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6 理解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
课时36理解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课堂讲义复习任务通晓文言常用特殊句式,形成翻译中的“句式意识”。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乙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状语后置句(以法)、判断句(乃)①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均放在翻译中。②文言句式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带有随文命题特点。考查何种句式也是如此。2020新高考Ⅰ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被动句(为……所)2019全国Ⅱ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定语后置句(……者)全国Ⅲ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判断句(乃)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判断句和被动句一、判断句:是为副词加者也,另有直接判断句判断判断句的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等。二是从特征入手,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天下所共传宝也”就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关于“是”字,它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例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也”才是判断标志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是”,就是一个判断动词。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失其所与,不知C.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妪,先大母婢也D.①吾属今为之虏矣②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答案D解析D项①为被动句,②为判断句。其他几组均为判断句。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秦,虎狼之国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答案D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二、被动句:为所见于被意念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为”“为……所……”或“……为所……”。②“于”或“受……于……”。③“见”或“见……于……”。④“被”字。(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3)巧借“添”“变”二法。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终必不蒙见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答案D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句。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A.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吾属今为之虏矣B.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①方正之不容也②为天下笑者D.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答案D解析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为宾语前置句。活动二掌握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一、倒装句(一)宾语前置句:疑问否定之是标判断宾语前置句,主要看标志。(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标志:①否定词——不、莫、未等;②代词——之、余、吾等。(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标志:①疑问句;②疑问代词——何、安、焉等。(3)用“之”“唯……是(之)”“是”作标志,如“句读之不知”“唯你是问”等。另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形:一是介词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二是“自”字前置,如“秦人不暇自哀”等。1.下列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D解析A、C两项均为“之”作标志将宾语前置。B项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不然,籍何以至此答案B解析B项为一般句式。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秋以为期②复驾言兮焉求B.①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②唯才是举C.①沛公安在②大王来何操D.①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②何为其然也答案D解析D项①为固定句式,②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组均为宾语前置句。(二)定语后置句:之者有者加而者定语后置句都有一定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中心词+之.+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2)中心词+有.+定语+者.,如:郑人有.买履者.(3)中心词+而.+定语+者.,如:穷民而.无告者.(4)中心词+之.+定语,如:仰观宇宙之.大另有数量短语作定语,常常后置,如:军书十二卷...。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苟以天下之大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答案D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5.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铸以为金人十二C.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答案D解析D项为一般句式。(三)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于以在后作补语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最常见的标志词是介词“于”“以”“乎”,主要有下列三种情形:(1)于.+宾语,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乎.+宾语,如:生乎.吾前(3)以.+宾语,如:申之以.孝悌之义特别注意:状语后置句翻译时,一般都要把介宾短语提到谓语动词前,有的则不能提前,有的可提前可不提前,关键要看是否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下列各句中,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为国以礼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答案D解析D项为一般句式。7.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C解析“于”应译为“到”。(四)主谓倒装句:感叹疑问只两种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不多见,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感叹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后常有语气助词,一般用逗号隔开。二是疑问倒装,如:谁为哀者?充当谓语的多是疑问词。8.下列各句中,不属于主谓倒装的一项是()A.贤哉,回也B.渺渺兮予怀C.谁与哭者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答案D解析D项为被动句。二、省略句:主谓宾语加介词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此外,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还有省略谓语。识别省略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瞻前顾后”,看有无主语省略。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在理解句意时要注意该句前后的语境,因为主语可能会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就承前省略了主语,补充出来即为“(蛇)黑质而白章”。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2)借助成分分析,判断有无省略。在有些文言句子中,谓语动词后面直接带了宾语,尤其是处所性宾语,这时就需要我们考虑宾语前面是否省略了介词。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中,“军”为动词,而“函陵”和“氾南”均为处所名词,所以前面应该省略了介词“于”。1.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沛公军霸上C.掭以尖草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答案D解析A项“度”前蒙后省略主语。B项“军”后省略介词“于”。C项“掭”后省略“之”。2.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②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③竖子不足与(之)谋。④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⑤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三、固定句式(固定结构):陈述疑问反问加揣度固定句式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组合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根据表达语气和表达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1)表陈述语气:“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有所”(有……用来……的人、事、物)、“无所”(没有……用来……的人、事、物)等。(2)表疑问语气:“何如”“如(奈、若)……何”,均译作“把(对)……怎么办”。(3)表反问语气:①“何(奚、曷)以(用)……为”“何……为”,可译作“还要……干什么呢”“哪里用得着……呢”。②“不亦……乎”(不也是……吗)、“何……之有”(有……呢)、“庸……乎”(难道……吗)。(4)表揣度语气:“无乃(得无)……欤(邪)”(莫非/该不会……吧)。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③孰与,译为“与……一起”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呢”⑥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答案C解析③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④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随堂练习1.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并指出其语言标志词。岳飞诉冤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判断句,者……也②被动句,为……所③省略句,省略“于”④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于⑤状语后置句,以⑥状语后置句,于⑦宾语前置句,唯……是⑧状语后置句,于⑨定语后置句,之……者⑩被动句,被、见⑪被动句,为⑫宾语前置句,何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李子通,东海丞人也。隋大业末,有贼帅左才相,自号博山公,据齐郡之长白山,子通归之,以武力为才相所重。有乡人陷于贼者,必全护之。时诸贼皆残忍,唯子通独行仁恕,由是人多归之,未半岁,兵至万人。才相稍害其能,子通自引去,因绝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子通拥其余众奔海陵,得众二万,自称将军。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穷蹙请降,伏威执之送京师,高祖不之罪,礼赐甚厚。(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六·李子通传》,有删改)(1)才相稍害其能,子通自引去,因绝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通败绩,穷蹙请降,伏威执之送京师,高祖不之罪,礼赐甚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左才相渐渐忌妒他的才能,李子通自己离开,趁机渡过淮河,和杜伏威会合,不久被隋将来整击败。(得分点:“稍”,渐渐;“害”,忌妒;“绝”,渡;“寻”,不久;“为……所”,被动句)(2)李子通被打败,形势窘迫请求投降,杜伏威抓住他押送到京城,高祖没有处罚他,(反而给他的)赏赐很优厚。(得分点:“败绩”,被打败;“穷蹙”,形势窘迫;“执”,抓、捉住;“不之罪”,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李子通,是东海郡丞县人。隋朝大业末年,有一个叛军首领叫左才相,他自封为博山公,占据齐郡的长白山,李子通归顺了他,凭借武力被左才相看重。有乡人被叛军抓住,他一定会全力保护他们。当时各路叛
本文标题: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6 理解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0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