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专练1: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
专练1: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练习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上曲(节选)①李嘉祐江上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阳台②女,坐对鸬鹚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③魂。【注】①诗歌写于诗人被贬谪江南时期。②阳台:指富贵人家。③帝子:帝王的子女。这里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嫁给舜。舜南巡苍梧而死,二人千里奔丧,抱竹痛哭,泪尽而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芙蓉花”映衬浣纱女的美丽素洁,“独”写出浣纱女的孤独又引发读者联想。B.“可怜”的意思是可惜,表现出诗人对浣纱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C.尾联中用“不堪论”“苍梧秋色”来表现秋色的悲凉,用“帝子魂”表现浣纱女的高贵身份。D.与白居易借琵琶女表达自己命运悲凉一样,这首诗中的浣纱女也可看作是诗人的化身。16.“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两句诗体现了浣纱女怎样复杂、矛盾的心理?是如何体现的?(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闰月访同年李夷伯①子真于河上②子真以诗谢次韵宋·黄庭坚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注】①李夷伯:宇子真,与黄庭坚同年举进士。②河上:此时作者在北京国子监任职,南临黄河,故曰河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B.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C.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D.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16.诗人对友人的劝勉恳切而委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一、参考答案15.C【解析】“用‘帝子魂’表现沈沙女的高贵身份”错误。尾联用“帝子”的典故主要表现沈沙女悲凉的命运,不是写其高贵身份。16(1)心理:①想见故乡之人又羞于对望。(1分)面对家乡的人,浣纱女掩面羞愧,无颜见家乡父老。(1分)②思念故乡又尽力掩饰。为了掩饰自己的情感,洗纱女回头流泪。(1分)(2)手法:①动作描写。用“掩面”“回首”等动作表现羞愧、掩饰自己的心理。(1分)②情态描写。用“羞看”表现羞愧。(1分)③比喻修辞。用“空山雨”比喻浣纱女思乡的悲伤。(1分)二、参考答案15B(B.“曲意逢迎”理解不准确,这里诗人一方面赞美友人的品格清高,另一方面又劝以随和同流,看来是要子真稍稍收敛锋芒,适应环境,免遭小人的暗算,等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机,而非劝他去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故而不是“曲意逢迎”。)16.①诗人在赞美友人品格清高的同时劝告其收敛锋芒,体现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②首联直言称赞友人不因一时失意而沉沦,言辞恳切。颔联用典(或设喻),间接劝勉友人要适应环境。颈联、尾联不直接劝勉,而是写相聚的欢乐,体现了诗人委婉劝勉艺术的高妙。练习二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竞渡诗卢肇①石溪②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③,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注]①卢肇,江西人,唐会昌三年中状元。颇有文名,官誉亦佳。此诗写于卢肇及第后。②石溪:地名,位于作者故乡。③譀(hàn):叫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难忘昔日故乡热闹的端午节庆,此时又在馆驿楼前看到了赛龙舟的景象。B.在隆隆的雷鸣与鼓声中,装饰着威武兽头的龙舟竞发,凌波击浪,场面震撼。C.“冲波”“跃浪”直写龙舟奋勇争先,“鸟退飞”则衬托出龙舟竞渡时速度之快。D.诗歌描写细腻,大场面与特写结合,生动描绘了龙舟奋勇、万众助威的盛况。16.尾联中“果然”一词蕴含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念奴娇【宋】张辑嫩凉生晓,怪得今朝湖上,秋风无迹。古寺桂香山色外,肠断幽丛金碧。骤雨俄来,苍烟不见,苔径孤吟屐。系船高柳,晚蝉嘶破愁寂。且约携酒高歌,与鸥相好,分坐渔矶石。算只藕花知我意,犹把红芳留客。楼阁空濛,管弦清润,一水盈盈隔。不如休去,月悬良夜千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晨微寒,湖面平静无风,远处古寺藏在桂香浓郁的树丛中,殿宇金碧,雨后诗人穿着木屐行吟于铺满苔藓的小径。B.上阙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有远景,有近景,也有时间的流逝。写景时多感官描写,有视觉、听觉、嗅觉等。C.下阙多用拟人手法写游湖之事,鸥鸟与我分坐石上,藕花知我心意,湖水脉脉含情,音乐清润婉转,都真心留我。D.全词描绘了诗人从微凉拂晓到月夜的游览景象,他赏湖光山色,听晚蝉嘶鸣,携酒高歌,留情花鸟,听歌赏月。16.下阙“与鸥相好”体现的是孤寂之情还是愉悦之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三、参考答案15.(3分)B(“在隆隆的雷鸣与鼓声中”错误,应为鼓声震天响,如同雷鸣。)16.(6分)①观看龙舟竞渡的盛况,表达对勇夺锦标者的赞赏;②由龙舟竞渡联想到自己的才能曾经被人怀疑,表达高中状元后的欣喜。[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四、参考答案15.C。“盈盈”为清澈之意;并未都挽留我。16.【答案一】孤寂之情。①诗人“携酒高歌”,唯有鸥鸟与之相伴;②上阙虽有湖光山色,却孤身一人,满怀愁绪;③下阙虽有管弦,却被湖水相隔,暗含伤感。【答案二】愉悦之感。①有鸥鸟相伴,饮酒高歌,人与自然和谐:②上阙诗人赏景,虽孤身一人,却有湖光山色,古寺桂香,冲淡了内心的孤寂;③下阙有红藕相留,管弦悦耳,诗人在月色中流连忘返。(6分,每点2分,“孤寂”与“愉悦”相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练习三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李频①五月倾朝谒紫宸②,一朝无分在清尘。含香③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④邻。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注]①李频: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闲苦。②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③含香:指侍奉君王。④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感。B.三、四句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C.第七句陈述自己知道如何做才能报答相公的恩情,以此表达诗人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D.虽然诗人同为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截然不同的。16.本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题湖上①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画图”二字是诗眼,领起后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最后以不舍意作结,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B.西湖的春天,湖水澄澈、千山苍翠、明月如珠、早稻新发,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在读者的眼前。C.“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飘曳的裙带,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D.这首诗前三联写景,突出西湖的生机勃勃;尾联抒情,表达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的留恋。全诗情景交融,物我合一。16.本诗最精彩的部分是中间两联,诗人以优美的笔触,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的写景技巧。(6分)五、参考答案15.A(“失落伤感”错误。诗人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16.①勇挑重担,为国分忧。面对建州的混乱局面,诗人主动请求外放,平乱治民。②依法治政,实行法治。诗人依法断案,体现法治思想。③劝农生产,发展农业。诗人鼓励百姓积极开展农业生产。④爱民如己,心系百姓。诗人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出爱民重民之心。(6分。每条2分,任答三条即可)六、参考答案15.C【解析】“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飘曳的裙带,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错误,这一句是比喻,写新生的蒲草在风中摇曳,就像是少女身上的罗带,并非实写少女。16.①远近结合。远望群峰之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近看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远近结合,描绘出西湖春日“似画图”的景色。②比喻。诗人用翡翠比喻松树的绿色,用明珠比喻夜半时分高而远的明月,用碧毯细短的线头比喻幼小的绿色秧苗,用青罗裙飘拂的长带比喻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无不妥贴入微,真切动人。(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练习四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惜余春贺铸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注】西曛:斜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中“收”“约”二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言春将尽,反言“急雨”“斜风”,遣词生动俏皮,饱含情感。B.“春归不解招游子”,“春归”本是自然现象,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但“无理”中却有“别趣”,表达委婉、深挚。C.“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出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一个“恨”字笼罩下阕,为理解全词提供契机。D.词作题材熟滥,却语意精辟,字句凝练,将写景、叙事、议论有机结合,质拙含蓄,给读者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16.词中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荆门浮舟望蜀江①李白春水月峡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③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注】①诗人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于是乘舟东下,行至荆门(今属湖北)写了这首清雄奔放的名作。②月峡:四川巴县的明月峡。③锦江:岷江流经成都的一段河流。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开篇点题。浩渺的春水冲出明月峡谷,诗人“浮舟”大江,一路前行,但见江水汤汤,浩渺无垠。B.三至六句极写江水之秀美与明艳。江水碧绿,桃花相伴,水天相接,明丽如画,意境异常开阔而清雄。C.最后四句写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炊烟袅袅;诗人扬帆大海,但见明月高悬,灯火依稀,渚宫城池近在眼前。D.诗人紧紧抓住江中行舟的顺序,徐徐铺写开来,如展图画;从结构上看,从白昼写到日落月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15.诗中“逶迤”往后六句(中六句)的写景颇有特点,后人赞叹不已,请就中六句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6分)七、参考答案1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将写景、叙事、议论有机结合”错误。词中没有议论,应是抒情。故选D。16.词中主人公经历了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的变化。①上阕开头三句,写暮春时节,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江面上红花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年年”句直接抒发了惜春之情。②“春归”句,写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借着怨春,委婉地表达了思归之情,体现了无理有情之妙。③下阕,先写与妻子离别及书信传情,接着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写夫妻老矣,却被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用语质拙,却情思无限。(每点2分,共6分)八、参考答案14.C【解析】一是错在“扬帆大海”,此时诗人依然在长江之上;二是错在“渚宫城池近在眼前”,应该
本文标题:专练1: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4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