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考点17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7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即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色,通过比较、联想、想象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在语言风格、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表达效果,体会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诗歌语言艺术的鉴赏包括语言风格、炼字、炼句。二、知识储备语言风格(一)何谓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需要注意的是,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但诗词诗词的风格范畴更广,包括其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二)常见的语言风格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全篇毫无难解之处。2.含蓄隽永。诗词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以及对归家团聚且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饱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人欣赏到一种清新美。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词又是画,有形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5.绚丽飘逸。说到绚丽飘逸,最典型的诗人当数李白。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很典型的一例。(三)其他的语言风格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等。(四)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词)句简要赏析。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五)解题要领我们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立足全诗。鉴赏语言风格不要局限于个别字词特点,应立足全诗,全面解读。2.迁移运用。一方面根据不同诗(词)人的语言风格,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因生活变迁、审美变化导致的风格变化,迁移运用相关风格术语;另一方面,联系平时积累的各类古诗词风格实例,体会所给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3.联系主旨。语言是内容的外化,内容是语言的灵魂,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4.多维角度。①要关注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②要关注作者一贯的语言风格或特殊时期的风格变化。③要关注诗歌自身的语言风格。④要关注题干的提示。题干如果已经明确或者暗示了某种语言风格,我们只需从用词、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即可。5.条理清晰。回答诗歌语言风格,一般按照以下三个步骤:①运用语言风格相关术语概括语言风格特色。②结合诗歌中具体语句分析语言风格的表达效果,一般从手法、意象、意境特点等角度分析。③点明蕴藏在语言中的思想情感态度。答题模板:本诗的语言具有××的特点,通过××写出了××(分析效果、作用),表达(或“抒发”)了诗人××的感情。炼字(一)何谓炼字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特征和情感等鲜明特色的字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有时也是副词、数量词或叠词。需要注意的是古诗歌中一类特殊的炼字题——鉴赏“诗眼”题。所谓“诗眼”,即诗歌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突出形象、深化意境、表达主题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即某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词或句子,“篇中眼”往往和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综合考查。(二)古代诗歌“炼字”分类:1.表现主旨的词:如“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空”字,直白地流露了诗人虽然有满腔的报国热忱,却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2.以动衬静的词: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3.以动写静的词: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云彩”动态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4.化动为静的词:如“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5.以实写虚的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是写出了杏花怒放的状态,也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珍惜之情。6.表示颜色的词: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充分表现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的过程,暗示时序的转换,青春不再。7.表示拟声的词:如“其声呜呜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的急促和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8.叠词: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连用七组叠词。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三)常见设问方式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词)中的某字换成另一字好不好?请简述理由。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5.某字另一版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6.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7.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8.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四)解题要领“炼字”题六角度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在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方面的作用。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运用的技巧以及表达效果,如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手法。6.从“结构”角度:分析该字特别作用,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需要注意的是“炼字”题虽然需要首先解释该字(词),但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根据题干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歌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答题模板:这个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了××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炼句(一)何谓“炼句”“炼句”即赏析句子,此题型综合性很强,主要侧重于从语言、表达技巧、情感、内容、形象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也不能完全等同,需要根据题干问法,具体诗歌具体分析。(二)分类1.语言特点句。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之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是“目欲穷千里”的倒装,为了与“更上一层楼”形成对仗和适应诗歌平仄要求而改变了语序。2.情感主旨句。首先弄懂句子的基本含义,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内涵,这是赏析句子的前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意思是“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表达出作者的怀才不遇和无人相知的苦闷忧郁之情。3.表达技巧句。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青山以人神态和心理,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4.结构句。高考常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往往有点题、开篇交代时间、地点、奠定基调的作用;中间句往往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往往卒章显志,或以景结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用于开篇,写出了夔州典型的季节特征,渲染出萧瑟的悲凉气氛,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三)常见设问方式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3.请对这首诗的某联进行赏析。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四)解题要领1.注意从内容、情感角度思考。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2.注意从语言特点角度思考。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的句子倒装、对仗、互文,根据句子的具体特点,具体分析。3.注意从表达技巧角度思考。一般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思考,其次是表现手法,高考选取的句子往往在表达上有特殊之处,从这个角度说,“炼句”类鉴赏试题也是一种表达技巧题的暗考题。4.注意从位置角度思考。正所谓“句不离篇”,鉴赏诗句要立足全诗。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解答时要首先确定解题角度,然后根据每个角度的解题思路,联系诗歌内容,具体作答。答题模板:这句诗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的景象(人物特点、物象特点等),表达(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情操”)。三、典题导引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春远①杜甫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②。【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765)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1.(2023改编,6分)首联所用叠词与“飘飘何所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答案:首联中的叠词有“肃肃”“菲菲”。“肃肃”的意思是萎缩、衰败,诗中指花落的声音;(1分)“菲菲”的意思是花草芳香的样子,诗中指花落的样子。(1分)这两个叠词音律协调,描写了黄昏花絮飘落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因敌寇未清不能归乡的愁思,(2分)这与“飘飘何所似”所表现出的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漂泊他乡、内心孤寂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类题要分别把握所炼之字的含义以及题干中要求比较的句子的含意。首先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叠词”可知,需要赏析的是“肃肃”“菲菲”这两个词与“飘飘何所似”的相似之处。“肃肃”“菲菲”形容的是晚春之景,结合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可知,作者想回故乡却因战乱而不能回,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黄昏落花之景就是作者内心惆怅烦闷的写照。“飘飘何所似”出自杜甫的《旅夜书怀》,全诗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的旅人形象,表现出作者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作答时需点出二者在情感上的相似之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2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2.(经典题,3分)“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案:(示例一)“绕”字更恰当。“绕”即“环绕,围绕”,(1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绿水环绕人家的场景,具有动态美。(1分)(示例二)“晓”字更恰当,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1分)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1分)能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1分)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这种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选哪个字进行赏析都可以,但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若认为“绕”字更恰
本文标题:考点17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3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