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典型经验材料范例(4篇)
1/21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典型经验材料范例(4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典型经验材料范例(4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典型经验材料【第一篇】2019年7月19日,在彭镇党委书记刘亮、副书记师孟军带领下,先后考察学习了龙泉街道书南社区、利民社区、崇德社区;玉林街道玉东社区;火车南站街道长寿苑社区。通过学习,感受到了他们工作人员积极的工作面貌,热情洋溢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工作方式方法的深入专研精神,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习到了不少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乡社区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按照成都市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五线工作法”和“五步工作法”的要求,彭家场社区及时召开两委会议研究,想找出一条适合社区走的特殊的“路”,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抓党员抓骨干,充分聚焦党员线。加强社区党组织“桥头堡”必须提升组织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2/21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党的基层组织是城市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基础,必须始终以抓实基层党组织为关键,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发展治理优势。彭家场社区现有党员63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下设2个党支部,社区将所有党员的详细家庭住址、兴趣爱好、每月能抽出的空闲时间等信息全部统计好,并建立信息台账,剔除一些70岁以上和身体行动不便的党员,把剩下的41名党员分成5个小组,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分别安排到社区各个院落,巷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开展环保、宣传、帮扶、调解等公益服务,同时充分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放过,加强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增进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亲和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二、发展好志愿线和社团线,建好和发展好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彭家场社区共有志愿者队伍6个(禁毒、文明劝导、助老、医疗、文艺、党员),自治组织队伍6个(太极拳、柔力球、徒步走、门球队、文明劝导、义务巡逻)。社区党员作为每支志愿者服务队的带头人,依托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带领志愿者队伍围绕社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今年累计已组织大型活动4次,上门服务40余次,为此类特殊人群代办事项100余件。三、延伸服务线,植文化强精神,增强居民凝聚力归属感。3/211、按照“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服务亲民化”的思路,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提升,建成居民群众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领里中心和温馨家园,去年,社区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今年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工作,清除不规范的标牌标识制度20余个,纠正乱贴乱画40余个;促进社区亲民化,因地制宜设置电商、文体、老年活动等亲民特色配套设施;改进便民服务,实现群众“只进一道门,只找一个人”和“仅跑一次”;确保党群服务中心转型、规范双同步,打造全面享受服务,全面参与服务的新格局。2、社区充分利用百年老茶馆这一文物景观为依托,引导社区党员群众集思广益,充分挖掘社区文化特色和底蕴,形成特色鲜明的院落文化。社区老茶馆周边已建立杂染坊、竹编坊、影视拍摄基地等具有我社区特色的公共文化场景。下一步工作打算:1、社区志愿者队伍和自治组织还不够多、不够精,下一步社区将去芜存菁,剔除一些不适用,居民认可度不高的项目,利用党组织这支先锋队伍,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创新建立居民能够积极参与,符合社区居民意愿的各种志愿者队伍和自治队伍,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品牌,提高志愿者服务队伍和自治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利用社区百年老茶馆和彭端淑家风家训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一个社区文化长廊,建立一个居民共享书屋,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唤醒共同的记忆,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4/21社区党小组依托老旧院落改造为阵地,利用社区的太极拳、柔力球、门球队等文化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特别社创新开展一些美食节、院落节、故事会、义捐活动等文化品牌,激励影响居民共塑院落文化,共建温馨家园。3、依托彭镇党委政府结对联系单位彭州桂花镇,社区已自主到龙窑展览馆参观学习,并拟和龙窑公司共建一个土窑制品展览馆,结合我社区老茶馆文化,打造一个属于我社区的特色文化品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典型经验材料【第二篇】今年以来,X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不断提高便民服务水平,通过增强核心引领、推动区域融合、整合优质资源,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党建大格局。增强核心引领,“小基层”撬动“大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互联互动互促的综合服务格局。发挥镇党委“双向运行体系”,“对上”及时汇报工作推进情况、沟通联系各共驻共建单位,“对下”协调调度镇域内各社区、跨区域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有效将各方力量链接起来。优化联合党委设置,推行社区党组织+县级包联领导、共建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志愿组织力量+多个党建项目的“X+X+X”模式,有效链接驻区各责任主体,吸纳X多个驻区单位,实现与社区事务联商、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平安联5/21创的联动链。推行“轮值书记”“专职副书记”和“兼职委员”制度,定期召开驻区联席会议,形成“需求+资源=项目”的清单式服务。推动区域融合,“小网格”发挥“大作用”。将X个社区划分为X个基础网格,采取积分制管理、差异化薪酬制度聘用X名专职网格员,将进社区党员、直管党员、辖区内党员、无职党员统一纳入网格党小组。将X包联干部、镇包片干部、社区干部和片区民警等,组成网格管理服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典型经验材料【第三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城市社区的表现形式,而社区党建则是社区治理的基石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通过深化社区党建改革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成为当前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构建新型社区治理格局近年来,xx区全面推进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综合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和带动了社区治理的深入推进。以社区综合党组织为核心,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全区95个社区全部成立综合党组织,区直部门和街道190名处、科级干部担任挂点社区综合党组织的兼职委员,452名驻社区6/21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以“兼职委员”身份进入社区综合党组织领导班子。社区综合党组织所属支部延伸到各个小区、楼宇以及驻社区的“两新”组织,形成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实现两个“全覆盖”。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楼宇园区建党、行业协会建党等多种党组织组建方式,全区范围内共建立各类社区党组织518个,“两新”组织党组织370个,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区实现两个“全覆盖”。抓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XX年(全面开展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综合党委(总支)领导班子成员573名,社区综合党组织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84名,“一肩挑”比例%;社区综合党组织、居委会班子成员“交叉任职”494名,比例%,优化了社区综合党组织班子,整体结构更趋合理。探索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理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三者关系。居委会承担居民自治功能,社区工作站承担行政性的事务,社区综合党组织则是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通过区域化党建共驻共建机制,协调所有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化解矛盾纠纷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明确和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以社区综合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格局。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全区7/2195个社区推广建立党员民主管理社区提案制、居民议事会,香蜜湖街道建立区域化党建“三个平台”(即党群议事会、党群服务中心、维稳调解联席会),南园街道建立基层党建“一站两委三平台”。加强党组织与社区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效服务居民群众,化解内部矛盾纠纷。设立社区党代表工作室,提供党代表履职平台。95个社区均设立党代表工作室,作为党代表在社区开展接访群众等活动的阵地。社区党代表工作室与社区党员(党群)服务中心共享平台。建立健全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管理制度,明确工作室职责,充分发挥工作室在听民声、传民意、解民忧、聚民智、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网络媒体渠道,建立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全区各个街道、社区充分运用网络、微信、微博、qq群、博客、电子邮件、内部网络论坛等网络工作平台开展社区党的工作,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和党员活动形式。同时,加强xx政府在线、xx网、xx发布微博、xx民生微信等“两微两网”和社区家园网的五大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推行“两代表一委员”植根服务基层行动。加强对“两代表一委员”的联络服务和履职管理,自XX年9月以来,“两代表一委员”共进社区开展活动5300人次,接待党员群众22770人次,入户走访7920户,受理社情民意1894件,已办结案件数1863件,效果良好,深受社区党员群众欢迎。8/21开展“五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推广开展“五进社区”(即区委委员、党代表、机关党员、党员志愿者、党群工作者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展“民意直通车”活动、“一把手”办千件实事活动、“党代表接待周”活动、“党员社区服务”活动、“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民生微实事”整合社区治理资源。出台《xx区惠民“微实事”项目实施试行办法》,斥资3000万元根据社区居民的意愿确定项目安排实施。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和支持热心公益的企业捐赠、赞助等。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在原来实行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共驻共建、党代表进社区联系群众、机关党员进社区等10多项工作制度,在全区95个社区全面推行党员民主管理社区提案制、居民议事会、“党员责任田”等制度,并通过活动促进制度落实,有效提升社区综合党组织的影响力与带动力。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区委直属各基层党(工)委书记向区委专项述职抓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切实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实施党支部(党小组)责任区制度,根据社区内物业小区和党员分布情况,划分成若干个片区党支部,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延伸到楼栋和居民家庭。完善落实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建立财政保障为主、党费为辅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抓好社区党务干部培训,区9/21委组织部、各街道党工委先后举办专题培训,组织学习社区党建、社区治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政策规定,有效提升了社区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深化社区党建创新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升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水平。”xx区结合三中全会精神和社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探索以社区治理现代化为导向的社区党建新路子。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领导和决策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做大做强区域化党建,全面提升党在社区的整合和动员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从理顺社区管理关系入手,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决策层、社区工作站为执行层、社区居委会为议事层和监督层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社区各种组织的职责和议事规则,切实保证各种组织在党组织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多方互动,有效推进依法治理与民主自治在基层社区的有机结合进程。完善社区共驻共建共享机制。创新街道党工委机构设置形式,在街道党工委增设1—2名兼职委员,由辖区内党员人数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参加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会议,参与区域性党建问题的研究与决策。建立健全驻社区
本文标题: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典型经验材料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45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