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幼儿园数学教案【热选5篇】
幼儿园数学教案【热选5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教师还需要花心思,力求做到更生动有趣。如果您正在寻找好的文章,一定要看看“幼儿园数学教案【热选5篇】”,相信它会给您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愉快和顺利!幼儿园数学教案篇【第一篇】活动过程:(一)出示蝴蝶激发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看看是谁?这只蝴蝶是用什么拼成的呀?都有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师: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呀?有没有角?这些呀,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椭圆形。师:椭圆形和圆形是一对好朋友,老师这里也有椭圆形和圆形。刚才小朋友说了圆形是圆圆的,没有角,那我们来看看椭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它和圆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师: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圆形、椭圆形和正方形,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看谁找的仔细。师:你们都有什么发现呢?现在来说一说吧。谁发现了它们相同的地方?小结:原来呀,椭圆形和圆形一样都没有角,它们的边是圆滑的,这就是它们相同的地方。(1)引导幼儿通过把圆形和椭圆形重叠比较,发现第一个不同点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师:现在,把椭圆形和圆形上下左右对折,都有两条折印,这两个图形的折印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也把你们的圆形和椭圆形上下左右对折。看看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折印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师:请让你们的圆形和椭圆形休息好,看老师用小纸棒量量看,是不是这样的呢?小结:原来呀,椭圆形的边是圆滑的,没有角,它的两头比圆形更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两条折线不一样长。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老师还用圆形和椭圆形拼出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是谁呢?请小朋友找出熊猫身上的椭圆形。并给它图上好看的颜色。师: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形状的物品,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把他滑下来。幼儿园数学教案篇【第二篇】活动目标: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1、教师边画图1边提出问题情景:小熊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为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朋友来了,小熊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2、引导幼儿思考:1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2帮小熊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3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4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5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3、幼儿操作。4、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1、教师边画图2边提出问题情景:小熊哥哥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熊哥哥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5个果冻壳、6张糖纸、7个桃核。1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2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3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3、进一步思考思考: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4、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三、总结:今天我们帮小熊弟弟和哥哥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幼儿园数学教案篇【第三篇】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自己的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通过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在学会数数以后,能有序地数数,并能用多种方法数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教学工具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2.师生相互介绍。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3.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我们平时有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齐数。(独立数——互数——齐数)二、探究新知1.数出数量是1的。问: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玩双杠的同学……)师:对,这些都能用“1”表示。出示数字卡片,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2.数出数量是2的。问: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有两个同学在看书;有两个同学在进校门……)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都可以用“2”表示。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果答是“数出来的”,可以让该学生到前面数给大家听。数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他数得对不对。师:这些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个小朋友数得好。4.认读1~10各数●认读数字卡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1~10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按方位数数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说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等等。三、练习提升1.数身边的实物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2.教学数字手势3.开放性练习(可以放在课后)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枝铅笔?四、教学效果评价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五、作业会数1到10。并每个写5遍。课后小结谈话:写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一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2.小组合作讨论。3.小组汇报交流。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课题)巩固内化,发散思维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学生汇报: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一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会用=、、教学难点:会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板书:“=”、“”和“二、新授。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提问①图上画的是什么?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2)同样多。①小兔有几只?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②小猴有几只?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板书:441.“想想做做1”。在圆圈里填上“”、“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板书:等号)读作:4等于4。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
本文标题:幼儿园数学教案【热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9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