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3篇)
好文供参考!1/15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2、初步学会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画竖杠等方法进行数据的记录。3、初步学会数据的整理,能独立完成统计表。过程与方法: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活好文供参考!2/15动过程。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二、制定依据:内容分析《统计表初步》属于“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板块,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知识是计数和分一分,通过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后继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二)、折线统计图等与统计表内容相匹配的,更为形象呈现数据的“数据描述”部分的教学内容。此外,《统计表初步》这一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教学载体,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化繁为简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并提升统计分析能力。2、学生实际学生虽然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接触统计的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统计的感知,这节课上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新发现,同时为下节条形统计图埋下伏笔。教学过程好文供参考!3/15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5分钟创设情境1、情境:这是青青草场的15只小动物,这是慢羊羊村长,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慢羊羊村长说了什么吧?(播放PPT)(1)提出疑问小动物们喜欢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种水果,慢羊羊村长应该准备多少呢?请拿出课堂学习单,在1号表格上来记一记。(2)投影反馈,进行比较2、再次体验(1)尝试记录刚刚记录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记录得比较凌乱,那么接下来请在2号表格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课件播放)(2)投影反馈,全班交流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记录,可以用数字来记录,还可以画“正”字。好文供参考!4/15集体观看交流记录方法:用符号记录:划小竖杠、打勾、画☆、画爱心集体记录个别交流预设:画“√”的记录画圈来记录画杠法来记写数划“正”字等等。创设动画情景,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统计的用处。18分钟探究新知(一)数据收集、记录1、学习统计方法(1)划“正”字法接下来,小巧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记录方法,大家看一看,是什么方法?与某某小朋友一样,小巧也要向我们展示“正”好文供参考!5/15字记录的好方法。=1xGB3①首先我们来书空一下这个“正”字。谁来帮她介绍一下正字法?=2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2)画竖杠法小丁丁也想向我们介绍一种方法,叫做“竖杠”法。=1xGB3①谁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2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揭示课题我们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画竖杠和画正字的方法收集记录数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统计。3、再次体验请把课堂学习单拿出来,看3号表格,我们大家选择画正字或画竖杠的方法,再次为慢羊羊做记录,这次为了使我们的记录比较顺利,你们可以不要抬头看,只用耳朵听,小手记,准备好了吗?(课件播放)(1)集体校对(2)有15个小动物,你看看你统计得对吗?有没有多数或漏数?好文供参考!6/15(3)小结: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用划正字和画竖杠的方法进行记录,不但方便,而且我们算起来会更快更准确。(二)数据整理1、认识统计表刚才我们把这些数据都收集记录好了,那我们怎么样清晰地把这些数据呈现给慢羊羊村长呢?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统计表里都有些什么呢?小动物最喜欢的水果情况种类香蕉苹果草莓只数(只)735这是统计表的标题这一行是它的种类这一行是它的数据像这样就成了一张简单的统计表。你们发现把它做成一张统计表之后,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里统计的对吗?有没有多或漏?好文供参考!7/152、再次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小朋友啊,先确定了一下水果的种类,然后在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把这些数据进行了记录和整理,最后形成了这样的一张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和统计有关的知识,来读一下课题——统计表初步。(齐读课题)个别回答集体判断个别回答集体判断集体记录集体校对通过小巧和小丁丁的介绍,集体学习“正”字法和画竖杠图法,让小朋友学会正确的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方法。再次通过动画情景,让小朋友用所学的新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加深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通过动手做并交流使学生体验用“正”字、画竖杠统计的方法。介绍统计表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标题、项目、人数)此活动让小朋友感受到数据的完整性,感受到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会用总数建议记录的正确性与否。10分钟巩固新知好文供参考!8/151、填写统计表打开数学书,翻到第40页,完成第二大题练习。2、数据收集,完成统计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统计中的一些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本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育陈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忙统计一下,这四项运动(拍皮球、跳绳、踢毽子、丢沙包)中,体育课上我们应该开展哪项运动呢?请小朋友们先收集记录数据,再完成统计表。独立完成说一说通过两道练习,巩固对统计表的认识,能将记录方式与统计表的数量对应起来。通过让小朋友完整地自己经历数据收集、记录,与整理的过程,知道在生活中应用统计表。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板书设计:统计表初步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文供参考!9/15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单元教学重点: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单元教学难点: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1)小熊购物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好文供参考!10/15挂图、数字卡片。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老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在动物学校的旁边开了一家超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那儿购物。今天,小熊哥俩正在商店里购物呢!你想看看吗?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二、自主探究新知1、解决第(1)个问题胖胖应付多少钱?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2)大家看小熊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小熊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学生中不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2、解决第好文供参考!11/15(2)个问题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1)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2)集体反馈时,(重点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为什么用上20减34)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认识图形》: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好文供参考!12/15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好文供参考!13/15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好文供参考!14/15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
本文标题: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9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