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物质的量浓度》ppt
第3课《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复习物质的量微粒数NA..NAM..M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Vm..VmVVm=n2、标准状况下,11.2升氢气是molH21、4克氢氧化钠相当于molNaOHm=n•M0.10.5N=n•NA3、3.01×1023个H+相当于molH+0.5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由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所决定的.例如:2KOH+H2SO4===K2SO4+2H2O2mol:1mol:1mol:2mol【讲述】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运算起来很方便.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因此,用质量分数并不方便,需引入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一、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3、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摩尔/升(mol/L)4、单位:nBV2、符号:CB1、定义:5.注意:(1)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2)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而不是用质量表示(3)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4)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如c(MgCl2)=0.1mol/Lc(Clˉ)=0.2mol/Lc(Mg2+)=0.1mol/L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1LNaOH溶液里含有O.5molNaOH,则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mol/L的NaCl溶液1000ml,含溶质NaCl的物质的量为()3:已知某硫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该溶液中含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该溶液的体积为()0.5mol/L2mol3LCB=VnBCBV=nB=VCBnB课堂练习1、将1molNaOH溶于2L水中配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0.5mol/L?2、从100mL3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50mL,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答:否,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答:3mol/L(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讨论1:将10克NaOH溶解在250m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为1mol/L?讨论2:假设上述溶液的密度ρg/L答:否,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若要将上题的物质的量浓度算出来还需哪些条件?c(NaOH)=n(NaOH)V(NaOH)=10g40g/mol10g+250gρg/L例2.某市售浓硫酸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计算该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结论:C=1000ρω/M思考:若质量分数为ω,密度为ρg/ml,则其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类型2:变形公式计算结论:C=ρω/Mρg/l18.4mol/L结论:C=ρS/M(S+100)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溶液的密度为ρ(g/L)。则物质的量浓度C的计算公式为?类型3:变形公式计算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质量或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C1·V1=C2·V2类型4:溶液稀释计算【例1】要配制500mL0.6mol/L的NaOH溶液,需6mol/L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解:设需6mol/LNaOH溶液的体积为V6mol/L×V=0.6mol/L×500mLV=50mL答:需6mol/L的NaOH溶液50mL。分析: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故有:C1V1=C2V2(体积单位不一定用升,相同则可)练习:要把12mol/L的盐酸10ml稀释成60ml的盐酸,则此时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2mol/LVBnBc)()(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质单位molg溶液单位Lg表达式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质量。(填相同或不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物质的量。mBm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比较C=1000ρω/M×100%相同不同相同不同÷NAmnN÷M×M×NA质量粒子数目V(气体体积)÷Vm×VmcB(溶液)×V(aq)÷V(aq)课堂小结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多少?4、配制500ml0.5mol/L的CuSO4溶液需要多少g的胆矾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第二课时CBnBV复习=C=1000ρω/Mρg/mlC=ρω/Mρg/lω=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mBm(aq)×100%1,物质的量浓度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2,因为要求比较精确所以我们要使用精确的仪器——容量瓶①规格,②使用温度,③刻度线容量瓶上需标有:500mL20℃100ml20℃容量瓶的规格常用的有:100ml.250ml.500ml.1000ml配制溶液时,选用和所配溶液体积相等或稍大的容量瓶进行配液.如果要配制200ml某浓度的溶液该怎么办呢?方案一:用100ml的容量瓶配制两次倒在一起就可以了方案二: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250ml然后取200ml就可以了1.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2.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注意事项:3.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漏检漏: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一会,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再塞紧,再倒立,再检验是否漏水。1.计算解:100mL0.1mol/LNaCl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n(NaCl)=c(NaCl)·V〔NaCl(aq)〕=0.1mol/L×0.1L=0.01mol0.01molNaCl的质量为:m(NaCl)=n(NaCl)·M(NaCl)=0.01mol×58.5g/mol=5.85g例:配制100mL0.1mol/L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是多少克?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的体积)称量时能将NaCl固体直接放置于托盘上吗?用滤纸,NaOH等具腐蚀性的应用表面皿,并且NaOH容易潮解所以在称量时应迅速(1)使用前要调零(2)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3)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4)用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5)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称量的注意事项3.溶解:将溶质倒入小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冷却致室温.5.9g4.转移注意事项: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思考:将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此时溶质是否完全被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如何处理?答:还有残留在烧杯壁和玻璃棒上的氯化钠未被转移。因此要用蒸馏水洗涤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6.定容:在容量瓶中继续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思考: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答:不能,必须重新配制7.摇匀:把定容好的容量瓶瓶塞塞紧,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几次,混合均匀。思考: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能否补充水?答:不能。液面低于刻线是因为还有溶液挂壁,当静置后就会恢复原状.8.装瓶贴标签(容量瓶不能保存溶液)实验再现小结:步骤及所用仪器①计算②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筒)③溶解(烧杯、玻璃棒)④转移和洗涤(容量瓶、玻璃棒)⑤定容(胶头滴管)⑥摇匀⑦装瓶贴标签计→量→溶→转→洗→定→摇→装实验所需仪器•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量筒(液体溶质使用)容量瓶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滴管讨论与思考1、为什么要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转入容量瓶?2、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为何要将洗涤烧杯后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讨论•在配制溶液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3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1.天平的砝码上占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2.试剂与砝码的左右位置搞错()3.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读数()4.定容时俯视刻度线()5.所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定容()偏高偏低偏高偏高偏低下列操作对溶液浓度造成的误差是6.转移溶液时不洗涤烧杯与玻璃棒或未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7.溶解、转移、洗涤时有溶液流出容器外,使溶质减小()8.容量瓶在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在瓶内有少量水残留()9.定容摇匀后,静止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到刻度线()10.定容时加水过量越过刻度线,又取出部分溶液,使液面降至刻度线()偏低偏低偏低偏低无影响讨论•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俯•视•仰•视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小结]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步骤:2、实验所需仪器:3、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4、影响浓度的主要因素:5、学会误差分析:
本文标题:《物质的量浓度》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4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