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1学校: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理解“星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2.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助对“星星”等意象的把握,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3.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链接材料1——朦胧诗及其产生背景:朦胧诗古来有之。李商隐可以称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朦胧诗人”了,他的不少诗如《锦瑟》、《如有》及一些无题诗,历来难以确解,可是仍为读者喜爱。探讨这些诗的创作方法,它们也是用一些片断的意象,以象征、隐喻手法,表现朦胧惝恍的情思和朦胧惝恍的意境。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杨炼等为代表。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是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表达对前景的迷茫和困惑。因受政治影响,诗人不能将自己的心情袒露出来,只能用一种不确定的隐喻与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十年浩劫给整个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江河与其他“朦胧诗人”都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心灵的成熟包含着对苦难的承担。他们都是在不断的受伤害中成长起来的。应该怎样面对黑暗的时代留给他们的创伤,怎样才能改变个人和民族的命运,这是笼罩着所有诗人的疑问。因此,他们时时企图透过时代的阴暗寻找光明,时时企图在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中战胜苦难。这首诗就是诗人刚刚经历了十年动乱之后对即将过去的一个黑暗时代的回答。链接材料2——了解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字词注音:凝望颤抖闪烁朦胧蔚参考资料,少熬夜!蓝寂寞2、你发现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星星变奏曲”该作怎样的理解?二、探究展示:(一)诵读感知:1、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2、找出第一二两小节中诗人借助的意象并思考这些意象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二)理解揣摩:1.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如果让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所营造的意境,你怎样描述呢?(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1)诗中“每一首诗都是—群颤抖的星星”。此处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三、练习反馈:阅读课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刘益善①夜色中,我们溜出/村子/躺在草地上面/我们数星星/她数是一万/我数是九千/不行。再数一遍/她却说是九千/我却说是一万②晚风拂过草地/飞来莹莹的光点/我们又数起来可总是数乱/我说莹火虫是月亮下的蛋/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我们争着、吵着/笑着、闹着抱成一团/啊,两小无猜的时代/天真无邪的童年(选自《刘益善诗选》)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来?2.第①节诗中具有儿童特点的一处细节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节诗中有一处描写既运用了新巧别致的比喻,又体现了丰富自然的想象,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中写“我们争着、吵着”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理,点明题旨的诗句是:参考资料,少熬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学们,你们看到天上的繁星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请把你的想象描述出来。我的想象:优生探究乐园6.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教学互动内容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导入。二、作者简介及朦胧诗的解说三、学习新课(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2、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3、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三)揣摩运用,体味语言: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设置情境,激发兴趣理解课文内容。合作学习,透过诗歌意象,结合自己的体会,理解诗歌中的意境。结合自己对这首诗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朦胧诗派的语言特色。教学互动内容设计意图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四、归纳本诗的主题五、课堂练习: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颤动闪烁朦胧覆盖疲倦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3.诗歌中描写了两种情境,你能够说出来吗?渗透思想教育。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学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作业设计:1、分析《帆》的意象。2、仿写。(见练习)板书设计:《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3达标训练1.江河,原名________,1949年生,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________诗的代表诗人之一。2.诗中出现的下列一些物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1)象征理想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象征冰冷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这句诗?参考资料,少熬夜!能力提高1.“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有着怎样的联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2.比较课文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形式上的异同点,简述这两节诗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的?3.仿照《星星变奏曲》,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作一首诗。如“太阳变奏曲”“童年变奏曲”……,要表现“太阳”“童年”……出现的不同情景以及和不同的事物相结合所呈现的情境、氛围。开放探究阅读《七子之歌》,回答问题。七子之歌闻一多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我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诗中,诗人将祖国和澳门分别比作什么?这样比喻有怎样的深意?2.诗中“我”和“你”分别代指什么?以第一人称“我”作为抒情主体,以第二人称“你”作为抒情客体,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如何理解诗中画横线的诗句的含义?4.全诗的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于友泽朦胧2.(1)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飘动的旗子火(2)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瘦小的星3.“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这样辉煌灿烂的光明失去了,连“瘦小的星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能力提高1.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2.两节诗都采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的句式开头,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不同点在第一节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句式;第二节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句式。上下两节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但第一节主要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第二节由对光明的向往转为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变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围绕主题与变奏的关系。3.略开放探究1.母亲和儿子。这样的比喻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两者之间亲密关系。2.“我”代指澳门,“你”代指祖国。这样写使抒情效果真切、诚挚而强烈。3.表达了澳门人民对被侵略的痛恨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爱恋、忠诚。4.表达了澳门人民渴盼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4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星星变奏曲》赏析(黄祖民)有人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是耽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发生于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胧诗”运动,就是一批正直而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诗歌方面开始的最沉痛的反思。江河,是这次运动的主将之一。他的《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的“火把”,却更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它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诗人选择“星星”这一意象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因为“星星”是最先点燃诗人灵感源的导火索,但我认为,重要的是,借用人们对星星的凝望,更衬出现实的黑暗和残酷。在这个现实里,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风吹
本文标题:《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76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