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化学平衡教案【汇编4篇】
好文供参考!1/21化学平衡教案【汇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化学平衡教案【汇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化学平衡教案【第一篇】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四节的内容,属于新增加的内容。选修四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其中平衡思想是该模块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学生学习过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特点、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在化学平衡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探索溶液中离子的多种平衡过程,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弱离子的水解平衡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即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在学习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平衡大板块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平衡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的方法也有了,所以这一内容采用学案导学有很好的基础,既可以用学案检查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与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以及溶度积常数相关知识。好文供参考!2/21第二部分是介绍如何运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两个新授课学案和一个习题检测学案。下面就第一课时的新授课学案的设计与实施做较为详细的阐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以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并能运用平衡常数解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过程与方法:根据已又的化学平衡建立过程推导出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根据已学有的化学平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的特点推导出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类比出及溶度积常数等知识。并理解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意义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自然科学中的类比、对比等分析方法的应用,通过科学探索,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学案)预备知识1.饱和溶液:2.以合成氨为例表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3.以合成氨为例表述化学平衡的特点:4.以合成氨的平衡状态为例写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好文供参考!3/21教学过程一、溶解平衡的建立1.向AgNO3溶液中滴入HCl溶液,描述AgCl饱和溶液中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小结: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定义类比)2.结合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找出溶解平衡的特点。3.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1的体系中存在溶解沉淀平衡。4.沉淀溶解平衡的表示方法--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5.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弱离子水解的因素有哪些?结合上述因素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出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1)内因:(2)外因:遵循原理二、溶度积常数1.溶度积常数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好文供参考!4/212.表达式:对于AmBN(s)=mAn+(aq)+nBm-(aq)KSP=〔c(An+)〕m・〔c(B)m-〕n、Kw、Ka、Kh、KSP都关与各物质的性质有关,温度有关。SP的意义,判断生成沉淀与否的原则学案实施与教学实施按照学校的要求在上课的前一天就将学案发给了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第二天学生交回学案,老师全批全改,了解学生掌握得好的知识,掌握得不好的知识分别是哪些,在上课前调整好教学思路,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讲解与辅导,学生会了的一定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学生不会的,解决起来有困难的老师要重点讲,在这样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对学生的本次学案做了很详细的批阅实验探究的部分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我们采用了实验方案的竞选仪式,同学们自告奋勇地将自己的实验设计步骤叙述出来,由老师比较出一个最佳方案,并由方案设计者操作、展示。当然我们还采用了其他的展示方法,其目的就是清晰、准确地把知识点传达给大家,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纠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我考虑到大部分内容都是从前期的已学知识类比的来,所以把相关知识都设计到了一节课的时间里。经过实施,我认为课堂实施已经达到了最初的目的。好文供参考!5/21化学平衡教案【第二篇】关键词:本真课堂;倾听;不同声音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37-0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doi:/精彩课堂的重要标志是由教师唱独角戏变为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它既指学生要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也指教师要真诚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学生真诚倾听其他学生的观点。现实的课堂往往是学生不愿说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教师不愿或不会倾听学生的观点。所以,作者呼吁教师要多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让课堂变得更加本真一些。一、质疑的声音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氛围和机会,特别是质疑的声音。新课程倡导的对信息交流不仅包括师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还应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有疑而问,说明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如果让学生把所思、所惑、所难表达出来,就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现实的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起点。所以,课堂上师生应该彼此敞开心扉、彼此质疑、相互接纳。例如,高二习题课遇到下习题:证明一瓶乙醛溶液部分被好文供参考!6/21氧化的化学试剂是()A.银氨溶液B.金属钠C.碳酸氢钠溶液D.酚酞试液当我公布参考答案“A”时,有的学生马上提出不同想法:“我认为这道题的答案值得推敲”。面对学生的质疑,我有些惊讶,心想这样一道司空见惯的题目难道还有疑问。但理智告诉我不能想当然,然后马上耐心引导学生:你们能把见解说得具体点吗?学生1:“不能用选项中的试剂检验乙醛氧化后的溶液中是否还有乙醛,这与甲酸含有醛基但不能用银氨溶液直接检验一样,还应加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碱性。”学生2:“银氨溶液是灵敏性高的弱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银氨配离子被破坏,所以实验不能成功。”学生3接着说:“如果酸性过强,溶液中的NO3-氧化性大于Ag+,所以乙醛会被氧化,却是被硝酸氧化,可能会有NO气体生成。”面对同学们提出的质疑和分析,我深深地震撼了,发出了由衷的赞赏。课堂上教师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质疑,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民主的课堂中大胆想像,展示才华。二、体验的声音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建构完整、合理的认知结构,更要让学生体验建构知识的过程。没有学生参与、体验的教学把学生视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是告知式的教学,是信息由老师向学生的好文供参考!7/21单向传输。由于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也就决定了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机械的、不牢固的学习,学习成果容易遗忘。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可以让学生领悟科学方法,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课堂里,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理解规律、提升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二平衡移动时,我安排了如下习题: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Fe(SCN)3+3KCl中加入KCl固体,化学平衡如何移动?笔者的本意是让学生知道由于该可逆反应是离子反应,其实质是:Fe3++3SCN-Fe(SCN)3,KCl并没有参与平衡。因此,加入KCl固体平衡不移动。但学生普遍持怀疑态度。为了让学生信服,笔者让实验员准备了FeCl3溶液、KSCN溶液和KCl固体(溶液没有明确浓度)。当笔者在课堂上演示时,学生惊奇地发现溶液的颜色变浅了,说明平衡移动了。实验结果十分出人意料,笔者只能让学生研究可能的原因。通过课后实验和查阅资料,学生在随后的课上提出了如下几种解释:(1)可能是试剂变质;(2)可能是溶液的浓度较小,加入的可能KCl固体较多,导致溶液体积增大,浓度变稀,溶液颜色变浅;(3)可能是在体系中加入KCl固体后使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增大,离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加,使离子间的牵制作用增强,导致Fe(SCN)3离解程度增大,溶液变浅;(4)可能是该体系中还存在如下平衡:Fe3++6Cl-FeCl63-,加入KCl固体增加好文供参考!8/21了Cl-浓度,能使上述化学平衡向正向移动,从而导致Fe3+浓度变小,使平衡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弄清了问题的本质,体验了研究的过程。也明白了化学问题不能仅进行理论推导,最终要接受实验的检验。虽然有的知识已超出了考纲要求,但学生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真问题,感到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三、开心的声音课堂上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后能获得成功,露出开心的笑容。而不是教师用反复的讲解或大量的训练后让学生说“我懂了”或“我理解了”。学生如果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在课堂里获得成功,让学生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大提高,学生会感到“我能行”或“原来我也可以做到”等积极的自我暗示,这各自我暗示对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非常有帮助。所以,课堂上要尽可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让学生发出开心的声音。例如,在演示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除了发现有二氧化硫产生、蓝色溶液生成外,学生还发现光亮的铜丝表面变黑,且黑色物质不断向溶液中扩散。本来该现象不是课堂讨论的重点,但许多学生对黑色物质非常感兴趣。此时,教师临时决定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提出了三种猜想:可能是氧化铜;可能是硫化铜;可能是硫化亚铜。教师启发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学生建议:将表面呈黑色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如好文供参考!9/21果黑色物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则可以说明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实验后发现黑色物质不溶解。此时,有同学建议做对比实验,即将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变黑,冷却后放入稀硫酸中,观察黑色物质是否溶解。学生实验后发现在空气中加热变黑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黑色物质溶解,铜片重新变成红色。实验说明黑色物质不是氧化铜。为了降低探究难度,老师建议只探究黑色物质是否含有-2价的硫元素。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方案一,在空气中加热灼烧,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硫;方案二,加入硝酸,充分反应后加入氯化钡,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教师组织进一步讨论学生方案。方案一因为产生二氧化硫较少导致观察不到明显实验现象。学生采用了方案二,加入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验证了黑色物质中含有硫元素。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很好地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加深了对设计对比实验、提出猜想、实验验证等探究方法,整个过程由学生主导,老师只是提供帮助和建议,所以成功后同学们感到特别高兴,很有成就感。四、个性的声音个性的见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成果,也往往是学生创新的火花。所以当课堂上响起与众不同的声音时,教师切忌不理不睬,置之不顾,更不能压制打击,冷嘲热讽,而是要热情对待,积极扶持,予以催化,并从学生的个性化的回答中挖掘其潜在的独特想法和思维亮点。特别是当基础不扎实或自信心不足的好文供参考!10/21学生发表个性化观点时,教师要用肯定和欣赏的语言赞美学生的闪光点,用鼓励的目光对待不完善的想法,用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让学生在课堂里得到关注、受到欣赏、收获鼓励。例如,在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比较苯酚和乙醇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时,同学们提供了许多常规的方法。这时,一个平时课堂上不是很活跃但物理学得很好的学生低声嘀咕道,“没有新意!”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鼓励他说“你能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吗?”他结合导电性给出了两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答案,同学们对答案不置可否,把目光投向我,我是这样评价这两个答案的:操作性强,思维新颖,方法独特,很有新意。同学们纷纷投去敬佩的目光。后来这位同学学习化学更主动、更积极了。方案1:取一定量的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别取等体积并用两节V干电池按图1进行溶液的导电能力测定,其中电流表
本文标题:化学平衡教案【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69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