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星星变奏曲》教案(3篇)
好文供参考!1/16《星星变奏曲》教案(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星星变奏曲》教案(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3、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教学重点:1、通过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歌主题思想。2、理清诗歌结构特色,赏析诗中精妙的修辞。教学难点:1、用意象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语言美,领悟修辞下蕴含的丰富内涵。教学方法:说——悟——练,三步一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以“说”导入:以学生个性化的“说”引入新课。好文供参考!2/161、课前让学生针对《星星变奏曲》自主找一个话题,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合。2、学生上讲台“说”:①简介朦胧诗(特点、产生背景)②什么是变奏曲?③谈谈星星的天文知识。④朗读一首与星星有关的诗歌。3、揭题:同学们,读好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读美的诗歌更是一种熏陶。诗歌与诗人之间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因为诗能传情。诗人江河作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在那特殊的年代——大革命时期。对现实进行了反思,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现在,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首《星星变奏曲》。(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堂上的“说”不能漫无边际,一定要有的放矢,如诗歌《星星变奏曲》,朦胧诗概念,变奏曲的认识对理解诗歌背景,理清诗歌构思特点是有必要意义的,所以要让学生课前弄明白;同时,星星知识的补充,有关星星的其它诗篇的的阅读对课堂解决重点意象和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联系讲课内容之余,提高学生“说”的自主性和“说”的表达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的状态。二、读中悟学(一)、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理清结构:好文供参考!3/16第一节(前4行):(后12行):第二节(前4行):(5至12行):(后4行):(二)、领悟角度:析主题,赏语言析主题:老师设计两个层递式的问题,领悟诗中星星的象征意义。1、体会诗句中的意象——老师对意象进行解释阐述(1)诗中出现的下列意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此题难度层面较小,主在让学生先在判断上对认识意象的特征。(2)指出下列星星的指代意义:每个字都是一颗星:象星星落满天空: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好文供参考!4/16(学生联见解,教师适当点拨)明确:“星星”这个意象在诗中出现次数最多,但每一次都不是单独依存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意思了解其具体所指,能更深刻地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及作用。领悟感悟我读,这句话象征表达诗人情感。设计意图:领悟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明确解读意象之象征意义的方法:“星星”指代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象征光明。感悟部分让学生懂得通过诗歌意象作用来感知诗人情感,从而达到了解主题的地步。如:我读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这句活象征着一个安宁平静的世界,表达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次环节主要以课堂合作的形式,通过“星星”这个意象特点来领悟象征意义,最后用意象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赏语言:1、找出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主要然让学生比较上下两节诗的形式,绝大多数同学能找出来。好文供参考!5/16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愿意……温情、浪漫————寒冷、残酷对比2、结合构思的特点,说说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此题难度系数稍微增加,主要让学生结合“音乐变奏曲”的特点来认识诗歌结构相称,意境变化的特点,回应题目为什么叫《星星变奏曲》。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从诗中找出“如果……谁不愿意……”与“如果……谁愿意……”这两个句式,欣赏诗歌诗节对称,意境对比的手法。课后再学会仿写。修辞特点:选出两则例题,进行分析阐述,让学生从中领悟修辞的分析手法。(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星星为什么会颤抖?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心灵的寒冷孤寂,表达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好文供参考!6/16“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而平静的夜间,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接着,让学生从中领悟解答修辞的分析层次。领悟比喻、反复、类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描绘了生动的意象,能营造优美的意境,美化文章的语言,也传递了作者的情感。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在典型例题的示范下,让学生能准确地判断修辞,并对修辞作用能够从象征意义——反映的情感作逐层分析。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由课内走出课外,从而学到语文的学问而不仅仅是《星星变奏曲》的知识。最后,在方法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战演练。三、课堂演练(1)“柔软得像一片湖”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体会加点字词的表达作用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这一过程,老师选派2名学生上黑板做题,其余学生座位好文供参考!7/16上完成。完成后,我让下面的同学仔细审视黑板答案,并不急于判断其对与错,而是从答案中获取启发,完善自己的答案,进而对黑板上的答案进行补充。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悟的基础上有实战的演练。动脑还要有适当的动手,才能真正将知识落到实处,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得到实时的反馈。演练过程中,如何理解如何运用都带着学生个性化的感知,不应以教师的思维习惯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练习完成的时候,老师并不急于为学生定夺对与错,而是让学生去审视黑板上的答案,从中得出启发与借鉴,进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题方法。四、小结(板书)1、意象:“星星”象征光明。2、语言:变奏曲式的构思;精妙的修辞。五、作业:六、教学总结我准备的是初中三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以作者简介,朦胧诗简介作为导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此诗前了解相关内容,包括文章背景,情感基调,朦胧诗的主要艺术风格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导入过程的5分钟内,其实很难,学生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老师一直在灌输这些基本知识,学生们只是单纯的接受,课堂气氛不积极活跃。如果作为改正好文供参考!8/16的话,可以让同学们在上课前自己查阅相关作者资料,提前预习诗的内容,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接下来的上课内容是从六个问题的讨论进行的,一个是圈画诗中的意境,四个问题是围绕两节诗的相关问题来讨论,最后一个问题是思考回答两节诗的关系。问题是从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和诗的内容联系很紧密。本来很自信的,可是在上课的时候困难重重,同学们在找答案的时候会有很多疑惑和困难,最后讲完了,很多同学也被绕进来了,表示没有听懂。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没有充分预习,对诗的内容把握不好;第二,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所以跟不上课堂节奏;第三,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速度稍快,讲的内容不仅凑。所以如果改进应该在这里方面多下功夫。上课内容是诗,本来就有一定难度,上的过程中真的就是有点艰难。所以,教学技能、技巧还需要多加练习和学习。《星星变奏曲》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好文供参考!9/162、情感目标:(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2、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三、教学准备:1、教材配套录音带,或者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音乐带。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诗乐曲等。四、教学过程:(一)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1、教师播放朗读带,提示学生做字词、停顿和疑难的标注。2、提问:通过预习和听朗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学生讨论,明确——温情和憧憬的感情基调。)好文供参考!10/163、教师提示:除了这种感情基调,诗中还有一种不同的情感线索,请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能体会到。(二)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构成反复句。)2、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明确——夜、蜜蜂、星星、湖、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瘦小的星等。)4、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讨论、归纳。(明确——前一节诗中的意象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后一节诗中意象描绘出寒冷和残酷的意境。)(三)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1、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好文供参考!11/16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何理解。讨论、归纳——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寒冷和残酷的意境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的,但也是诗人所生活的现实环境。2、问:诗题中的“变奏曲”如何理解?(明确——本诗前后两个诗节在结构上基本一致,但诗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上,形成强烈的对照,这正是变奏曲。)(四)回顾并总结全诗。《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本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一气呵成,诗人以“星星”象征光明,塑造一系列最美好的东西,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但诗中的“星星”又有特定的情境和意义,它的光芒,不同于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这正展示现实与理想相背离,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的理想。五、板书设计:星星变奏曲,江河,变奏曲,好文供参考!12/16温情、浪漫————寒冷、残酷。星星变奏曲教案3星星变奏曲教案邢文军一、导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首诗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思想呢?二、整体感知:好文供参考!13/16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一):光明与美好的意境对比寒冷和残酷的意境追求和憧憬厌弃和憎恶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所以,标题中的“星
本文标题:《星星变奏曲》教案(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6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