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和氏献璧》教案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和氏献璧》教案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和氏献璧》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和氏献璧》教案1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楚国时期,一个叫卞和的人,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便去献给厉王,玉匠鉴别后,说是假的,厉王遂下令砍去他的左脚。厉王死后,他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也认为它是故意欺骗,下令砍去他的右脚。文王登位后,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问清原因后,仔细研究,确认那是块宝玉,随即命名“和氏璧”。本课所在的第六单元,以“奇妙的石头”为主题,编排了3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石头的知识和故事,表现了不同石头的奇妙所在。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第2篇主体课文,承上启下,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块石头,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课文中所讲的故事虽然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其中“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使我悲伤的原因呀”是全文的中心,告诉我们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10个要求写的生字,借助音节读准字音,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理解词语意思,能灵活运用。2、能力目标: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呀”这句话的含义。能够从课文中明白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三、教学重点、难点①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呀”这句话的含义。②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四、教学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导入新课:1、如果你得到一件很名贵的宝物,你会怎么做?2、在楚国时期,有个叫卞和的人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你知道他是如何做的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所面临的问题,既可以调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近了学生与书中主人公的距离,使学生容易与课文产生共鸣。)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2、课件出示字词,用“找朋友”的游戏检查识字情况。3、进行“生字闯关”游戏,对字词进行随机指导。(通过这两个游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巩固了生字的字形,灵活运用词语。)(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交流和氏璧的资料。拿出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卞和一共献了几次璧?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2、学生交流读书结果。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补充完整:(通过再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从课文中提炼出的语言,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未必会形成清晰的脉络,如果用表格形式加以提示就清楚多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3、你对和氏哪次献璧的印象最深?(四)重点读文,深入学习根据学生谈到的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学习。(学生谈到哪次献璧印象深刻,就先学习哪一次献璧,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作用。)1.学习第一次献璧。(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卞和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献璧的?(2)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第一次献璧的场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面对卞和被砍去左脚的结果,你有什么感受?(4)指导感情朗读。2.学习第二次献璧。(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卞和,面对这样的结局,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2)如果你现在是武王身边的一位大臣,你想对武王说些什么?(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在场的一名大臣,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并畅所欲言的发表出自己的看法,营参考资料,少熬夜!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情感氛围)3.学习第三次献璧。(1)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2)小组讨论:和氏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总结。(4)出示学习方法:①练习分角色朗读或把文中的情景用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②文章中什么使你感受最深,抓住重点的词句,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来。③辩论:有了前两次的经历,卞和第三次该不该去献璧?(5)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一种学法各自进行学习,老师巡视点拨。(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并根据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到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令人最心痛的。)(6)全班展示小组学习结果。(7)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五)美读课文,品味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宝石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的含义。(理解课文后再美读课文,更能体会出文章的内涵,读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五、作业设置1、同学间互相推荐有关和氏璧的故事读一读。2、将学习了这篇文章的你的感想写到练笔本上,写完后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实践作业的布置,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和氏献璧》教案2一、引入新课。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我们在写“献”字时要注意什么?(抽学生说)你知道“和氏“指的是谁?他一共献了几次璧,结果怎样呢?(抽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二、品读课文师:和氏说了这么一句话,(出示“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并范读)。自由朗读这句话,注意停顿。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抽生读)师:快速略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与上面文言文相对应的句子,用“=====”勾画出来。(抽学生回答,齐读“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参考资料,少熬夜!师:对照古文和现代文,猜猜“诳”是什么意思?“贞”呢?生:“诳”是欺骗、瞒哄的意思;“贞”是坚贞的意思。(评:结合文章,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不错)师:和氏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默读课文。师:“砍去左脚”是在哪段?自由朗读,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什么?生:我从“大怒”体会出厉王非常生气、残暴,所以砍去和氏的左脚。生:我从“献给”可以看出和氏的忠心。师:卞和发现玉,想到“献”时,他的心情怎样?但砍去左脚,他的心情又怎样?他只是因为砍去左脚而伤心吗?他因此犯下了什么罪?(生齐说“欺君之罪”)读这个词,如果你是卞和,会怎么想?师:卞和因此而退却了吗?自由朗读第二段,看能从哪些重点词句体会出什么?这一次,他又被加上了一个什么罪名?生:我从“又”看出卞和不灰心,对君王的忠心不变。师:齐读“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读准字音,体会卞和的忠诚,他此时的心情怎样?生:他更加难过了。生:我从“痛心”可以看出卞和心中的不平,君王怎么能这样对待老百姓啊!师:他的痛心有几个方面,你认为哪一个能让他伤心?学习“欺骗”。师:在遭遇沉重的打击后,卞和的心情怎样?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卞和的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生:我从“捧”看出这的确是一块玉。生:我从“痛哭”看出卞和以前受的痛苦是难以用语言说的。生:我还从“捧”看出了卞和的一颗忠心。师:“他哭了很久很久”,此时卞和的心情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抽读、齐读)你在这儿会问点什么问题?师小结:质疑,除了从题目入手,还可以从文中描述的矛盾处入手。师:思考,他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师提示:发言不但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师:所以他会说“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齐读这句话,什么是“坚贞”?师小结:对于我们不理解的词语除了查字典,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三、总结全文参考资料,少熬夜!师:我们再读课题。为什么和氏一而再、再而三的献璧呢?他献出的还有什么?生:他还献出了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师:是啊!用他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坚贞之士,结果呢?那块石头终于被文王鉴定出来了,那是一块什么样的玉?生齐答:价值连城。师:“价值连城”是什么意思?虽然是一快价值连城的玉,为什么前两次都鉴定不出来?生:因为厉王叫他们鉴别时,他们只“看了看”。师:卞和的忠心被沉清,文王慧眼识宝,此时的卞和心情怎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为什么要把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有几层意思?师:让我们记住和氏的那句肺腑之言,齐读“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师:课文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师:展示查阅和收集的与“和氏璧”相关的资料。四、板书设计一欺君之罪砍去左脚捧痛哭坚贞之士和氏献璧二欺骗砍去右脚三确认价值连城忠诚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紧紧抓住词句进行有层次的训练,主要方法是学生读书体会和我的点拨引导,理解重点词语意思,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同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小结评价:如对内容的及时小结、对下文的恰当过渡、学习方法的点拨总结。反思整堂课,虽然我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的进行评价,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不够广时,没有机智的调换自己的教学方法。评析:(1)“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培根)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学习,即使是那些经过选择的知识,也将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谓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会自动实现的。国外许多教育家也同样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要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他劝告教师说:“传授儿童各种各样的科学,并不是你的职责;你的职责应该是使他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当他对这些科学产生的趣味较为成熟时,给他以从事学习科学的方法,这确是那完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杜威推崇卢梭这一教育思想,并在《明日之学校》中提出,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本节课中,古文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因而教师就利用让学生找与古文相对应的那句话来对比着阅读,从而参考资料,少熬夜!发现理解古文的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传授理解古文的方法,而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中去获得的。同时,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是中段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师的有序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开始形成这方面的能力了。(2)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相处和谐自然,气氛浓烈,师生能共同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通过“和谐之美”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创新的宽松环境,尤其重要,而“平等对话”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教师善于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始终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主动去参与,去思考,去表达,去获取知识和成长。(3)教师的总结,能帮学生将知识点串成一根项链。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就像一把把的钥匙,每把钥匙都很重要,但是这样的钥匙学生是很容易弄丢的。随着知识的增加,学生更容易忘记,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像是用一根绳子帮助学生将这些钥匙串起来,这样学生就不会忘了。《和氏献璧》教案3一。说教材:《和氏献璧》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1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
本文标题:《和氏献璧》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1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