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古诗《夜书所见》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古诗《夜书所见》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三年级语文教案《夜书所见》【第一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杜牧的关于秋天的诗,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全班背诵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读音)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请同学们打开书。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新授(一)了解作者及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查有关叶绍翁的资料,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大叫说一下?3、解诗题提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古诗,正音。(教师相机教授多音字“挑”。)3、全班齐读。(三)再读古诗1、请同学们快速的读古诗,用笔把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画下来。2、指名回答,板书。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参考资料,少熬夜!篱落灯3.将诗中意象进行归纳。4.理解“注释”a.同学们仔细看古诗,除了文字,你还看到什么?诗中的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对应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b.学生利用注释解释诗中词语。(四)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人感情1、全班朗读第一句古诗“萧萧”指风声,“梧叶”是梧桐树的树叶。萧萧的秋风把梧桐树的树叶吹落了,给人送来了一种寒冷的感觉。2.全班朗读第二句古诗a.这里的“客”指的是谁?b.为什么诗人要成自己是“客”?(远离他乡,孤身在外,就像在他乡作客一样)江上的秋风让叶绍翁觉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亲人。3、前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思念家乡,心情愁闷孤独。)4、全班朗读第三、四句古诗三、四句古诗应当颠倒过来看,古人有颠倒诗句的习惯。“夜深”指夜幕降临的时候,“篱落”指篱笆,“知”指猜想、推测,“促织”指蟋蟀。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忽然看见篱笆外面有一盏灯亮着,他猜想可能是有孩子在捉蟋蟀。5、后两句诗作者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回忆童年,心情亲切悲伤舒缓。)三、巩固提高1、根据板书重述诗意,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2、练习背诵,朗读。a.自由朗读,练习背诵。b.全班背诵。c.指名朗读,比赛朗读。四、课堂小结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他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心情非常愁闷,虽然儿时的回忆让他感到几分亲切,但思念家乡的感情仍然浓烈,于是他便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诗,《夜书所见》。五、拓展延伸另外还有一首诗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首在题目上有点相似,只多了一个字。出示《舟夜书所见》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六、作业参考资料,少熬夜!抄写本课生字并组词。夜书所见教案【第二篇】学习《舟夜书所见》这篇文章,我依然采取了让学生搜集材料、小组合作学习再共同交流的方式。然而,由于学生与这首诗第一次接触,诗中所描写的美境感性认识又少,且部分学生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所以,理解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对诗的后两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理解更不到位,导致了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了下面的教学方式。1、运用课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本课时,针对学生了解河(海)面渔火知识过少和“灯光”与“满河星”之间的关系不易理解的特点,结合“根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美丽画面”的要求,我从网上下载了多媒体课件:在漆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从远处缓缓驶来,那情景非常宁静;阵阵微风漾起层层细浪,原来那点亮光散开成河面闪烁的星星,又是多么迷人。以动画演示画面,不但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灯光”与“满天星”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为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了铺垫。2、教师范读,强化诗所烘托的意境。受前两首诗的影响,特别是当学生看到“月黑”、“孤光”、“一点”等词后,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这首诗表达的也应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其实不然。为强化诗所表达的意境,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范读文章,边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通过老师的范读和课件演示,同学们悟出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夜色中水面渔火景象的赞美。在学生理解诗意、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我又要求孩子们各自背诵了查慎行的一首诗作结。夜书所见教案【第三篇】教材简析:《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参考资料,少熬夜!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教学目的: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教学准备:1、PPT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教学过程:一、对话激趣,导入古诗1、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2、为什么总是想家?3、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4、好。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课件:夜书所见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是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的。先齐读题目。5、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6、“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7、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参考资料,少熬夜!8、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9、“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10、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诗歌就知道了课件出示:全诗。自由默读,注意有拼音的'字。2、课件出示生字谁来拼拼音?3、课件出示生字:“促、深”这两个字要特别注意写法。你们看“促”的左边是单人旁还是双人旁?所以不要多写一撇;“深”字右边头顶上有一点没有?那就不要加点!4、这首诗的左下角有课件出示:“注释”,它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字生词的,要联系课文来理解。现在,大家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看看谁先初步弄懂全诗的大意?5、这首诗都能通读了。能背吗?谁来?6、现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这首诗的有多少?7、看来多数同学都能背这首诗了。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背一次。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意1、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提个要求: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课件出示:前两句先学前两句,仔细默读,认真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想好了就举手。2、你说对了。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课件出示:“秋风、落叶、寒冷,江上刮来秋风?”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寒冷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认真体会后,谁想好了谁回答。3、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回答。课件出示:孤单、寂寞、苦闷。4、对,诗人这时确实感到孤单、寂寞、苦闷,就像你们在别人家里作客人时有过的那种心情呀!有了这样的心情就会很容易产生另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很容易想家、想亲人。)5、对,对!很容易想家,想亲人。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容易引起的一种心情。这就叫课件出示: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客情”就是作客的思乡之情。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课件出示:前两句6、现在来学后两句诗课件出示:后两句。课件出示插图边读边看看注释。7、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高兴吗?8、你们高兴,我也高兴。诗人在这深夜里忽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高兴吗?参考资料,少熬夜!9、是的,诗人一定会高兴的。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10、课件出示:“知”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看见(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解释?(料定)11、这些解释都有“想”的意思。不过,“料定”多少带有肯定的意思,要确切些。请再读全诗。12、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开心呀,他自己当然也很高兴!可是,诗人这时毕竟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课件出示: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13、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14、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课件出示:全诗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15、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16、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课件播放: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17、(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18、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建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写成这么美好的诗篇的,好不好?19、那好,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诗人孤单单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着。秋风萧萧地吹,树叶落了,送来寒意;那篱笆下捉蟋蟀的儿童啊,更加思念遥远的故乡、亲人?!这一幕幕情景涌上心头,越想越怎么样?(越睡不着,越兴奋。)20、这时,诗人眼前一亮,蹬开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诗人就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21、你们看:“诗,就是诗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来的浪花!”??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诵读一遍吧!参考资料,少熬夜!22、刚才,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好不好?现在我们根据《夜书所见》这首诗
本文标题:古诗《夜书所见》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84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