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动物为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4篇文学作品和“语文园地”。既有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又有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全组共编排了《白鹅》《猫》两篇精读课文,《白公鹅》《母鸡》两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初步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相应作了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爱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深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二、教学目标1、学认生字35个,学写35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45个;学习摘录笔记,结合单元主题理解和积累词语、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进行感悟,提高阅读的能力;通过读书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3、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特点的。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五、教学建议《猫》猫是常见的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学本文时,要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将读、说、悟、写融为一体,将学生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松鼠》学习第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从哪几方面体会到松鼠的美丽、讨人喜欢?然后,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朗读课文,感受松鼠的美丽,同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参考资料,少熬夜!《白鹅》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读的主旋律是鹅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厌,而是引人发笑、饶有风趣,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趣味性,要读的妙趣横生才好。《白公鹅》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的特点,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白公鹅》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中内容相似的部分,让学生领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方式表达的奇妙。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按排。将“我的发现”——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穿插在课文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寻找规律。“日积月累”中的内容重在诵读,不必过于在理解上下工夫。六、课时安排《白鹅》2课时《白公鹅》1课时《猫》1课时《母鸡》1课时《语文园地》3课时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七月的天山》课型: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德育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教学准备:1,导游线路的小黑板;2、天山景物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学生自学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引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师:我很赞同同学们的看法,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我觉得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溶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师:说得好。描写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现在请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会儿把你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交流,好吗?◆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班级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参考资料,少熬夜!◆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摘抄优美词句用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作业复习词语卡。三板书设计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七月的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移步换景的方法深处的景象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读课题,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培养朗读、阅读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设计意图:授之以鱼,教会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再读课文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设计意图:抓关键词句体会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朗读课文。3、抄写词语。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延伸阅读。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二、交待目标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4、背诵诗句。5、小结学法:(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总结、反思。授之以渔(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四、朗读、背诵全诗参考资料,少熬夜!设计意图:积累语言,进一步内化语言。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设计意图:及时练笔,陪培养写作能力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中彩那天》课型:讲读课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德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教学方法:故事导入,理清作者思路,复述课文。再精读课文。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2、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汇报预习情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教学难点:理解“生计、拮据、精湛、迷惑、馈赠”等词语。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二、指导阅读,初步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检查掌握生字情况,注意正音。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三、学生质疑在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参考资料,少熬夜!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四、整体感知1、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过课文之后,对哪句话印象最深?并说出为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3、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二、本课的学习目标(口述)三、精读课文,理解重点(一)讲读三、四、五、小节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到父亲的中彩现场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幅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2、书上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联系前两个小节,试着提出问题。如:中了大奖,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为什么神情如此严肃?家里很穷,终于有了一辆汽车,更应该高兴啊!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3、通过我的发现教
本文标题: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0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