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编4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编4篇】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您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网友陆续为大家分享的“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编4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第一篇】1、准确而有气势的词语: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句中“九时整”“橘红色”体现了新闻词语的准确性。“惊天动地”“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词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写出了火箭点火、发动机工作、离开地面、进入空中的过程,这些词语不但准确生动,而且十分有气势,传神地写出了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2、内涵丰富的语言:⑴20xx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写中国这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时间和地点,实际上还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祝福与自豪。“朝阳”预示着此次发射活动圆满成功,也预示着共和国航天事业前途光明;“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发射活动的壮观气势,饱含着作者的自豪与敬佩之情。⑵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段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中国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中国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中国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在不断地走下去。3、充满鼓动性的语言:这篇通讯,不只是报导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一事实,更在于通过这一事实鼓舞全体中国人,所以文中的语言充满鼓动性。⑴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这是在写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作者发出的感叹,并且用逗号将“中国”两字隔开,意在强调,读毕此句,中国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⑵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这短短的一句话,既写出了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的喜悦,又充分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斗志。⑶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这是本篇通讯的最后一句,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备受鼓舞。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⑵了解中国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⑶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2、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课时】1课时。【教学课型】自读课。【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教具】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提问,神州xx的情况(学生自己介绍)。二、字词闯关(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三、自读课文,分析课文1、结构分析:导语:(1~3)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主体:(4~26)飞天航程。结语:(27~30)迎来了飞天梦圆的时刻。2、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也喻指这一航程。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自豪、赞美。4、本文导语部分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描述,也是评论。既有对飞船升空的情景精细描绘,又有对这壮举的评论。生动感人,有情感。5、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6、中国人飞天航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7、“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天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主要有哪些困难?首先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安全返回技术。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四、理文章线索文章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五、写作特点1、以倒叙为主要叙事结构。以时间为顺序,脉络清晰,首尾呼应,这是本文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2、语言凝练,具体生动。六、作业布置编写中国航天大事纪(世界航天大事纪做参考)。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第三篇】学习目标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2.学习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信息的方法。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学习重点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2.学习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信息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堂导入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虽然不久前“神舟”六号也已经发射成功,但还是让我们重温一下2003年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设计意图:概括文意。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1.给加点字注音翌年(yì)横亘(gèng)橘红(jú)九霄(xiāo)....酝酿(yùn)(niàng)嫦娥(cháng)(é)揽星摘月(lán).....设计意图:积累重要的字音。2.本文的标题很有特色,读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吗?明确:①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过程。②我国航天人为实现航天梦奋斗的历程。设计意图:了解标题的作用,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合作交流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学生朗读相关段落,以把握读新闻的语气)明确:1—3段①交代了神舟五号发射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场面和意义。2.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明确:①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②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③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④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⑤“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⑥“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设计意图:梳理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我国航天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感悟航天人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培养学生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3.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部分)明确: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1篇全在结局”之说。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应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尾。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结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合作探究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设计意图: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新闻写作的多样性。能力提升就最近在校园里发生的事,写一则短新闻。120个字左右。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新闻各个要素特点及作用的的理解。本课小结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飞天第一人万户到2003年10月“神舟”五号的成功升空,中国的航天路不可谓不漫长,漫漫长路中困难是巨大的,但是我们总算走过来了,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国力会更强,未来蓝天上将会有很多中国人的影子,有很多的飞机上都写着“MADEINCHINA”!这也需要同学们的努力!设计意图:总结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对航天甚至科技领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板书设计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标题:导语:1—3段主题:4—28段背景:近半世纪的奋斗历程结语:28—30段设计意图:概括文章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闻各个环节的作用。以便日后写出更规范的新闻稿件。提高学生解答新闻类题目的能力。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的基本格式和结构,了解新闻各部分的作用。2、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3、学习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本课主要学习从报刊、电视、网络这些渠道获取信息)。【教学重点】1、掌握新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2、学习航天精神,学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教学难点】掌握新闻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学习写作新闻。【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家乡泉州,有一座让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建筑,它伫立在市区的圆盘上,上面有许多的飞天。这就是咱们泉州的城雕。城雕上的飞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飞天,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飞上九重天的向往。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什么与飞上蓝天有关的人和事呢?讨论:时间为5分钟左右。总结归纳:最早的当属嫦娥奔月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西游记》、《封神榜》等文学作品;敦煌有“飞天壁画”、“唐明皇游月宫”。二、主体教师:我国从古至今对飞天的梦总是抱有很深很浓厚的憧憬,这个梦想终于在20xx年10月17日得到了实现。这一天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一天,也是我们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这一天,让我们用一些定语来给它下定义。同学们看书,自己找词语,或者自己形容(时间为3分钟)。教师归纳、概括、点评:中国第一位宇航员、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几百年的梦想……(这些词语可以由同学们自己找、自己说,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对这一天的意义有所了解)。教师:在课文的开始,开头的三段,给我们介绍了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叫作新闻的导语。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的精辟议论组成。1篇新闻除了导语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部分。同学们,回忆一下,新闻还由什么部分组成?明确: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教师: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以本文为例来看这些部分的作用。标题,告诉我们新闻的内容;电头,告诉我们时间和发布新闻的报社等情况;导语,刚才说过了,是介绍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围绕导语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结语,就是结束。新闻中,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次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叫作倒金字塔结构。教师:同学们,再从整体上看看
本文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4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