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移动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课例名称: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争当整理小能手——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授课教师:XXX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生活中的知识迁移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中来,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本课依据这一理论基础,将生活内容与信息技术知识有机结合,通过整理生活中杂物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对文件的操作需要出发,结合学生对文件夹操作训练巧设任务,课上通过各种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充分让学生在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从而愉悦高效的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在本节课前学生对文件和文件夹已经进行了2课时的学习,由于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此年龄的学生表现欲望强烈,喜欢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特别高涨。但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制约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利用形象直观的素材进行综合性利用及创造存在一定的差异。本节课旨在通过两人一组合作使用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一起合作探究,利用“兵教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的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件夹创建的基本方法。2.学会为文件夹重命名。3.学会移动文件和文件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整理生活中物品,掌握整理电子文件的方法。2.通过使用不同的操作方式,掌握新建、重命名、移动等操作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文件和文件夹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移动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方法。教学准备:生活小物品、不同类型的文件、移动设备(笔记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实物整理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堆的好东西,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生:橡皮、钥匙链、小饰品……引导:这些物品就这样堆放在一起,很难找到其中一个,谁来帮老师整理一下?生:整理物品,同一类放在一起。2.方法引导追问:你用的这是什么方法?生:分类法。3.揭示课题在生活中,分类整理物品的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在我们的电脑中也是如此,需要使用分类法来整理一些杂乱的文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板书课题)二、新授知识,掌握方法任务一:新建文件夹1.查看文件引导:大家打开桌面上“练习一”文件夹,看看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大家可以打开文件看一看,都有哪些类型的文件?生:观看后交流2.思考问题①这样看很乱,你打算把它们分为几类?②在生活中,我们盛放这些分类好的物品可以用小盒,也可以用小袋,在电脑中,用什么来存储这些文件呢?生:说一说3.新建文件夹引导:现在我们这里没有文件夹,所以我们第一步需要做什么?生:新建文件夹(板书:新建)策略:①请会的学生演示操作。②若学生不会,教师提示操作操作:以小组为单位,新建文件夹4.总结方法方法一:菜单栏中新建文件夹(板书:菜单栏)方法二:右击→新建→文件夹(板书:右击)任务二:重命名引导:大家看文件夹已经建成功了,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咱们怎么区分哪个是图片、文档、歌曲?学生汇报:为文件夹重命名1.介绍方法:方案一:指生示范方案二:教师示范2.学生尝试:引导:除去上述方法你还知道其他的方法吗?3.方法拓展:4.小结:(板书)方法一:单击方法二:右击方法三:组织菜单栏方法四:F2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对文件夹的重命名,接下来怎么把这些文件放进相应的文件夹中呢?任务三:移动1.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小组相互讨论方法预设一:学生会,指生演示预设二:学生不会,教师示范讲解(拖拽、剪切)小结:方法一:拖拽方法二:剪切方法三:复制(操作完成后需删除原有的)任务四:巩固练习引导:现在所有文件都在三个文件夹中,学校有这么多班级,怎么区分是咱们班整理的呢?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估计:①生会在每一个文件夹前添加自己的班级。②会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班级,然后将三个文件夹移动到文件夹中。③直接将“桌面”上的练习一重命名为自己的班级。2.展示操作方法及学生整理成果三、课堂总结,畅谈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大家掌握了如何整理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方法,今后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在以后我们会学习更多关于文件和文件夹的其他操作。教学反思本课采用情境驱动任务的教学模式,把任务融入到“争当整理小能手”的情境之中,通过“师友间共同合作探究”,在配合整理文件的情境中,用大胆尝试、共同总结的方式完成本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联系生活,很快的将学生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养成日常整理的好习惯。设计整理生活物品情境,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整理电子文件的思路,激发学生用学习本课程的兴趣。2.体现移动设备的优势:第一,与体形硕大的台式计算机相比,移动设备的优势自不必说,单是节约桌面空间的优点就足以让学生喜爱,它不仅使用便捷,还可以让学生几个小组坐在一起共同探究。小组间交流方法也是很方便的。第二,提供了更多的实践空间,例如,这节课教师所准备的材料是一些杂乱的文件,包括很多类型,其中声音和视频文件,学生就可以自己打开听一听、看一看,真正的融入到其中的情境。相比台式机,还需要为学生准备耳机。没有耳机,单凭教师口中所描述,无法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水平,以两人一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小组成员,学生之间比较熟悉,沟通会更自然,更没有拘束。以生生共同探究,“兵教兵,兵帮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的更加高效、更加轻松。为本课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存在问题:在课堂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原因在于课前我的预设准备不充足。第一,由于本节课使用的是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学生的新鲜感也很强烈,看到笔记本就刻不容缓的坐到座位,这样导致一些学生忽略了笔记本的一些电源线,不仅学生可能会踢到电源线而摔倒,还可能会造成笔记本被带落到地上。第二,最棘手的问题是移动设备的电量问题,有些笔记本由于年份老,导致电量不足以坚持一节课,这样就需要考虑电量问题。例如:本节课,课前将电脑进行检查,但有两个电脑由于年份已久,导致上课时总是电量不足,本节课,为了不影响教学,我及时将其附近的电源线插到电量低的笔记本中。通过本节课的这样情况,提醒到以后的每节课前都应尽力准备,设想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防范于未然。第三,本课教学,虽然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但也造成了学生后面操练的时间有些紧凑,教师没能给予学生更多更宽广的操练舞台。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所有的课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班级学生的不同而改变教学策略,课上遇到与预设不一致的地方,也要及时调整策略。这样让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学到知识,实现高效课堂。
本文标题:《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5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