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考点12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
文言文阅读考点12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是由于此题涉及面极广,需要识记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如何识记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何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广积累、勤巩固,才能拓展知识面。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记,要在发散理解的基础上,巧记善记、记牢记多。二、知识储备(一)分类储备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内容虽然复杂繁多,但是分类却比较清晰,因此,分类掌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知识点分类如下:山川地理:九州、八荒、六合,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关内、关外、江东、江左、五岳、三秦、城郭、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等。宗法礼俗:宗法类主要有天子七庙、太子、建储、爵号、庙号、追赠、太牢、少牢、郊祭、社日、九族、姻亲等,礼俗类主要有北面、南面、东向、坐、跪、跽、箕、婚礼、丧葬、祭礼等。文化科举: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解元、会元、状元、四书五经、六艺、五音、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校、痒、序、学、国子监、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司业、教授、监生、童子等名号称谓:称谓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第二种情况是称对方的字、号、谥号、斋名、籍贯、郡望、官名、爵名、官地、公、君、吾子、卿等(有时候称呼前加“令”“仁”“贤”字),第三种情况是谦称寡人、朕、孤、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在有些谦称前可以加“家”“舍”字)等,第四种情况是敬称陛下、皇上、大王、帝号、庙号、公、君、足下、丈、大人等。官职官署:官职主要分中央和地方,中央分三省六部,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的是尚书省的六个下属部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个部门各自管辖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等,地方分州、郡、道、路、府、省等。同时要注意与官职有关系的词语如授、除、擢、迁、贬、启骸骨、悬车、下车等天文历法:天文主要有星辰名称、圭表、阴阳等。立法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节日和节气。(二)主要设误方式分析现有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了解命题者惯用的设误方式,并预测未来高考卷可能出现的新的设误方式,有利于识别陷阱,准确答题。①扩大范围。如2021年全国乙卷的第11题B项,对“抵极刑”的解释属于扩大范围。②跳脱背景。如2021全国新高考II卷的第11题C项对“部曲”一词的解读存在脱离文本背景的问题。③不明职责。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第11题D项,对“庶务”的解读属于不明职责。④张冠李戴。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11题B项,殿试本由皇帝亲自主持,却被说成由丞相主持。需要注意的是出题者在设误时,有时候也会兼顾到考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因此,在分析判断文学常识时要注意结合涉及的具体文意。三、解题要领1.调动积累直接判该方法主要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①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朕”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皇帝自称“朕”等。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②联想教材所学知识。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用词语、古今异义、文学知识等很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做题时可结合课下注释来进行判断。2.剖析词语巧推断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一词,“黜”是降职的意思;结合“陟罚臧否”一词,“陟”应指升职。3.遇生判对灵活断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用名词作为错项设置,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常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四、典题导引1.古代文化常识常考易错点(1)(2023汇编,3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亲或尊长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时所取,用于与人交往时自称。B.陛下,原指宫殿中立于台阶之下的护卫,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姓名,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文正公。E.从弟即堂弟。唐宋以后,以同祖父不同父且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A项错误,古人的字是用来让别人称呼的,不是用来自称的。故答案为A项。(2)(2023汇编,3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表,外也。古时的中原人看来,长江以南地区即在长江之外,因此江南又称“江表”。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D.古代安土重迁,《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就指离开故国,思念家乡之情。E.《三坟》《五典》传说为我国古代典籍,后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F.“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后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指入朝觐见皇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D项错误,“国”在旧时是指京城、首都,课文《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是离开国都、思念家乡的意思。故答案为D项。(3)(2023汇编,3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指官吏初到任。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C.告老,本指古代官员因年老而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D.吏部,为六部之一,掌管所有官员的任免、考核、调动等职事,长官称为吏部尚书。E.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F.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D项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吏部掌管的一般是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武官的任免由兵部负责。故答案为D项。(4)(2023汇编,3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B.帝王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种,例如“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C.至和、元丰都是宋朝皇帝的年号,用以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新皇登位都会改换年号。D.古人会依据月相纪日,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前后,“晦”指农历每月三十。E.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纪年方法,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东汉以后逐渐废止。例如乙亥年的下一年为丙子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B项错误,“永元二年”属于年号纪年,而例如“鲁隐公十四年”才属于后一种。C项错误,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D项错误,“晦”指的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E项错误,“东汉以后”通行于世,没有废止。故答案为A项。(5)(2023汇编,3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姻亲,指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同中有异,是血亲中的一部分。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C.“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D.古代祭祀用羊、牛、猪各一头,称“少牢”,用羊、猪各一头,称“太牢”。因此,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E.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F.顿首,一种跪拜礼,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常用于书简表奏结尾,表示感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A项错误,血亲与姻亲是不同的概念,并非同中有异。B项错误,偷换概念,我国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嫡妻所生的长子继承,而不是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项错误,“太牢”指“猪、牛、羊”三牲全备,“少牢”指“羊、猪各一头”。E项错误,“没有封爵”说法错误。F项错误,顿首,不是表感谢,而是表敬意。故答案为C项。(6)(2023汇编,3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C.仓廪,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如《史记》记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E.刍粮,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与漕粮在用途上有相同之处。F.“箪食壶浆”“一尊还酹江月”“觥筹交错”中提到的壶、尊、觥都是盛酒的器具。G.鼎、镬、鬲、甑、釜都是古代蒸或煮东西的器具。豆、笾、箪都是盛东西的器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D项错误,席,并非专用坐具,也可用作卧具。故答案为D项。五、随堂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小题。(重庆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一诊模拟测试)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诏使从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才通明。迁侍中中郎,坐法免。上书谢罪,愿养马黄门..,上不许。后愿守塞扞寇难,复不许。久之,上疏愿击匈奴,诏问状,寿王对良善,复召为郎。稍迁,会东郡盗贼起,拜为东郡都尉。上以寿王为都尉,不复置太守。是时,军旅数发,年岁不熟,多盗贼。诏赐寿王玺书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寿王谢罪,因言其状。后征入为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弘奏言:“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臣愚以为禁民毋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寿王对曰:“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官,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二千石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书奏,上以难丞相弘。弘诎服焉。及汾阴得宝鼎.,武帝嘉之,荐见宗庙,藏于甘泉宫。群臣皆上寿贺曰:“陛下得周鼎。”寿王独曰非周鼎。上闻之,召而问之。寿王对曰:“臣安敢无说!臣闻周德成于文、武,显于周公。上天报应,鼎为周出,故名曰周鼎。昔秦始皇亲出鼎于彭城而不能得,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上曰:“善。”群臣皆称万岁。是日,赐寿王黄金十斤。后坐事诛。(节选自《汉书·吾丘寿王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六经”之一,现存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B.黄门,官或官署名,秦汉宫门多漆黄色,故名;皆以宦官充任,也用以称宦官。C.五兵,古代五种兵器,所指不一,有车兵五兵与步兵五兵之分,泛指各种兵器。D.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黄门并非都指宦官。因东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为宦者充任,故称黄门。(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第2小题。(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五次联考)义宁元年六月甲申..,李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慰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
本文标题:考点12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3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