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准备投影片、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解题1、导入课文。2、解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把不理解的词语抄出来。2、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把它们写在课文旁边。3、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读后请同学们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目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作者联想到木材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联想到林场对兴国安邦的意义。三、学习第一小节1、齐读,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读出感情的变化。四、总结五、作业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参考资料,少熬夜!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了林海。(板书:林海)2、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写了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以及作者的联想等几个内容。并且学习了第1小节。第1小节写了什么内容呢?(板书:大兴安岭亲切、舒服)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和联想的部分。首先,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板书:景色、联想)二、学习第二小节1、生快速地阅读第2小节,问: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岭)2、生默读第2小节,问:哪一句写了作者看到“岭”?3、理解“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句子。⑴“疾驶”什么意思?“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什么?⑵找出“看不完”的句子,“看不厌”的句子。并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板书:多、温柔)4、指导朗读“多”“温柔”的句子。(板书;喜爱)5、过渡:课文第2小节,作者描述了岭“多”“温柔”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我们是这样学习的:⑴找出第2小节景物(岭)及其(多)(温柔)特点的句子。⑵品读(多)(温柔)特点的句子。⑶体会文中(喜爱)的感情。出示幻灯片:学法:①找出重点词句;②品读重点句子;③体会文中感情。三、学习第3~5小节师:出示图片,配乐范读第3~5节,生看图欣赏。师:生轻声读第3~5小节,把句、段读通顺、流利,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1、学习第3、4小节。⑴默读第3、4小节,问: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林)⑵品读第3小节:①理解“目之所及”的意思。(板书:绿)②理解第3句,弄清两对反义词的用法。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比赛读)⑶品读第4小节:①写了哪些林?(板书:如海)②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并体会2个反问句的用法。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引读)⑷过渡:课文第3、4小节,作者描述了林之大──“目参考资料,少熬夜!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中有波浪──“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林中有浪花──“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可见,林之大之美,只有“海”才能与之相比。我们是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2、自学第5小节:⑴品读“多”“美丽”的句子。⑵理解句子:出示幻灯片: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⑶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女生读)⑷过渡:这里,我们和作者主要欣赏了兴安岭“林”“花”的特点,作者写的非常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有感情读一读3~5小节。并根据老师提示选择一小节背一背。3、指导背诵:⑴学生练背。⑵指名背诵。⑶作者深入林中欣赏了岭、林、花,这么诱人的景色怎么不令作者浮想联翩呢?四、学习6、7小节师:快速阅读6、7小节,用横线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1、学习第6小节:⑴指名生说。⑵理解句子:出示幻灯片: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空洞”什么意思?“并不空洞”呢?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板书:建设)2、学习第七小节:⑴指名生说。⑵理解句子:出示幻灯片: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国安邦”“邦”什么意思?“兴国安邦”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板书:兴国安邦)⑶过渡:同学们,作者描述兴安岭真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感受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五、学生练说,体会感情六、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运用“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的方法,理解了兴安岭景物特点和作参考资料,少熬夜!者联想的内容。仔细的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作者把满腔喜爱之情蕴含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写得生动、形象。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方法。板书设计林海岭温柔林绿花美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二、自学指导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2、思考:苗苗与季老先生讨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三、检测学情1、指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三侠五义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滚瓜烂熟偏科参考资料,少熬夜!指名认读。3、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生回答。(师板书:苗苗季羡林)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4、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10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5、深入浅出,辩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品味题目寓意。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四、写作结构剖析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让学生了解这是1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五、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参考资料,少熬夜!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六、当堂训练1、读拼音,写词语。cǎifǎngshuǐhǔzhuànpiānkēwénlǐguàntōnggǔlìlülínhǎohàncéngj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能在带点字正确读音下标上我喜欢的记号。绿林好汉(lǜlù)《水浒传》(chuánzhuàn)倒下(dǎodào)盛白面(chéngshàng)散文集(sǎnsàn)宝藏(cángzàng)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1)。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2)。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3)。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4、阅读冲浪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1)。这句话中“闲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正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季羡林先生认为,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3)。你认为课外阅读还有什么好处?5、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访谈录)闲书多看书偏科三贯通学习外语两百首诗、五10篇古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参考资料,少熬夜!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思念家乡”。)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
本文标题: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88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