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6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形象艺术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分析其艺术手法,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寄寓在艺术形象上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命题:人物形象艺术鉴赏、事物形象艺术鉴赏、景物形象艺术鉴赏。二、知识储备(一)古诗的语言特点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欲超出语言规范。古诗语言的“变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化抽象为具体,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再如,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后置,强调了前置的内容;其二,在韵律上,通过平仄变化和押韵创造音乐美;其三,在修辞方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互文见义等,增加语言容量,增强语言表现力,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来到船上”。(二)诗史常识1.初唐时期诗歌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宫廷诗人创作的大多是歌功颂德、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初唐后期,随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诗人力反齐梁宫廷诗风,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刚健有力。其代表诗人除了初唐四杰,还有陈子昂等。2.盛唐时期诗歌712年-762年盛唐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此时期最著名的两个诗歌流派分别是山边田园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3.中唐时期诗歌762年-827年中唐前期诗歌一方面表现出对盛唐气象的继承;另一方面表现为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回避现实、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诗坛的主要倾向。诗歌情感基调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审美情趣由外拓趋向内敛,由自然趋向锻炼,由昂扬趋向低沉。这一时期诗人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异常突出,其代表诗人有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孟郊、李贺、刘禹锡等。4.晚唐时期诗歌827年-859年晚唐诗歌感时伤怀,个性鲜明,散发出秋华的晚香。情感内涵上,转入日常生活;艺术内涵上,追求语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诗人们更加致力于中唐时期作为韩门一派特征的字句雕琢,诗歌变得越来越难解。主要代表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陆龟蒙、杜荀鹤、罗隐、韩偓等。5.北宋时期诗歌960年-1127年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继承与创新并存,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趋于通俗化。宋诗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注重理趣。宋词“以文为诗”其代表诗人有柳永、李清照、欧阳修、梅尧臣、晏殊、晏几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6.南宋时期诗歌1127年-1279年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面向社会人生,反映多灾多难的时代生活,体现了民族的呼声,很多作品反映了恢复河山的愿望、报国无门的无奈等。其诗风豪放中带悲壮,浓情里夹无奈。代表诗人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戴复古、刘克庄、姜夔、辛弃疾、赵师秀、文天祥等。★古代诗歌形象艺术鉴赏分类(一)人物形象艺术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诗人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通过一个动作、一个笑容、一个神态、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等,来塑造艺术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人物形象那样丰满,阅读时,需要读者通过自己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补充。1.古诗中人物形象的类别形象类型举例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其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示儿》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爱恨情愁、感时伤别柳永《雨霖铃》历经磨难、坚持追求屈原《离骚》2.常见的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豪放洒脱、英姿飒爽、武艺高超、斗志昂扬、不拘小节、天真调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志趣高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然自得、怡然自乐、恬静安闲、惆怅寂寞、孤独自傲、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羁旅漂泊、愤懑无奈、辗转漂飘零、思乡念亲等。3.鉴赏人物形象四大关注(1)关注标题注释有的古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2021年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通过标题可以大体感知出南丰先生原本是隐士;2020年浙江卷《秋江送别》,通过标题可以大体揣测出一个诗歌塑造的是一个与友人分别的赠别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20年新课标III卷《苦笋》的注释“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据此可以推测诗中所塑造的魏征是具有耿介直谏特点的直臣形象。(2)关注意象特点古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物象的象征性,景物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诗歌中如果出现“松”“梅”等意象,则极有可能是傲岸不屈的洁身自好者形象。再如,诗歌中如果出现“菊”“小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3)关注描写手法古诗歌中人物描写手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其中正面描写包括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侧面烘托包括环境烘托和他人评价。通过仔细分析描写手法,可以探寻人物性格。如“临行密密缝”一句中“密密缝”就是一个动作描写,这个动作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4)关注典故寓意所谓用典,是指古诗歌中常常引用古籍中的词句或故事,借他人形象、故事自比或对比,。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风烟灭。”运用周瑜的典故,作者把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状和周瑜的年轻有为进行对比,写出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无奈。(二)事物形象艺术鉴赏古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又叫物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被人格化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往往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委婉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性和思想感情。事物形象主要分为两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常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塑造艺术形象,作者将自己的某种理想和品格寄寓于某一具体事物的描写中,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骆宾王《咏蝉》中的“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与“留”谐音,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柳”这一物象出现在古诗歌中就有惜别怀远之意。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酒、孤云、远帆等。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2)思乡类:月亮、捣衣、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等。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3)愁苦类:梧桐、芭蕉、猿猴、杜鹃、斜阳、寒蝉、流水、乌鸦、衰草等。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4)爱情类: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青鸟、燕子、鸳鸯等。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5)战争类:投笔、关山、长城、楼兰、柳营、玉门关、请缨、羌笛、胡笳等。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6)隐逸类:五柳、柴门、东篱、三径、菊花、麋鹿、鸡鸣、犬吠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3.分析事物形象艺术的具体方法(1)分析事物形象内涵的两个关注:首先,关注物象表层特征。学会借助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提炼出物象的外在自然属性特征,如形、声、色、味、所处环境等。准确解读表层特征是探寻物人链接的基础。其二,关注物象的内在特征。内在特征的判断一定要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等具体内容具体分析,要注意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进而探究其深刻的象征意义。(2)分析事物形象的作用的四个关注:首先,诗歌意境的营造。物象的作用之一是营造具体的可感的意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如“孤舟蓑笠翁”中的“孤舟”渲染了孤寂冷清的氛围。其二,思想情感的传达。古诗中的物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虽然一些传统意象有比较固定的意义,但是不可一概而论,必须结合作品的具体描写,具体分析。其三,人物形象的衬托。古诗中的物象或者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或者衬托人物节操、性格。其四,诗歌结构的作用。或照应题目,或诗歌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或物象是全诗的线索。(三)景物形象艺术鉴赏1.景物形象定义以及考查类型所谓景物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可以是自然的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也可以是人文景观的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的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就是意境。它是既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纵观近年来高考命题,对景物形象艺术的考查主要两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这两种类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析一般不做要求;后者答案要点不仅包括画面描述题的答题要点,还要分析景物意象的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概括意境特点的词语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苍茫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孤寂悲凉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闲适恬淡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幽明净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疏冷寂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静谧美好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高远深邃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淡雅幽远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清冷幽静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3.鉴赏景物形象三关注(1)关注题干要求明确题干设问角度,如果题干要求概括景物特点或者只问写了哪些景象,则只需要提炼出景物并简要概括出特点即可;如果题干明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就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描述或者分析,拟写的答案要包含景物、景物特征、所用手法技巧、景物的表达效果,有时还要涉及表达的情感等。(2)关注分析角度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②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⑤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⑦其他——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侧结合、侧面烘托、渲染等。(3)关注答题术语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三、解题要领首先,读诗须读懂。所谓读懂即明确诗歌中写了什么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可以从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具体诗句、选择题题干,多个角度综合判断。其次,审题要仔细。近年来,高考设题趋向于综合性,如综合考查三类艺术形象,或将形象和技巧、情感等综合考查。考生要反复审读题干,揣摩命题意图,思考解题角度,明确解题术语。四、典题导引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本文标题: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3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