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课前解析《牛肚子里旅行》是1篇科学童话。课文利用童话的手法讲述了两只小蟋蟀在玩耍时有一只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另一只利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故事。这篇课文将科学知识与童话融为一体,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吸引读者。关注文本:本文特别应该关注的就是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而这个路线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讲明的一个科学知识:反刍。关注结构:课文按故事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写两只蟋蟀玩耍时的情景。第二部分(7-19段)写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第三部分(20-21段)写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形。关注表达:拟人的表达手法是童话不可缺少的因素。本课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比较多。通过朗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另外,本课从孩子们熟知的事物着手,素材贴近生活,让读者有亲切之感。关注实践:心理描写和童话的丰富想象是本课的重要特点。所以,阅读本课,既要边读对话边感受两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又要边讲边演,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相应的语气。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教学重点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教学难点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教学策略识字板块可借助形声字的规律、归类识字法等来帮助认读。写字板块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结构特点,再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阅读理解板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想象画面的方式,感受表达的效果。在给出一部分难懂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再有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参考资料,少熬夜!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按课文故事发展的顺序分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如果要出去旅行,你会选择去哪里?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预设:我想去新疆,吃那里的哈密瓜、葡萄干。预设:我想去延安,看看宝塔山,再到附近看看黄河壶口瀑布。……2.揭示课题:有位特殊的朋友,它的旅行经历可谓是处处惊险。它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它到底怎么样了?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3.板书并齐读课题:(板书:10在牛肚子里旅行)4.因为出现在课题中,所以我们来介绍第一个会写的字:旅。5.介绍本文的体裁。(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用惊险的旅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提出默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自读。2.学习字词。同学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过关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1)先带音读两遍,再去掉拼音读,然后组成词读。指名读、一条龙读。三年级语文教案2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具准备:参考资料,少熬夜!1.自制幻灯片。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根据预习提纲,预习课文。包括:认读生字,练读课文,提出问题。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指导识字。把你认为容易出错的字讲给大家听。(略)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3.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点评:通过多层次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二。美读课文,深入体会,领略文章的韵律之美。1.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描写优美的句子划下来,多读一读。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与同学共同分享。3.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和你一起去欣赏。4.老师适当点拨,并给予恰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韵之美。5.从风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的声音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以下部分可做成幻灯片读一读,填一填,声音的世界会更丰富。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当春风_________________,当暖风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你总听过水声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再次练习朗读课文,并把自己补充的内容加在里面。这就是你和作者合作的1篇作品。点评:通过朗读和练习,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体会语言节奏和魅力,并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自读课文,联系实际,感受自己的声音世界。1.接着读课文,随着课文一起,回忆自己小时候听到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声音。点评: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声音,你了解了周围的事物。从声音里,你逐渐熟悉了你身边的世界;在声音中,你逐渐成长。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先让学生准备一分钟,再交流讨论。3.学生列举一些和谐美妙的声音:如:演奏的音乐、小孩的哭声是成长的信息、写字的刷刷声是学生发展的脚步声、我们就像是一个个音符,演奏着快乐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是和谐的声音,和谐的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4.老师小结: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把世界编织得如此美妙,是丰富多彩的声音演奏着生活交响曲,让我们用心聆听声音,你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你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多彩。点评:从课文到生活,体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并且,在学生的读书和讨论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三年级语文教案3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孙中山破陋习》——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破”是指——(废除),“陋习”是指——(本文中指妈妈给姐姐缠足)3.我们还知道了:在缠足之前姐姐是个怎样的小女孩?(板书:活泼能干)姐姐是这样的活泼能干,难怪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板书:喜欢齐读第一自然段。二、感受姐姐的变化:过渡: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活泼能干的姐姐有一天却变了,找出写姐姐变化的句子。指名读出示:以后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A.请同学们认真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姐姐?痛苦、难过、不开心B.(指名读)第一次读感受就那么深刻,相信还有同学读得也非常好,谁来读?C.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三、感受缠足:1.是什么样的一件事让姐姐发生了改变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2至6自然段,你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板书:姐姐缠足)2.缠足是怎么回事呢?找出这个自然段,谁愿意读?(指名读)出示句子:“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眼泪直往下流。”(齐读)3.师问:“你知道姐姐缠足时的感受吗?”姐姐痛苦极了,参考资料,少熬夜!眼泪直往下流是什么意思?(一个劲地流,止也止不住)“姐姐为什么会痛苦地流泪呢?”引导学生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来体会姐姐所受的痛苦。出示一组被缠过的脚的图片,以及讲解缠足的过程,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所以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4.(指名读)带着感受读,就是不一样,谁还愿意读?齐读。5.真是“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啊”,此时我们还能再看到姐姐的笑脸吗?看到的是什么?还能再听到姐姐的歌声吗?听到的又是什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我相信再读这句话感受一定不一样:以后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谁愿意读?读得真好,谁再来读?四、感悟孙中山与妈妈的对话:1.缠足让姐姐这么痛苦,失去了以往的欢乐。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读读课文的3——6节,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用“——”画出孙中山的话,用”~~”画出妈妈的话。2.学生交流:(1)指名读孙中山的话。出示句子:“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还能下田干活吗?换一种说法。(不能下田干活。)除了不能干活,还带来什么不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看着自己很喜欢的姐姐也会变成这样,孙中山能不生气吗?能不心疼吗?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心疼)谁再来读?你能把生气、心疼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孩子?(对封建陋习的憎恨和抗争)(2)同是亲人,弟弟是那么的心疼姐姐,而妈妈却还要坚持给姐姐缠足,难道妈妈就不心疼吗?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出示句子: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齐读句子。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为什么还要给姐姐缠足呢?(心疼但是又无可奈何)(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出示:“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出示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参考资料,少熬夜!(妈妈对姐姐缠足的无奈,对姐姐的心疼)老师:“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正因如此,母亲们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这份罪,也要让她们缠足。孙中山的母亲也是这样,她也知道缠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过这样的痛苦。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这种心情吧!”齐读妈妈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师读旁白,男生读孙中山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读出孙中山对缠足的憎恨和抗争,读出妈妈的无奈和对姐姐的心疼。老师:缠足陋习给姐姐的身体和心灵都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课文说:这件事……比较句子: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写出了姐姐缠足对孙中山的伤害之深。)此时站在门外的孙中山叉着腰可能会想些什么呢?五、体会孙中山破除缠足陋习深得人心。是缠足夺去了姐姐的幸福快乐,彻底地毁了姐姐的一生,这样的陋习真是令人痛恨,一定要废除它。终于有志者事竟成,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一)出示第8段读,听到这个消息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齐读。(二)想象说话孙中山的这一壮举,让中国妇女从此获得了新生。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地为他立了一尊铜像,此时面对孙中山爷爷,你想对他说什么?出示:孙中山爷爷我想对你说:……”课后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2)阅读孙中山的故事,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3)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回去以后问问周围的老人或者查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三年级语文教案4教学目标:1、认识12
本文标题: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1766 .html