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诫子书教案【精编4篇】
诫子书教案【精编4篇】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天,老师都需要编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师的教案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您对寻找1篇有价值的文章感兴趣,我们十分推荐“诫子书教案【精编4篇】”。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网页!诫子书教案【第一篇】一、明确目标1、了解诸葛亮及其创作《诫子书》的时代背景。2、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二、自主学习1、学生借助资料了解诸葛亮及其创作《诫子书》的时代背景。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标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为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正音释义。4、组织学生倾听《诫子书》的配乐朗读并注意其节奏、语速和语调。5、学生朗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把握其主要内容。三、展示交流1、诸葛亮创作《诫子书》的背景。我所了解的《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2、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1非志无以成学。学:名词,学业。2非学无以广才。广:动词,扩展。3非志无以成学。志:动词,立志。4夫学须静也。学:动词,学习。3、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四、合作探究1、出示探究问题: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2诸葛亮认为澹泊和宁静有怎样的作用?3诸葛亮认为应该怎样求学?2、小组合作交流3、小组代表展示1要从澹泊和宁静狠下功夫。2澹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3要宁静,要有志向。五、拓展延伸1、拓展问题: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2、教师点拨: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将随年岁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六学生小结:组织学生以“通过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我明白了……”的形式谈学习感悟七、检测训练1、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思。1非学无以广才。2非志无以成学。3夫学须静也。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能通过读注释、查字典和老师示范下的模仿朗读,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查《古汉语词典》、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译读课文,积累文中“诫”“致”等常用文言词语和“书”式文体等文言常识,理解文章大意,理清行文思路。3、能结合对诸葛亮的认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及作者的殷切期望,体悟语句内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教学重点:2、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教学难点: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本文短小精悍,词约意丰,字字珠玑,有谆谆告诫之意,含殷殷期望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读”,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当然,“读”的形式得丰富,拟打算采用听读、教读、诵读、跟读、默读、背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用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情去读等多种形式。通过反复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让学生熟读成诵,把握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指导学习、生活。七年级学生刚刚步入中学不久,浮躁贪玩任性的小孩子脾气尚存,各种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在这个时候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在他们的内心里埋下一颗宁静淡泊的种子,对他们立志定向,专心向学,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内容上虽然很有针对性,但实话来讲,这篇文章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他们接触文言文不多,相对于八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字词和常识积累有限,对文言文的阅读感知能力较差。另一方面,这篇文章看似短小却不简单,全文均为议论式表达,内容抽象,内涵深刻,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理解起来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本文的学习,主要采取的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老师的引导、注释的提示、资料的补充和同学的帮助等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之下,熟读成诵,译读理解,背读强化,研读拓展。由溯源汉字“书”导入新课,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1篇流传千古的书信,就是卧龙先生即诸葛孔明所写的——《诫子书》。结合注释解题,弄清楚“诫”“子”“书”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朗读题目,分别将重音落在“诫”“子”“书”三个字上,启发学生提出质疑。再总结归纳,提出学习这篇文章的抓手,也就是对应的三个问题:(1)告“诫”了什么?(2)对“子”的影响?(3)家“书”的语言艺术?3、告“诫”了什么?诫子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2、读准字音、停顿,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诗词和虚词的用法。3、翻译全文。4、引导学生领会的思想意义,弄清的层次关系。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4、引导学生领会的思想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教法、学法设想:1、小组合作学习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2、置换法。针对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1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1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根据老师的朗读划出停顿;然后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4、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本环节,教师以一下三个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发言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逻辑层次。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这一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五、背诵积累。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句间停顿,开始时,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六、谈感受,说启发。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启发。要求: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2、背诵课文。诫子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2)注意词句停顿。3、提示长句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1)巩固强化:A、词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B、句子: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2)处理措施: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四)研读,赏析文章:故事引子:诸葛亮为相数十年,效忠先主,辅佐后主,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由此引申:1、集体探究:(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分别找出原句.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B
本文标题:诫子书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8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