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推荐4篇】
好文供参考!1/1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推荐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推荐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第一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哪只“架子十足”的好文供参考!2/17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可爱。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板书: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多媒体。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3、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三、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我会写的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2、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准确。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四、学生交流好文供参考!3/171、谁来说说这只白公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2、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公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耀武扬威)的大公鹅(威风凛凛)的大公鹅(派头十足)的大公鹅3、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高傲的)白鹅4、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5、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6、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⑴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⑵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好文供参考!4/17(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⑶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五、品读词句,体会感情〖板书设计走路的姿势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可爱水中的活动第二课时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⑴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①每一步动作。②过路的结果:特点:高傲。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⑵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2、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⑴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①翅膀的扇动有力。②强占地盘。好文供参考!5/17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③公然吞食鱼肉饵。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⑴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⑵写法:拟人、夸张。⑶具体的句子(见书)。⑷语言:幽默风趣。二、知识点──重点符号出示句子:“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他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1、破折号的知识:有三种作用:一是表示注释说明;二是表示声音延长;三是表示话题转移。2、文中的两处破折号起到了话题转移的作用:⑴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⑵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三、作业好文供参考!6/17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课后小节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下子让孩子们对白公鹅产生了兴趣,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写法也有所感悟。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篇】《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好文供参考!7/172、理解诗题。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好文供参考!8/175、理解后两句。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三、熟读背诵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四、默写全诗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2、自由吟读。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好文供参考!9/17二、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三、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五、体会名句的引用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好文供参考!10/17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六、布置作业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2、背诵第5课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第三篇】学习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好文供参考!11/17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自学生字。读顺课文◆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好文供参考!12/17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布置作业,练读课文◆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自己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讲读,体会写法◆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玻璃在里面夹了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由于金属丝网和电源相接通,同时又和自动报警器相接通,才使得它有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好文供参考!13/17◆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朗读句子。(“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谚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种玻璃的用途广泛。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利用表格。自主学习◆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哪个厂家先来介绍自己生产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变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先用分类说明法将新型玻璃分成哪几种;介绍每种玻璃时,又采用描述说明法。)课外延伸,鼓励创新好文供参考!14/17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能按四项要求预习课文。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能用“逼真”、“不仅……还……”造句;能修改一段话,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修改。3、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的名称。教学重点、难点:继续落实单元训练点;了解文章的科普知识,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有趣。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读议第一段,理解“日新月异”。教学过程:一、读题引疑,思考问题。1、板书:日新月异好文供参考!15/17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用它来说一句话。2、把课题
本文标题: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4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