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怎么写教案(4篇)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关于资料您究竟了解多少呢?网友为大家呈上收集和分享的“怎么写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怎么写教案【第一篇】一、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音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并且借助拼音反复读,记住生字读音。12个生字中,“自”的声母是平舌音,“深”的声母是翘舌音,“您”和“那”的声母都是鼻音。“您”和“深”的韵母是前鼻音,“景”的韵母是后鼻音。“吧”和“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如果学生读错字音,要启发他自己借助拼音纠正读音。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用自己认为容易记认的方法认字。“吧、您、吗、会、景”可用学过的偏旁加上熟字来认记。把“哪”去掉“口”就是“那”。结合认记“学”字,认识新出现的偏旁“”。“自”与“目”字形相似,容易混淆,要指导学生区别它们的音形义。2、读通句子,要把每一句话读正确,注意停顿,不读破词读破句。三、自读自悟,领会课文内容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播放乐曲。教师说:今天天气真好,小鸭和妈妈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散步。小鸭看见哗哗流淌的小溪,它是怎么对妈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它的?(学生自读,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教师再启发想象: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学会游泳后心里怎样高兴,又是怎么说的?(学生在组内边读边想边表演)第二段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演。四、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熟读背诵本课主要是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小鸭想要妈妈带它去游泳,小鹰想要妈妈带它到山那边看看,但是又怕妈妈不同意。因此,在朗读小鸭和小鹰说的话时,要强调“带我”,并且要读出恳求、商量的语气。朗读鸭妈妈和鹰妈妈说的话时,要亲切、和蔼,并要强调“自己去”,读出激励的语气。在学生熟读课文以后,同座的两人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再练习背诵全文。五、复习巩固生字词六、指导写字指导学生写字时,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学生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能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自: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先重后轻。“目”要写得居中。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不出头。东:第二笔是,不能写成,左右两点要对称。七、实践活动1、用“我学会了××”为题,说一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可以是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也可以是一种技能或本领,并要说出是怎么学会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提醒他们不要学煮饭做菜,不要骑自行车上街等,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2、让学生戴上头饰,创造性地自编自演课本剧。怎么写教案【第二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进一步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一、看到《春天的雨点》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这篇课文是写春天的雨点吗?)(我预习了课文,是写达丽玛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可不知为什么课题是《春天的雨点》?)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春雨绵绵的春天,看看达丽玛和老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起讨论课题《春天的雨点》是不是合适?二、自读探究。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一下部分。(交流: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5;第二部分6-14;第三部分15-20;第四部分21-22。)2、请用精练的话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内交流)3、集体交流:这篇文章哪一些部分最让你感动?找出来并读一读,再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生:22段并说出自己感动的原因是体会到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此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春天的雨点”的深刻含义:真挚、淳朴、深厚的师生情就像绵绵的春雨滋润着师生的心田,使人感到温暖、感动,并为拥有这样的爱感到欣慰、幸福……。)此时,让我们一起吟颂《春夜喜雨》再次体会春雨的珍贵。三、借着达丽玛和老师的浓浓深情,我们也谈谈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吧!(生联系自己谈一谈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四、再读课文,升华感悟。带着我们感受的爱再读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那一部分,读出浓浓的师生情谊,读出春雨的甜美和珍贵。五、作业超市:1、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2、收集有关《师生情》的故事,并讲给组内同学听。3、给老师写写悄悄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重点:多音字的运用和易错字的识记。教学难点:易错字的识记。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积累本。一、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二、自学本课生字。(师鼓励大家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三、啄木鸟工作室:1、读音易错的字。2、字形易错的字。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四、积累好词、好句。五、回顾课文:1、春天的雨点指的是什么?2、课文讲述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哪几件事?谁是主要人物?(生回顾再次感悟师生之间的情谊)六、扩展:与达丽玛相比想想自己今后该如何努力?怎么写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4、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坚强白杨边疆建设者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七、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练习背诵课文。怎么写教案【第四篇】学习目标: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2.品味剧本的主题,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3.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基础知识我掌握:1、为下列加黑的字注音。竹匾()掸去()囫囵()咀嚼()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津津有味:踌躇:蹑手蹑脚:3、词语积累。喃喃自语蹑手蹑脚蓦然踌躇雕塑4、本文的作者是,体裁是。理解探究我能行自由读课文,理解下列问题。5、老人为什么留着这些“枣儿”?6、孩子为什么怀揣这一个“枣儿”?7、.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老人:孩子:8“枣儿”除了指真实的“枣儿”,还有其它含义吗?合作释疑我展示9、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10、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11、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它在剧在起到什么作用?12、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以“枣儿”命名?课内
本文标题:怎么写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1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