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最新4篇】
好文供参考!1/16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最新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最新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第一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教师总结:"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板书课题:中国结二、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1、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三、细读课文,交流品读。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好文供参考!2/16默读二、三段,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过渡: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四、总结: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好文供参考!3/16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五、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后记:第二课时一、导入揭题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板书课文标题]播放课文录音。二、重新认识全文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3、小组研究: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三、总结全文1.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2.纵观全文,说一说:中国结代表了什么?好文供参考!4/16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1、学习生词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叹为观止憧憬2学习写本课生字。A、出示生字宠饰颈侨憧憬乞。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模仿写。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五、课堂小结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教学后记: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设计【第二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好文供参考!5/16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从整体理解了课文,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二、研读第11自然段。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三、研读第410自然段。(一)整体感知。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好文供参考!6/16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二)学习第49自然段。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2、生汇报,指导朗读。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三)学习第10自然段。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3、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6、师小结。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好文供参考!7/16四、总结: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五、拓展、延伸: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板书]29钓鱼的'启示钓到大鱼兴奋放鱼回湖沮丧受到启示感激《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评析本教学设计,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实践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一、导入新课,巧妙而富有层次本课的导入,根据该课文课题概括和篇尾点题的构文特点,抓课题,抓篇尾,首尾呼应,切入重点,导出问题,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构文特点,突出作者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好文供参考!8/16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二、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体现这一思想,设计中的(二)、(三)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配合音乐读、体会情感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好文供参考!9/16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第三篇】[情景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1篇课文,课文细致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为了突破课文的难点,我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呈现课文内容画面。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时,让学生在电脑画面中动手找出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在学习爬山虎如何利用脚“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部分时,先让学生读书,抓住描写爬好文供参考!10/16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语,并在电脑上将这一组词语按顺序排列。再将整个动作过程的动画呈现出来,让学生分步点击单个的动词,分解动画,逐幅观察,最后完整地演示整个爬的动画过程。这样去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难点,使课文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掌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爬山虎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出爬,这是为什么呢?2、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有了哪些了解?3、根据课题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二)探究问题,深入学习1、学习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爬山虎叶子的?(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批画)生1:作者是抓住爬山虎的叶子的形状和动态两方面来写的。生2:作者是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两个方面来写的。师: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书、汇报)。电脑屏幕展示1——好文供参考!11/16视频画面:刚长出来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注意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学生再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几个词语体会。电脑屏幕展示2——视频画面:“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一句的画面及意境,配乐让学生欣赏感受。师:爬山虎的叶子给了你什么印象与感受?生1:很美。生2:很有生命力。生3:十分惹人喜爱。师:那么就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2、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师: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壁,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来。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用自己的话与同桌互相交流。教师指名发言,学生读出相关句子。电脑屏幕展示3——好文供参考!12/16粗大的茎上有爬山虎的叶柄和叶片的静画师: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儿呢?请一位同学上来用鼠标点按出来。生1用鼠标点按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电脑出现提示语“错了,再试一次!”师:仔细读读课文中写爬山虎脚位置的句子,看看到底在哪里?(生再次读句子,思考。)生2用鼠标点按长叶柄的反面。该位置出现的爬山虎的脚由六七根细丝慢慢长大,头上变成圆片的动画。同时出现语音提示:“对了,你真聪明!”(让学生齐读这段文字,并试着用简笔画画出爬山虎脚的生长情况。)3、爬山虎怎么向上爬师:爬山虎是如何用自己的脚“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呢?读课文第4自然段,划出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词语。四人学习小组互相交流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电脑屏幕展示4——主界面上包括:动画展示区,播放爬山虎用脚爬墙的动画;文本出示区,内容为本段文字;移动文本的交互操作区,将相应动词拖入其中并点击观看动画。学生从文本中找出6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触、变、巴、拉、弯、贴,并用鼠标按顺序拖至交互操作区。在教师的提示下,好文供参考!13/16分步点击交互区文本中单个动词,观察分解动作,也可完整观察连续的动画。(三)拓展延伸,展示交流。师:同学们,爬山虎在我们生活中是极其常见的,大家还想了解到更多关于爬山虎的信息吗?生:愿意。电脑屏幕展示5——八组形态、颜色各异的爬山虎及其所攀附建筑的图片;四组反映爬山虎所属、形态、习性和价值的视频及文字资料。教师提议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校园局域网或互联网上浏览、搜集有关爬山虎的图文资料,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同学间展开交流、分享成果。(四)总结全文,布置观察。1、教师总结。2、鼓励大家亲手种植一种植物,美化家园,美化生活,并记下观察日记,了解这种植物的样子及生长变化。[教学反思]这节课后我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四点感受。一、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观察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爬山虎的叶子部分,我先呈现静止的爬山虎叶子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形状,从而感受到叶子的鲜嫩、茂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5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