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我参与 我奉献 表格式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1课题6、我参与我奉献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懂得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关爱,相互帮助。2、懂得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3、懂得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多为他人着想,更多的关爱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4、知道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文明有礼。5、懂得缺乏公共意识,只强调自己的利益,会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教学重点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教学难点懂得构建和谐美好的生社会生活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教育学生树立平等待人,关爱他人,尊重帮助他人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等。预习要求1、阅读课本34-38页的内容,初步懂得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关爱、帮助他人,做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2、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周围生活,了解一些尊重他人,彼此关爱,互相帮助的实际例子。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那么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呢?我们又能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做些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方面的问题。板书课题:6、我参与我奉献二、友善相待(一)彼此关爱,相互帮助1、教师引导: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处也需要平等相待,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我们大家彼此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22、出示课本34页活动园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想一想在这幅图中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提供了怎样的帮助?这位餐馆老板看到环卫工人很辛苦,就在每天清晨为所在地区的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3、这位餐馆老板的举动真是令人感动,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的早餐,而且是浓浓的爱心。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我很赞同这种说法,虽然这位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们提供早餐这件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让我们体会到这位餐馆老板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让环卫工人辛苦工作之余,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浓浓的爱心。4、教师引导:虽然我们不能够像餐馆老板那样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但是,我们也可以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帮助。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5、出示情境题情境1: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情境2: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们可以。情境3: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小孩和孕妇,我们可以。情境4:班上有同学作业不会写,我们可以。学生分小组讨论,选择其中的1-2个情境题说一说,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一些确实需要帮助的情况,就可以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不过,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关爱和帮助,传递出去。2、比一比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了使捐赠活动能够顺利展开,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出示课本35页的两种方案,学生读一读,比一比,并想一想这两种爱心方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3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更欣赏哪种方案?说说你的理由。预设:我赞同方案2的做法,因为方案2的做法更加科学合理。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把要捐赠的衣物挂在爱心墙上,需要这些衣物的人,也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需要的衣物取走。而不必固定在某一个时间。我也更赞同方案2的做法,因为方案1要求捐赠人和接受捐赠的人同时出现在社区正门,这样会让接受捐赠的人心里不舒服,而方案2就很好的避免了这种见面的尴尬。捐赠的人只要把衣服捐赠出去就行,不必知道接受捐赠的人是谁,而接受捐赠的人不必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捐赠,这种捐赠才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3、教师引导:是的,我们在帮助关爱他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尊重被帮助的人,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爱心和关爱传递出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同样,接受帮助的人也要理解那些帮助关爱他人的人。4、学生读一读课本35页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这篇文章,想一想张大爷为什么要制作爱心卡?他的爱心卡的用途是什么?从张大爷的身上,我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懂得,当别人关心我们,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要认为是理所当然,而应该为他人的这种关心帮助表示理解和感谢,这样帮助人和被帮助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5、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没有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当时你是怎么做的?现在想一想,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该怎么做?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自己接受帮助的案例,进一步懂得当别人为我们提供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对别人表示感谢。(三)多为他人着想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多理解他人,多为他人着想,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仅如此,我们国家和社会也在制度和设施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有效的保障,比如法律方面的保障。2、出示课本36页活动园的内容,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我国哪些法律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关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全班讨论:刚刚我们细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4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部分内容,想一想,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预设:这三部法律都是保障我国社会中一些弱势群体的权益,这些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这三类人群在社会中能力较低,生活较为困难,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4、我国除了法律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呢?预设:敬老院的设立。特殊学校的设立。贫困助学金的设立。农村书屋的建立。社区中老年活动场所的建立。5、教师相机出示敬老院、特殊学校、农村书屋、老年活动场所等等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我们国家和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6、国家和社会为了关爱和保护弱势群体采取了很多措施,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弱势群体,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全班交流,预设:关爱弱势群体,不嘲笑他们,歧视他们。关爱弱势群体,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关爱弱势群体,就要平等的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7、教师小结:同学们,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的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且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三、文明有礼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到文明有礼。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行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出示课本37页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在这三幅图中,他们的哪些行为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他们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预设:图1:在公园长椅上吃零食,还不把果皮等垃圾放进旁边的垃圾桶里,而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5随地乱扔。这样做不仅破坏了公园的整洁卫生,而且影响了他人在公园里的休闲和娱乐。图2:在展览馆中大喊大叫,破坏了展览馆的宁静和谐,影响了其他人的参观和思考。图3:人们在有秩序的排队,小文想插队。这破坏了正常的秩序。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看过许多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下面请同学们来举举例子,并说一说这些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预设:和他人说话的时候满口脏话。为人不诚实,欺骗他人。在超市中,随便拆开包装,又不把东西放回原处。未经别人同意,乱翻别人东西。4、全班交流:对日常生活中这些不文明有礼的行为,你想说些什么?预设:日常生活中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人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要摒弃这种不文明礼貌的行为和习惯。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会有损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说的,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对他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影响,也对和谐的公共生活产生了影响,所以我们要做到文明有礼。但是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5、出示课本38页的上面一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想一想:这幅图中,小刚在公共汽车上的哪些行为缺乏公共意识?他的这些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预设:小刚坐在公交车座位上,用脚不停的点着前面的座位,影响了前面座位上的乘客。小刚戴上耳机和着音乐大声的唱歌,已经影响了车厢内的所有人,他还不以为然,并强调唱歌是他的权力。教师小结:像小刚在公交车上的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6这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的强调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6、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随时随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影响他人,不危害他人。那么,我们怎样去做,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影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呢?7、出示课本38页阅读角的“容止格言”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天津南开中学容止格言的具体要求。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8、我们的国家总理周恩来就一直以此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和一言一行,并持之以恒贯彻了一生。相机出示周恩来总理的图片,进一步体会周恩来的仪表和言行举止。9、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还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体现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构建平等友善的和谐社会。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平等相待,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互相尊重,还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后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7课题6、我参与我奉献课时2-2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的事务。2、懂得社区中的每个成员既是社区秩序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才能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3、了解什么是公益事业,懂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及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4、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哪些公益事业,懂得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服务社区的重要性,树立学生服务社区的意识,引导学生懂得公益事业的意义和作用,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公益事业的意义和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我国的公益事业尽一份力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等。预习要求1、阅读课本39-43页的内容,初步懂得服务社区的重要性和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2、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周围生活等方式,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公益活动,并想一想在这些公益活动中,我们可以怎么做?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社会成员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文明有礼。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这两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6、我参与我奉献二、服务社区(一)什么是社区?1、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人教部
本文标题: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我参与 我奉献 表格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4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