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4篇】
好文供参考!1/18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好文供参考!2/18几下。”)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三)分析重点句: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四)学习第四段: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好文供参考!3/18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2、指导朗读。(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2)老师范读。(3)跟读,体会感情。(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2)讨论问题。(3)发言总结。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五)练习设计: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答案:(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好文供参考!4/18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六)作业:有感情地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二篇】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好文供参考!5/18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好文供参考!6/18重,读出情况的紧急。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的黑暗。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3.汇报被捕后部分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教师小结: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好文供参考!7/18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教师总结: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2.作业超市好文供参考!8/18(1)抄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2)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4.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看看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要向好文供参考!9/18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过去,学习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并口头组词。(师相机正音)(2)重点指导。(“瞅”读“chǒu”)4.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讨论)2.学生汇报。(课文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与回忆部分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法?(课文第1自然段回忆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16年了,紧接着后面的内容都是讲述16年前的一些事情,可见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法来写16年前发生的事。)四、学习“被捕前”部分好文供参考!10/181.轻声读第1—7自然段。2.小组讨论:(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1927年的春天。过渡作用,承接第1自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父亲早出晚归;②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③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④工友阎振三被抓。)(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①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②烧掉文件和书籍;③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着革命工作。3.通过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表现了李大钊同志怎样的精神品质?(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品质。)五、课堂小结对于作者李星华来说,李大钊是敬爱的父亲;对于中国人而言,李大钊是个伟大的革命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借助作者的那些回忆,去感受这位伟人对革命坚贞不屈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好文供参考!11/18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复习本课生字。2.明确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文章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坚持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被害后家人无比悲痛的事。)二、学习“被捕时”部分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第8—18自然段)2.思考:(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恐慌?(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3.学生自由研读这部分内容,思考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然后小组合作交流。4.全班汇报。三、学习“法庭上”部分1.读第19—20自然段,用“_____”画出描写李大钊同志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李大钊同志神态的句子。2.思考讨论:好文供参考!12/18(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了什么?(“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父亲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到,另一方面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①“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②“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样子。)四、学习“被害后”部分1.轻声读第30—33自然段,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日”这两句表达了母女俩什么样的情感?(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好文供参考!13/183.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前后对应,首尾连贯)五、总结课文1927年4月28日是个悲痛的日子,对于李星华一家人来说,在这一天他们失去了一个挚爱的亲人;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在这一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历史不会忘记英勇的先烈们,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像李大钊同志一样的先烈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他们是祖国的骄傲。在和平的今天,让我们深深地缅怀他们,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报效祖国。教学板书11
本文标题: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1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