回答。诊断过程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不给孩子增加思想上的负担。我决定在课下,利用闲聊的机会了解这个孩子。通过聊天我发现:孩子经常与我说奶奶爷爷如何关心、照顾他的生活,很少与我谈起自己的父母,我想这就是造成孩子众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是孩子的奶奶接待我的。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经常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所以孩子从小的生活都是由爷爷奶奶来照顾。但是老人8/27毕竟年纪大了,再加上一定的溺爱心理,导致孩子出现以上问题。当然在家访中我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奶奶留一些空间给孩子,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家访后,我主动与孩子的父母电话联系,告诉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并提出希望,无论他们工作有多忙,都要多花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孩子渐渐长大,他需要父母的陪伴与教导,不要因为一时的工作,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爷爷奶奶是无法取代父母角色的。教育契机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希望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向上、有良好的发展,他——当然也包括在内。但面对他该怎么办呢?这样的孩子,面对老师的批评、警告早已习惯。孩子的种种表现,一方面说明孩子在习惯培养上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但凡孩子做一些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行为,这一般是缺少爱的表现”。我想,我有必要与孩子进一步进行交流,走进他他的内心世界,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每当他上课回答问题正确时,我总会及时表扬他。回答不来我也肯定他思维的某些亮点,看得出他上课比以前认真了。接下来我经常趁下课或者上操时和他聊聊天、开开玩笑。慢慢的,他在我面前放开很多。有一天,突然有其他学生对我说,这个孩子肚子不舒服。我主动走到这个孩子身边,询问他身体情况,看见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我把他带到我的办公室。给他倒水,把他叫到面前耐心询问才知,孩子早晨起9/27晚了,匆忙间没有吃饭就到学校了。于是我给孩子准备好食物,告诉他,能谨记按时来校这一点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是饿着肚子来上学的,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基础。说着说着,明显能看到这位孩子内心的触动。我想,通过这次交谈,他应该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从此对我们老师也多了份尊敬、信任。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发现孩子身上渐渐有了明显的变化,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均有所好转,每天送孩子放学时也能看到孩子奶奶脸上的笑容变多了,虽然孩子身上还有一些问题,但是看到他的进步,我还是倍感欣慰。后记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有健康的思想、良好的成绩……但是教育是过程,要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他才能积蓄力量默默成长。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孩子们需要的是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正确引导。而对孩子的教育什么时候都不晚,因为不管什么样的成长过程,对他来说都是一笔人生财富。孩子的成长是自然而独特的,我们要学会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转化成温暖的守候,陪他沐浴阳光、陪他历经严寒,放慢脚步,静待花开。10/27德育教育案例【第四篇】摘要: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明确教学目标。三、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四、创设情景,学生悟理四、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环境,通过优良的课堂文化塑造学生。五、根据数学周围的社会主义现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关键词:德育渗透目标热情实际联系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曾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数学领域同样有着辉煌的成就。在近代数学史上,我国杰出的自学成才的数学巨匠华罗庚和勇摘数学皇冠上
本文标题:德育教育案例【汇集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36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