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汇集4篇】
好文供参考!1/16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汇集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汇集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好文供参考!2/16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师:二(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各小组汇报。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4颗。)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小组1: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1颗,我4颗。小组2: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颗。小组3: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份各是1颗,2颗、3颗。……好文供参考!3/16(2)教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②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3、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徐盛自主完成,集体订正。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师:要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让学生分组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学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分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分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好文供参考!4/16分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依次类推。第三种分法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学生可能会说是根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放3个;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给予肯定。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三、巩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1)出示题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法,然后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汇报进行展示。好文供参考!5/16(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盒?”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变化(“2份”改成“5份”),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盒?”学生在组内自由分。教师小结:把10盒酸奶平均分,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2、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学生判断,交流反馈: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尝试解决,并画一画。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好文供参考!6/1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板书设计: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法: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好文供参考!7/16力。五、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师:xx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各小组汇报。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师: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4颗。)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小组1: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1颗,我4颗。小组2: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颗。小组3: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份各是1颗,2颗、3颗。(2)教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好文供参考!8/16案。②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3、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徐盛自主完成,集体订正。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除法的含义。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教具和学具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教学过程设计(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好文供参考!9/16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怎样进行平均分呢?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二)教学例1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好文供参考!10/16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好文供参考!11/16“÷”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四)巩固反馈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好文供参考!12/16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最基本含义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通过分东西,使学生了解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通过学生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介绍“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巩固反馈时,再一次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第四篇】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好文供参考!13/16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情景图等。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情景图。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
本文标题: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8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