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村居教案【通用4篇】
村居教案【通用4篇】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思考“村居教案【通用4篇】”。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关键。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村居教案【第一篇】【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目标预设】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设计理念】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学本课我遵循了古诗教学的一般过程,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品味古诗的意蕴,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其次,充分利用诗中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诗的意境,增强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其审美的意识,使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第三,积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追求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思路】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我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力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根据本文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词。(板书:词)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3、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1、幻灯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3、指导朗读: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2、生交流: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要点点拨:(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3)练习朗读。感悟小儿调皮可爱。要点点拨:(1)无赖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2)卧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时,他们从最深的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感悟景美要点点拨:(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草真青啊!)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要点点拨:(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生:一对年老的夫妻。(2)理解相媚好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3)理解醉里吴音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那你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设计意图】学生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赏析有困难,教师及时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任务对话来体验相亲相爱之情和农村生活的和乐美好:醉,到底是谁醉了?老夫妇会在屋前用软软的吴语交谈些什么?通过追问和想象,学生感受到了老人的亲密无间,也进一步体会到他们生活的和谐美好。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词,把这个画面在心中理理顺。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2、交流看到的画面风景图这写的是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在这首词里是怎么写的?不看书,你能把这句话说一说吗?相媚图老两口恩恩爱爱,这首词中是怎么写的?锄豆图、织笼图学生讲述,教师简单引导,一带而过。卧剥图3、你看,我们用这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就可以试着把整首词的内容给记住了。那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这村居,你会选择哪个画面来写呢?那就赶快动笔写一写你心中的画面。(播放鸟鸣的音乐,学生写。)4、交流。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亲亲热热地村居生活快乐的村居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设计意图】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加深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易学、乐学。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1、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啊!请浏览一段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再读这首词。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1、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这个村居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能背的同学就尽量背,实在记不住的也可以看一下书。师引背。2、这首词韵律很美,如果配上好听的音乐就更美了。请大家欣赏这首欢快的歌,可以一起打节奏、一起唱。(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唱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2、出示课后作业(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村居教案【第二篇】一、说教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词,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探究过程体验法”、“以读代讲教学法”。学法:1.“读、看、听、想、表达”等多种学习方式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赏析”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2.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四、说教学环节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我按照“读准、读好、读懂”的思路,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一、定向导学。学生接触词很少,怎样让他们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我通过层层渗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制定目标,我引导他们慢慢完成目标,从而不断渗透我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2、同桌互读互评。3、抽生读并正音。读,是诗歌教学之魂。初读课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训练坡度:读准,字正腔圆;读流畅,表现韵律。首先,要求读正确,关注“剥”、“蓬”等字的发音,感受词的韵脚;三、初读赏析,感悟词境。古诗词有着“诗中有画”的特点,教学时,我尝试从再现诗的画面入手。让学生说说村居的景色:“茅檐”、“溪上”、“青草”,接着再体会村居的人美:翁媪的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本文标题:村居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8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