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8《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数学情境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好文供参考!2/18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依次出示第2,3,4幅图。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二、建立数学模型: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还可能问: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最后剩几条了?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好文供参考!3/18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3-1=23-2=13-3=0②3-1=22-1=11-1=0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学具。小猫那么喜欢吃小鱼,你喜不喜欢小鱼啊?把你的小鱼学具拿出来。3.听老师的口令摆一摆。摆1条小鱼,拿走1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1-1=0)摆2条小鱼,拿走2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2-2=0)摆4条小鱼,拿走4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4-4=0)摆5条小鱼,拿走5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5-5=0)5-5=0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条小鱼)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条)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一条也没有,用0表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通过直观的操作,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实好文供参考!4/18际意义。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投中1个,有4个没投中,这种情况下,可以怎么列算式呢?可能1+4=5,也可能5-1=4,有5个球,投中1个,有4个没投中。或5-4=1,有5个球,4个没投中,投中1个球。还可能投中2个、3个、4个、5个等,或者一个也没投中呢。说一说算式。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为试一试中“套圈”做铺垫。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1+3=44-()=()学生可能出现4-1=3或4-3=1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渗透加减法互逆的关系。)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三、练习应用:好文供参考!5/18为了避免比较抽象的训练,在练习应用这个环节,也应该创设富有情趣的、开放的情境,习题的设计还应该有一定的梯度。我的习题是这样设计的:1.摘苹果:看图说图的意思,再列算式。2.小猴吃桃:看图说图的意思,再列算式。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可能出现:5=4+15=1+45=3+25=2+35=0+55=5+05-4=15-1=45-2=35-3=25-5=05-0=5页第4题,说一说:能说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就可以了,至于列算式,我个人认为暂时不做全面要求。5.□-□=0,今天我们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像这样的算式,你能说几个?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练习应用阶段,注意采好文供参考!6/18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点认识,恳请各位专家、同仁给予指导。《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2教材分析《小猫吃鱼》是北师大版一年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中的第4节。本课是在认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为了突破得数是0的减法这一难点,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让学生体会、理解得数0的得出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计算的起始阶段。加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学生容易体会的事物,就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从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把学习加减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从中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与应用价值。如:本课选取的就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素材。通过“小猫吃鱼”这一组动态的连续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按故事的发展顺序编排情境,将知识与情节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了解了每一个情节后,急于想了解故事发展情好文供参考!7/18况。在学习中,孩子们也融入到故事里,在故事中去发现、去解决一连串的数学问题,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数学情境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好文供参考!8/18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二、建立数学模型: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3-1=23-2=13-3=0②3-1=22-1=11-1=0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好文供参考!9/18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5-5=0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还剩0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1=4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好文供参考!10/18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1+3=44-()=()学生可能出现4-1=3或4-3=1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三、练习应用:页第1、2题,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可能出现:5=4+15=1+45=3+25=2+35=0+55=5+05-4=15-1=45-2=35-3=25-5=05-0=5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好文供参考!11/18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3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我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地学习。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进一步加深学好文供参考!12/18生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计算能力。2、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的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中通过“小猫吃鱼”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
本文标题:《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9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