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精简版)题库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精减版)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精减版)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2、简述细胞学说的要点和重要意义。(1)“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①有机体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2)重要意义:①使有机的有生命的自然产物的研究,获得了巩固的基础。②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之一。③对细胞结构的了解是其他一切生物科学和医学分支进一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3、什么是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指将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种细胞,并生产抗体的技术。英国人Kohler和Milstein于1975年将两种细胞杂交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获1984年诺贝尔奖。4、什么是脂质体?在研究和临床治疗中有哪些应用价值?(1)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2)脂质体的应用价值:①研究生物膜特性的极好实验材料;②常用于转基因实验;③制备药物:作为药物、疫苗载体、用于免疫诊断、作为基因治疗和核酸免疫中的DNA载体。5、简述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区别特征物质胞吞泡的大小转运方式胞吞泡形成机制胞饮作用溶液小于150nm连续的过程网格蛋白和接合素蛋白吞噬作用大颗粒大于250nm受体介导的信号触发过程微丝和结合蛋白6、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内质网(ER)是细胞内蛋白质与脂类合成的基地,几乎全部脂类和多种重要蛋白都在内质网合成的。(2)糙面内质网(rER):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新生肽的折叠与组装。(3)光面内质网(sER):具有很多重要功能,如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肝细胞的脱毒作用,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肌肉收缩的调节等。7、简述细胞的通讯方式。(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分子进行相互通讯(分泌化学信号);(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接触性依赖);(3)动物细胞间通过间隙连接相互通讯以及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间隙连接)。8、溶酶体对于细胞和生命个体有哪些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溶酶体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自体吞噬);(2)防御功能(异体吞噬);(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①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②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③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④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作用。9、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的基质中存在DNA和蛋白质合成的必要酶类。但线粒体和叶绿体自身合成的蛋白质十分有限。绝大多数功能蛋白质依赖细胞核编码并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最后转移至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依赖性。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与增殖是受核基因组与其本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共同控制;综上所述,它们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2/510、组成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原件分别是什么?并简述其功能。(1)复制起点。功能: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能够自我复制,维持染色体在细胞世代传递中的连续性;(2)着丝粒。功能:使细胞分裂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3)端粒。功能:保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稳定性。1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6)细胞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12、细胞的信号传递是高度复杂的可调控过程,请简述其基本特征。(1)具有收敛或发散的特点;(2)细胞的信号传导既具有专一性又有作用机制的相似性;(3)信号的放大作用和信号所启动作用的终止并存;(4)细胞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对信号的适应;(5)对信号的整合,调节与终止的作用。13、概述染色质的类型和特征。(1)按照间期染色质的形态表现及生化特征分类:①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组分。②异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组分,可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2)按染色体的功能划分:活性染色体与非活性染色体。14、活性染色质在生化上有哪些主要特征?活性染色质是指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其主要生化主要特征:(1)活性染色质很少有组蛋白H1与其结合;(2)活性染色质的4种核心组蛋白与非活性染色质相比较,乙酰化程度高;(3)活性染色质的核小体组蛋白H2B,很少被磷酸化;(4)核小体组蛋白H2A很少有变异的形式;(5)组蛋白H3的变种H3.3只在活跃转录的染色质中出现;(6)HMG14和HMG17只存在于活性染色质中,与DNA结合。15、简述核仁3种基本组分特点和功能。(1)纤维中心。特点:呈浅染区,位于核仁中央部位,能被RNA酶消化,由DNA和RNA组成;功能:rRNA基因的储存位点,可能与核仁中染色质的结构调节有关。(2)致密纤维组分。特点:位于浅染区周围的致密纤维,含有正在转录的RNA分子。(3)颗粒组分。特点:核糖核蛋白颗粒构成。功能:负责装配核糖体亚单位,是核糖体亚单位成熟和储存的位点。核仁功能:核糖体的生物发生是一个向量过程:从核仁纤维组分开始,向颗粒组分延续。包括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组装。3/516、癌细胞有哪些基本生物学特征?(1)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2)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3)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4)mRNA的表达谱及蛋白表达谱或蛋白活性改变。(5)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6)遗传性状不稳定。17、简要说明有哪些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1)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2)胞外信号分子;(3)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4)细胞记忆与决定;(5)环境对性别的决定;(6)染色质变化与基因重排的影响。18、细胞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合成蛋白质,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1)同一条mRNA被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成蛋白质,大大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速率,也减轻了细胞进行基因转录和加工的压力。(2)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多肽合成,对mRNA的利用及对其浓度的调控更为经济和有效。19、核糖体上有哪些与蛋白质合成的结合与催化位点?各自发挥什么作用?(1)与mRNA结合的位点(2)A位点: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结合的位点——氨酰基位点。(3)P位点: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结合的位点——肽酰基位点。(4)E位点:脱氨酰tRNA的离开A位点到完全释放的一个位点。(5)与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有关的转移酶(即延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6)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7)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其他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终止因子的结合位点。20、细胞增殖有何意义?(1)生物体繁殖后代的必须过程。(2)生物体生长的基础。(3)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增殖。(4)创伤的修复要通过细胞增殖产生新细胞来完成。21、简述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1)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自稳平衡的保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面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2)细胞凋亡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能清除体内多余、受损或危险的细胞而不对周围细胞或组织产生损害,有利于器官的正常发育。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能在无生命培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具备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有细胞膜,环状双螺旋DNA较均匀的散布在细胞内,没有像细菌一样的核区;mRNA与核糖体结合为多核糖体,指导合成约几百种蛋白质。支原体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分裂繁殖。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须具备的结构装置与机能是:细胞膜、DNA与RNA、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一个细胞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140~200nm,而现在发现的最小支原体细胞的直径已经接近这个极限。因此,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结构,似乎不可能满足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支原体应该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2、论述钠钾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1)结构特点:Na+-K+泵,位于动物细胞的质膜上,由2个α亚基和2个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2)工作原理: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将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个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入细胞,完成整个循环。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3个Na+和泵进2个K+。(3)生物学意义:①持细胞的渗透平衡,保持细胞的体态特征;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④吸收营养。4/53、请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主要的增殖方式。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细胞分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相同点:都在分裂过程中形成有丝分裂器,都出现细胞形态结构(特别是细胞核及染色体)剧烈变化。不同点:(1)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主要是产生配子的过程。(2)有丝分裂DNA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同,染色体数位2n;减数分裂DNA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类2次,形成的子细胞只具有母细胞一半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数位1n。(3)有丝分裂中,每个染色体都是独立活动的;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要配对、联会、交换和交叉。(4)有丝分裂之前,经DNA合成,进入G2期才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之前,DNA合成时间很长,一旦合成,即进入减数分裂期,G2期短或没有;(5)有丝分裂时间短,1~2h;减数分裂时间长,24h,至几年。4、概述核小体的结构模型。哪些实验证据支持该模型?(1)核小体的结构模型:核小体是染色体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一种串珠状结构。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约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装核心颗粒,由4个异二聚体组成,包括两个H2A·H2B和两个H3·H4;③147bp的DNA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④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链接DNA项链,典型长度为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不等;⑤组蛋白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⑥核小体沿DNA的定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2)支持该模型的实验证据:①铺展染色质的用电镜观察到解聚的染色质呈11nm串珠状结构。②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酶解片段片段是以200bp为单位。③应用X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电镜三维重建技术,发现了核心组蛋白八聚体的结构。④SV40微小染色体分析发现每个核小体单位约为200bp的DNA。5、论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功能特点。(1)核孔是内外核膜融合产生的圆环状结构,在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由一组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称为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主要有以下4种结构组分:①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并延伸向胞质;②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一侧,又称内环,环上也对称地连有8条细长的纤维,在纤维的末端形成核篮结构;③辐: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八重对称,连
本文标题: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精简版)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6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