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编3篇)
好文供参考!1/1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编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编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一、当代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⑴乐于学习、工作;⑵情绪乐观、稳定;⑶人际关系和谐、融洽;⑷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⑸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⑹智力正常;⑺人格完整;⑻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根据这个标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有关资料,本人发现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1、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合作精神。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好文供参考!2/13女的小学生在家中都有一种独特的优越感,致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形成,“一切为我”,从而持有过度的“自尊感”。但同时他们也承载着父母更多的期望,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与之相应的就是缺乏与家长的沟通,缺乏和同伴的交流。2、关怀品质下降,缺乏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小学生不懂得感激,认为父母、教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缺乏责任意识,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环境的恶化、他人的不幸是别人的事情,根本没有认识到“我”的发展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3、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书,造成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小学生,虚荣心强,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4、自卑。部分小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低人一等,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二、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好文供参考!3/13⑴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等。家长的期望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小学生相关论文例文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⑵学校教育的误区。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⑶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成年人不健康的行为,不健康的书刊和影视作品对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1、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从自身心理健康做起。教师的工作是雕塑学生心灵的工作。雕塑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作用,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努力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良好的心态下开展工作,从而对学生心理产生最佳的影响。情感丰富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真听好文供参考!4/13讲、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2、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所以课堂上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气氛,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3、注意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实现这一项重要的使命,必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就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等特点。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少年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总之,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以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为主,根据学生的个体好文供参考!5/13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训练活动和课内外文体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摘要:本文总结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据统计,我国有小学生1亿多名,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国的未来。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做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令人担忧。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既是家长期望小学生心理能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国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的内涵之一。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小学生的特殊生理变化能够引发其心理变化,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小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多,内心变得趋于复杂,由于小学生的羞涩或内向,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内心活动;虽然小好文供参考!6/13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也在增强,但是毕竟还是没有成熟,显得比较幼稚。所以,教师就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采用得当的方式方法,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二)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抗挫能力比较差,近几年,小学生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偶有发生,除去其外部原因外,与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也有很大关系。所以,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学生能够自我心理调节,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将来走向社会,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因此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三)是小学生将来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力措施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从小适应社会,学会看待事物,学会办事,学会生存。心理品质关系着其自身未来的发展。如果心理素质不强,就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此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所带来的各种诱惑也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提出了相对比较高的要求,不但身体要健康,同时还要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压力的需要,同时还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好文供参考!7/13(一)理论研究相对脱离实际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如果偏离理论作心理健康指导,就会缺乏科学性;如果在对每一个学生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因为问题的千差万别,就很难做统一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心理健康教育者仅限于理论讲授,变成了学科教学,有些轻体验、有些轻活动,使理论脱离了实际。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反而加重心理其他方面的负担。同时,人们也常常忽略如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将其教学内容涵盖到方方面面,教师应注重过程的慢慢积累。(二)教学目标过于德育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是自我教育,而所谓的德育是超我的教育,二者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生心态平和,在此基础上通过其他教育以超越自我。有很多德育工作者进行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德育问题,用德育的目标对学生作要求,这就混淆了二者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注重知识教育,更注重教学的实践与实效。依据新的教学改革要求,要设计教学目标,以适应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三)系统性不强虽然有的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好文供参考!8/13于教育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游离于整体教育之外。同时,有的学校由于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统一规划,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过于随意,有的因为没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展,导致学生缺少积极主动性,有的教育设计过于形式化,虽然在教育过程中场面热烈,但因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过后依然如故。三、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蕴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心理辅导来指导学生避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产生。家庭、社会等方面能够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一定要杜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心理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取决于学生在校的`时间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作为,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二)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今的社会,人们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与挑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取得自身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职业能力等,当前的小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未来要参与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途径之一就是师生交往,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以引导学生健康的心理,学会合作与好文供参考!9/13竞争。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牢记,为了每一个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教师,要注重自身心理学理论的学习,要应用交往策略开展小学教育工作,唯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三)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在学校,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班主任,班主任不但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还熟悉学生的思想、品行等情况。所以班主任最容易和学生建立关系,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解决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困惑。班主任热情高、责任心强、办法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备了很大的优势,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较强。班主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技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将日常工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四、结束语我国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起步,但发展却方兴未艾,很多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亟待解决。在当前教学改革新的形势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将来会有新的发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一、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1.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型,逐步迈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这一阶段往好文供参考!10/13往是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高速变化期,与社会发展的转型发生共振,使他们处于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困惑与外在社会群体心理矛盾冲突的焦点上,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2.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一影响表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就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他们扮演着种各样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又有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们分不清现实与虚拟。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能是呼风唤雨的侠客,他们能够协调与各种角色的关系,但现实中他们沉默寡言,不愿跟人交流,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出现了人格分裂。我们观察到很多问题学生都特别依赖网络,很多心理问题往往伴随着网瘾的影子。3.畸型教育的必然结果。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学校教育的片面发展。(1)家庭教育缺失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许多家长对心理健康几乎一无所知,有些家长其自身的心理甚至也是病态的。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
本文标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7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